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剑门关古迹自驾游
日 程 安 排
12.5 早上8:00,从南江出发,经过1个半小时左右行程100公里,到达恩阳古镇,游览2小时。
恩阳古镇简介
恩阳镇位于巴州区西南,占地3.5平方千米,东邻宕梁镇石庙乡,南接茶坝镇万安乡,西靠渔溪镇青木桥,北连雪山镇八庙乡,距巴城二十余千米,唐巴公路横穿镇中,一九九二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是巴州唯一的大集镇。
历史悠久的恩阳镇在南朝梁(公元五二五年)始置义阳郡、县。隋开皇九年(公元五八九年)更名恩阳县治,其名延用至元功祖至二十年(一二八三年),后省入巴州辖。前、后设县治达七百五十多年。
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反“三路围剿”胜利后,在此设仪阆县苏维埃政府治,后改为“恩阳县苏维埃政府”治。此时的疆域,东起平梁,西至柳林,南到玉山,北达上八庙,辖一镇十区,三十七乡,三百八十一村,人口约三十万余。
现恩阳镇保存完好的古老街道28条,革命旧址多达17处,旧址原貌未改,均树有保护标志。
11:30在恩阳午餐。1点出发,经仪陇老城行程100公里到达马鞍,参观朱德故居,
朱德旧居位于仪陇县马鞍镇,距县城30余公里。
旧居坐南向北,面积200余平方米,为清嘉庆末年修建的三合院农舍,正面有堂屋.厨房,均为原始土筑墙壁。东厢为蚕房.煮酒房和客房,均为穿斗士结构。室内陈列有朱德少年读书时用过的条桌.桐油灯盏.装书的背篮.算盘.砚台等历史遗物。在蚕房里还保留着当年朱德家中养蚕的调温天窗和缫丝用的“东洋车“。室外还保存有朱德少年生活的遗迹.遗物。有他在劳动中使用过的石碾.石磨,有他栽植的嘉陵桑,有他和小兄弟们淘的琳琅井,这些珍贵文物,是研究朱德光辉生平的重要实物资料。
离旧居不远,还有其小时就读的药铺垭私塾.席家扁私塾遗址,以及朱德父母故居旧址.墓地.朱德故里碑等。
后驱车30公里到达仪陇新县城晚餐,经南部到阆中住宿。
12.6 上午游阆中古城。
看 点
阆中古城位于阆中市城区南侧,是阆中的历史城区,也是四川省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古城(而非古镇)。阆中古城和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中国AAAA风景旅游区。
介 绍
阆中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天造地设,风景优美,2000多年来,阆中一直为蜀道南路的“咽喉之地”和川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城市。早在1000多年前,阆中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杜甫曾赞道“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苏轼曾赞道“阆苑千葩映玉寰,人间只有此花新”,陆游也曾在此留下了“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的佳句。阆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韵味横溢多珍贵的文化遗迹。
阆中共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其数量居四川省县级政区之首。分布在古城区内的重要历史遗迹有汉桓侯祠(张飞庙)、华光楼、贡院、清真寺、文庙、净圣庵、天主堂、火神楼、柳树井、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以及正在修复或重建中的道台衙门、学署、武庙、中天楼等。这些历史遗迹是阆中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具体体现。
汉桓侯祠
俗称张飞庙,位于古城区西街,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因张飞死后,追谥为桓侯,故名。现存的张桓侯祠为一组四合庭式明、清古建筑群,占地六千六百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二千四百多平方米。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贡院
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又称川北道贡院。顺治九年(1652年),因全川未靖,四川省省会暂驻阆中,并在此举行了甲午、丁酉、庚子三科考试,贡院即是当时的考场。
华光楼
巍峨壮观的华光楼,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在阆中现存楼阁中,华光楼建造最早又最宏伟壮观,因此被称作“阆苑第一楼”。华光楼建在唐朝滕王元婴所建的南楼旧址上,明朝嘉靖中还称作南楼,而镇江楼、华光楼都是后来取的名字。清朝道光十九年毁于一场大火,同治六年重建。
