循着洛克的足迹--十月木里徒步穿越稻城之一
循着洛克的足迹--十月木里徒步穿越稻城之三
循着洛克的足迹--十月木里徒步穿越稻城之四
四、
2007年10月16日
10月2日的早上我起床的时间要比一年之中至少360天还要早。不记得是6点过多少我们出发的,车子载着我们翻山越岭一路前行。山林还是没有变化,烟云笼罩郁郁葱葱,等到天气逐渐亮一些以后山峰就在云雾中层层叠叠显现出来。
我们翻过了最高的垭口,眼前开阔起来。远远的雪山在云层里露出了身影,据说这是贡嘎。我不知道从这边的角度看贡嘎是什么样子,但是看见山峰在云层的裂隙中间被阳光照耀的样子很壮美。没有日照金山的夸张,遥遥的看见刚劲的山的线条,真实、雄浑、刚劲。
翻过了一个山脉下降了高度。山这边和山那边茂密的森林有巨大的反差,接近干热河谷的时候我知道,我们快要到了。局部的小气候导致植被有明显的差异,或者可以说山分割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很多事情很多人都是被某些东西分隔,你、我、你的我的世界……有的山有形状,有的没有,有时候我们在山这边,有时候我们在那边……通常没有翻越那些高高的山岭我们永远看不到另一个世界,哪怕陌生的世界很近就只是在阻碍我们视线东西的背面,我们的目光却没有办法穿越这些重重阻隔……而我们,有时候根本不愿意绕到另一边去看,哪怕是一眼……
中午的时候,我们到达了东拉村。接下来的事情很可笑,我们的向导必须要由村上统一安排,我们必须得租双数的马匹,必须签一个由村上的文书写的错别字连篇的协议(而且这个协议在以后的路途中基本上没有得到遵守),必须为此支付每人5元的介绍费……在自然经济转型的地区,不符合商业规则和惯例的可笑事情不胜枚举,我想这里最多应该是在向商品经济转变,对于市场的很多规则很多原则完全不能理解。我不怪他们,但是这种混乱的局面这种莫名其妙的垄断****如果持续下去损害的不是我们的利益,是他们的长远的利益。讨价还价浪费口舌之后,我们租了3匹马。我们的马夫叫鲁棕……请原谅,我不能叫他向导,因为我觉得以他后来的表现他远远没有达到向导这个称谓所要求的一些基本的素质。他要我们今天不用赶路住到他家。我们的时间已经浪费了半天,但是还是接受了他的安排。
我们住在了水洛金矿附近的一栋典型的藏家里面。天空很晴朗,夜晚漫天的星星,浩瀚的银河划过天际,闪烁的星星铺满灰黑的天幕,还有一颗瞬间划出一条美丽的线条消失在夜色中……这一切,不能用相机纪录,只能用心。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14.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15.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16.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17.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18.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19.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20.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21.jpg" /
五、
2007年10月19日
鲁棕的家人几乎都在。我比较喜欢藏族的老者或者小孩子,因为他们通常比较热情有礼简单善良。他的家庭成员好几个,我却分不清楚到底谁是什么角色。后来才知道我们以为是他女儿的不到20岁的女生是他的儿媳妇,而他16岁的小儿子已经没有读书去了别人家里做女婿……我们这些外来者总是对他们的某些文化以及习俗难以接受。也许他们有他们的生活我们没有资格以自己文化背景下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但是个人觉得十几岁不好好读书去做什么女婿是很落后很没有进步的人生轨迹。原谅我的主观,在那里这些事情很普遍很自然,但是我还是觉得这样的习俗对教育、生育政策,对民族地区的发展都不是好的现象。
10月3日的早上照例(我说的是户外的惯例,不是在家睡懒觉的惯例)起了个大早。收拾睡袋收拾背包这些已经固化的习惯性作业实在没有什么困难的,等我们很麻利的收拾妥当,鲁棕家的早餐已经准备好了。带路的是鲁棕和一个20岁的小女生,她是我们原来请的马夫阿朵的女儿。我们后来才知道她也是第一次走这条路线,相对鲁棕我更喜欢这个小丫头,不是因为她是女生,而是相对那个拙劣的油条她还保留有一些淳朴。
我们6个人,4匹马(其中一匹是我们租来闲置备用的,还有一匹是他们要带的,准备在我们走不动的时候租给我们骑的)开始了真正的行程。今天是开始徒步的第一天,老实说,除了拉拉杂杂的细数这些细节再没有什么好记述的了。沿着河流经过树林往大山的深处一直前进,偶尔停下来休息吃点东西,走得很轻松。河道两旁的山坡上树刚刚开始变幻颜色,红的黄的叶子不是很多。路过几个牛棚,下午4点左右吧,走到一个开阔的牛场,走前面的鲁棕停下来说在这里扎营。本来我们计划的要走更多的路弥补昨天时间的损失,因为按照原来的计划昨天应该已经开始进入山区用脚步丈量土地了。鲁棕说要走更远的营地需要很多时间,后来我们却只用了一个多小时走到了另一个垭口下的牛场,当然这是第二天的故事了。
我其实很喜欢这个营地。河流弯弯曲曲的流淌过山坳里边广阔的草场,几个牛棚散在草场中间,四周是高大的山,据说一个方向是夏诺多吉可是天气不好没有看见。感觉上这个营地很象奥太娜的大本营,可是又比那里开阔很多,可惜叶子还没有红透。这个营地海拔大概3500以上4000以下,我没有海拔表不能准确的说出高度。
做饭,扎营,休息……这个晚上是我进山的3个夜晚休息的最好的一夜,也是唯一休息好的一个晚上。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22.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23.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24.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25.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26.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27.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28.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29.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30.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31.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32.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33.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34.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35.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36.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37.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38.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39.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40.jpg" /
稻城" src="/upload/Image/travel/2007/200710/20071029/4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