清真寺
阆中市清真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系由陕甘土木专家仿西安华觉寺设计建造,占地3亩多。寺门门楼为亭阁式,寺内庭院占地面积2.4亩,3条石板小径直达礼拜大殿。大殿为传统宫殿式,取明五暗三格局,无中梁,俗称“二郎担山 ”,面积628平方米,高30米,其造型古朴庄重,气势雄伟,整个大殿雕梁画栋,古雅清净,是全国著名清真寺之一,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街巷
古城的古街巷命名也挺有历史文化底蕴:有以名木佳卉命名的白果树街、古莲池街、槐树街;有以名人、重大历史事件命名的迎恩街、状元街、三陈街、良牧街;以商贸命名的广东会馆、浙江会馆、陕西会馆;有以地理风水命名的管星街、笔向街;有以手工业发展内涵命名的机坊街、醋坊街、蒸馍巷……它们各有风貌特点和悠久的历史。
古院落
叩开古街巷一扇扇厚重的双扉兽环木门,无论是张家大院、马家大院、蒲家大院,还是孔子第七十六代孙的孔家大院,那恬淡雅静的亭台楼榭,那一窗疏影映出几枝素竹,那几峰假山衬出一壁浮雕,那砌工精湛的花台、花园和葱茏的古树名木,以及回廊和画宇下的笼中画眉,青石阶沿下花缸中的嬉戏游鱼,组成了一幅幅声色俱佳、动静和谐的立体图画。
阆中古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江南园林建筑的特点,形成“串珠式”、“品”字型、“多”字型、“倒插门式”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这些建筑和谐相处,相得益彰,为古城营造了浑厚而带有神秘色彩的文化氛围。
交 通
内部交通
公交车有1路、2路,主要在张飞大道行驶,票价5角—1元5角。
出租车起价4元,1元2角/公里,到大佛寺不打表,10—30元不等。
包车去天宫院40多公里来回90元,路况好,去永安寺来回80元,路况差,走高速过路费16元另出。
人力三轮车在城区大都2元/次。
下午经302省道行程120公里到梓潼县城,游七曲山大庙。
看 点
七曲山大庙位于绵阳市梓潼县。坐落于四川与陕西交通要道上,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此处万株古柏组成“翠云廊”景区,千年古柏数不胜数,大庙就坐落在古柏林中。供奉的是文昌君,香火鼎盛,风景优美,交通方便。
介 绍
位于绵阳市梓潼县城北郊的七曲山大庙,是川西北地区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里,山势雄奇,峰回路转,巍巍庙宇,依崖而立,乔木垂荫,风光秀丽,素有“蜀道明珠”之称。唐代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描述的“五丁开山”的故事就发生在此。
七曲山大庙旧称“文昌宫”,是“文昌帝君”张亚子的专庙。自元代开始,历经明清两代不断扩建,才成梓潼县七曲山大庙为现在的规模,整个殿宇楼阁共二十三处。其结构谨严,布局有序,廊腰缦回、曲折。其结构谨严,布局有序,廊腰缦回,曲折自然,雕梁画栋,莫不精工,为蜀中少有的古建筑群。庙内还存有罕见的大铁铸造像、铁铸花瓶等珍贵文物。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曾将大庙认作“家庙”。
七曲山大庙还以古柏闻名,飞贯其中的川陕大道两旁,古柏挺秀、郁郁葱葱。主峰层林冠盖,四季常绿,疏条交映,幽雅静谧。山中一株“晋柏”虬枝粗干,宛若苍龙腾空,有“树王”之称,为古“翠云廊”之正殿是大庙古建筑群的中心部分。初建于何时无考,清雍正四年(1726年)冬与百尺楼俱被野火焚毁,雍正十年重建。殿顶歇山造,屋基呈正方形,通长 22.79米,宽22.57米,建筑面积514.37平方米。殿基置以须弥座,东腰部分浮雕带状龙凤图案。面广五间,进深四间,明间及次间为主要殿堂,两侧稍间作走廊,而明间是次间的倍增数,次间又大于稍加一倍,前檐柱柱础内四柱柱础,均为八封底上刊鼓形,刻带状图案花纹。梁架为穿逗结构八椽伏,唯屋前后乳伏的前延伸出柱头,前檐乳伏上置大斗,雕饰离首;后檐乳伏前端穿檐柱,承托檐枋。斗拱分配均为四铺作,制作以假下昂代替华拱;泥道拱雕饰菊花图案,施以五彩偏装,虽然增强了殿堂的华丽,而失去了斗拱的力学作用,成为装饰性斗拱。殿宇明间前后置六合格子穿心门,次间仅殿前安有四合格子门,两侧与次间后壁均用规格条石和青砖砌墙壁。左右两廊置简朴古雅栏棂,显得格外利落宽敞。
正殿前建有拜厅一座,宝顶卷棚式,面阔五间,进深一间,梁架结构为六扇二柱通檐六椽伏。梁架制作在四椽伏上施双驼峰,驼峰上置大斗,大斗安月梁,承托平博楞。前后普柏枋上均制四铺作装饰性斗拱;整个梁架斗拱绘制施子彩画,金碧辉煌。拜厅稍间左右二壁上制作黾纹图案;图案正中浮雕麒麟走兽,作色青绿,庄严古雅,与梁架斗拱彩绘富丽相映,各尽其妙。
拜厅两侧,有钟、鼓二楼,均为六角攒尖顶,上盖绿色琉璃瓦。
百尺楼
百尺楼,又名忠孝楼、星主楼、魁星楼,位于正殿前面。始建于明代,被誉为“西蜀名楼”,据说,在当时堪与荆楚名楼岳阳楼、黄鹤楼媲美,后毁于火。今楼乃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一底二楼,建筑面积917.84平方米,由四十八根通天大柱凌空托起,四周翠柏簇拥,宛如云中楼阁,十分雄伟壮观。
这座楼的建筑结构,不采用元明时代的减柱法,是其主要特点。每层楼檐柱间均施以装饰斗拱,梁间施驼峰,梁架穿逗榫铆,大柱周长约1.43米,结构严谨,坚固牢实。屋脊饰万火炉及蝙蝠、山鸟、水兽等,形态各异。
山门阑额上悬“帝乡”一匾,原匾残损,于是983年复原。山门外两侧有石鼓一对,抱鼓前有坐狮一对。右坐狮一脚抚弄幼狮,形象生动,给庄严的气氛增添了几分活泼。狮子下的须弥座系1982年新制,束腰上刻有浅浮雕“鱼龙戏水”、“双凤朝阳”等纹饰,两侧障水板透雕直径为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米的圆形麒麟窗各一扇。外檐柱木飘圆雕魔家四将,法象威严,守护山门。
瘟祖殿
瘟祖殿位于正殿右侧,始建于明初,后遭火焚,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76年)重修,屋面盖片瓦脊饰较为复杂。明间歇山造,后面减去饯脊,两次间矮一步,仅有正脊。殿基略成正方形,整个殿梁架结构简练,式样别具一格。承力并非大檩大柱,而以小巧实用为主。
装饰亦不见腾龙飞凤,多用牡丹芍药,玲珑透剔,精巧华丽,充分显示出我国南方园林建筑的独有特色,与正殿、桂香殿等北方宫殿式浑厚古朴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殿内沟瓦底面上均绘白色梅、兰、菊、竹四君子画。明间门楣施以镂空半落罩,两次间群板上置,万字花窗棂,雕花刻卉,莫不精工。
殿外阶沿,由两根边长各为0.38米的四楞柱承托。挑梁上施高低不等,金瓜割牵,挑柱间施花牙子雀替,正前面置垂带踏道,道旁设寿面勾栏,栏间柱顶托八面金瓜;两侧鳌头另饰浅浮雕花瓶、花束、云纹等。
盘陀石,因殿内有一圆如磨盘的大石而得名,位于晋柏之下,大庙主建筑群之西半山腰,是一座建地面积不大的木结构殿堂,前连拜厅一座,是大庙整个现存建筑中年代最早的一处。
该殿在涧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造,复盖黄色琉璃瓦,平面似正方形,通面阔8.4米,建筑面积69.72平方米,台基为条石砌成,正面置垂帝踏道。殿内内柱两根,副阶柱十根。前檐两角柱施有侧角,柱子排列纵横基本成行,唯有两根后内柱和前檐明间两柱减去。这种减柱造是民间建房使用的方法,也合乎北宋《营造法式》之规定。前檐斗拱为五铺作双下昂,单抄计心造,昂为直下昂,第一层昂下出华头子,华头子刻单叶菊花瓣,栌斗直施于栏额之上,栏额用材自由,成“月梁” 状,总体造型,比例匀称,梁架结构简练,斗拱实用古朴,是我国古建筑中比较完美的遗物之一。其始建年代无徵,从各个建造的特点看,当为元代初期所造。
门票·开放时间
20元。
开放时间:8:00——18:00
12.7 上午出发往剑门关。
剑门关及剑门关公园
剑门关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陲大剑山之中断处,北距广元53公里,南距剑阁县城30公里,是古蜀道及现今的川陕路的必经之地。
剑门关是一关隘,剑门关公园是包括剑门关楼在内的由一系列景点组成的风景旅游区。
两崖石壁如刀砍斧辟,平地拨高150多米,长500多米,宽100余米,底部宽50多米,“两崖对峙倚霄汉,昂首只见一线天”,地势异常险峻。蜀汉诸葛亮在此修筑关楼成为军事要塞,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古时在无内应的情况下要想从正面攻入关内简直变像异想天开一样。
剑门关楼历史上屡遭破坏,又多次修复,原关楼在公路左侧(由南向北,1992年,为不防碍川陕公路而改在原址的对面,是仿古而建,是一处仿古思幽的好地方。
剑门关以险著称,其险在于峰绝、岩危、路险、峡深,但剑门关也险中有秀,险中有幽。
更绝的是剑门关的左侧崖壁,从侧面看就像一尊天然的武士像,守卫着剑门关,当地人由于尊敬三国时的名将姜维,而将其称为姜维神像,以纪念当年姜维守关的事迹。
剑门有古蜀道、古战场、古关楼、古建筑等众多古迹,古往今来,吸引众多名家、诗人、墨客来此观光览胜。
剑门关森林公园
于1982年第一批由国务院向中外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包括的景点有剑门关楼、剑山七十二峰、石笋峰、双穿洞、照壁峰、仙女桥、古栈道、梁山寺、经皇洞、姜维城、姜公祠、钟会故垒、剑门石刻、小剑门关等,如要全部游览完,需要5-8小时,但一般只需要游览剑门关及其相邻的景点,可乘索道上下。
剑门关的门票30元,往返索道50元。
下午到昭化古城。
介 绍
昭化,古称葭萌。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和2244年连续建县史,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剑门蜀道遗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
昭化古城景区面积20平方千米,总人口1.7万人,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古城风貌依旧,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县治地之一,素有“巴蜀第一县,蜀国第二都”之称。古城位于白龙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汇处,其嘉陵江水在此洄澜,水系宛成,太极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极”自然奇观之美誉。古城四面环山、三面临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古遗址、遗迹众多,民风古朴典雅。
三国文化发祥之城
昭化古城众多的历史文化中,尤以三国文化著称于世。历史上有“蜀汉兴于昭化,亡于剑门”之说,现存三国遗迹俯拾皆是,有闻名遐迩的葭萌关、牛头山、费祎墓、鲍三墓。
昭化古城三国文化源远流长,先主刘备曾在此厚树恩德,广收民心,操练兵马,屯积粮草,创建了建立蜀汉政权的根据地。诸葛亮从建兴五年起,六出祁山伐魏,一直奔忙于葭萌古蜀道上。蜀汉后期,费祎主持蜀中军政大事,奉命在昭化设丞相府,在此抵御魏国大军。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于战胜坝,传为千古佳话。姜维兵困牛头山,留下令人称奇的“拜水池”。古城内还存有武侯祠、关帝庙等遗址。蜀汉遗迹、遗风、民间传说源远流长,三国文化影响深远。
古城风貌
昭化古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至明清达至顶盛。古城“旧系土城”,明正德年间“包筑以石”,共设四门,南门“临江”、东门“瞻凤”、西门“临清”、北门“ 拱极”,占地面积29公顷,地池外形微圆,状若葫芦。古城建筑群布局合理,现存的四条大街,五条小巷均用当地青砂石板按三横两纵、中间高两侧低的瓦背风格随坡就势而成,且街巷之间“丁”字相连,具有“道路交错相通,城门不相对”的军事防御特色。大街小巷均有着良好空间格局和亲切宜人的尺度。古街两侧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筑,龙门书院、考棚、怡心园、益合堂等保存十分完整,多为穿逗木结构、小青瓦、古朴的川北风味民居。多处古老民居体现了南北古代建筑文化的和谐相融。2004年7月,上海同济大学,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考察昭化古城时对古城建筑评价为:八字门头,立架垂拱,青石柱础,木柱玄栋;三面围廓,门扉窗棂,雕琢精良,图饰古朴,有商贾豪宅,存历史故事风情。2003年元坝区委、区政府在修复昭化古城时,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则,先后请四川大学、同济大学教授多次指导古城修复工作,在建设中,精心施工,修旧如故,力求原汁原味恢复古城建筑风貌,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和修复,昭化古城的总体风貌已得到全面恢复,一座展示昔日繁荣与辉煌的古城又重现在世人面前。
民俗文化
昭化古城,千年的古文明蕴育了大量的民风民俗文化,拥有川主庙会、城隍会、娘娘会、舞狮、牛牛灯、采莲船、走高脚、吹唢呐、哭嫁等传统节日、传统风俗近 20种;源于本地广为流传的“张飞挑灯夜战马超”、何易于“腰笏挽纤”、唐明皇摆宴坝摆宴、姜维兵困牛头山等传说故事30余个。拥有《娘送子》、《嫁歌》等两百余首昭化名歌,在民间广为流传。特别是昭化《提阳戏》被誉为古戏剧活化石。该戏是一种以酬神、许愿为主的傩祭活动,它是一种富有宗教性和地方性特色的综合艺术,长期植根于民间,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它分为《天戏》和《地戏》两部分。《天戏》是用提线木偶来表演上天的三十二神为主,《地戏》则由人化妆扮相,戴上木制面具来演出,表演的剧目大多是传统神话之类,诸如《孙悟空大闹天空》、《七仙女下凡》、《孟姜女哭长城》等.
门票·开放时间
全价票:
旺季(每年3月1日至11月14日止)58元/张,淡季(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2月28日止,春节除外)40元/张。
优惠票:
旺季29元/张,淡季20元/张。
优惠对象:
1、60岁以上70岁以下的老年人、残疾人需凭本人有效证件;
2、广元市户籍居民需持本人身份证;
3、国家规定的各类在校学生凭学生证。
广元晚饭后连夜行145公里返回南江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