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安徽省旅游行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的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瞄准中部前列、力求争先进位”大局和“抓三保、赶两湖、超万亿”目标,危中寻机,攻坚克难,着力推进,重点突破,安徽省旅游经济总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24亿人次,同比增长23.38%;旅游总收入达到908.90亿元,同比增长23.30%。相当于全省GDP的9.04%,比上年增加0.73个百分点。各项经济指标全部超额完成全年预定目标任务。
一、2009年度旅游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入境旅游稳定增长。2009年,安徽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56.2万人次,同比增长18.22%;旅游外汇收入6.64亿美元(含旅游商品创汇数),同比增长22.32%。
从客源结构上分析。港澳台游客市场份额增长,外国游客市场份额下降,港澳台与外国人客源结构由2008年31.25:66.75到2009年的37.41:62.59,港澳台游客比重增加了6.16个百分点。其中,全省接待台湾游客33.15万人次,同比增长33.77%,占入境旅游者比重21.23%;香港游客20.54万人次,同比增长51.48%,占入境旅游者比重13.16%;澳门游客4.72万人次,同比增长61.01%,占入境旅游者比重3.02%;接待外国游客97.75万人次,同比增长7.63%。
从客源国市场上分析。洲际客源市场四升一降,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客源市场增长,亚洲客源市场有所下降。全年接待亚洲游客60.43万人次,同比下降5.37%。其中,韩国游客35.96万人次,同比下降13.47%;日本游客11.29万人次,同比增长3.69%;新加坡游客4.03万人次,同比增长82.37%。亚洲游客在我省入境市场中所占比重由2008年的48.35%下降到2009年的38.70%,下降了9.65个百分点。欧洲市场增势明显,全年接待欧洲游客18.84万人次,同比增长35.50%。其中,法国游客4.43万人次,同比增长57.96%;英国游客3.69万人次,同比增长23.98%;德国游客4.11万人次,同比增长30.71%;俄罗斯游客1.69万人次,同比增长49.53%。美洲市场增长平稳,全年接待美洲游客10.97万人次,同比增长15.47%,其中美国游客8.43万人次,同比增长11.42%。欧美游客在入境市场中所占的比重由2008年的17.73%增加到2009年的19.10%,增加了1.37个百分点。
(二)国内旅游增势明显。2009年,安徽省全年接待国内游客首次突破亿人次大关,达到1.23亿人次,同比增长23.44%。其中,过夜游客8366.94万人次,同比增长13.5%,一日游游客3901.2万人次,同比增长52.01%;国内旅游收入863.78亿元,同比增长23.36%,其中,过夜旅游收入698.31亿元,同比增长15.94%,一日游旅游收入165.47亿元,同比增长68.95%。从国内游客结构上看,过夜游客与上年相比,增势放缓,增幅比上年下降了4.48个百分点,过夜游客占国内游客的比重68.20%,比上年减少5.98个百分点;一日游游客占国内游客比重31.8%,与上年同比,所占游客比重比上年增加了5.98个百分点。
(三)重点景区业绩显著。2009年,安徽省重点监测的53家旅游景区(点)全年接待游客4366.52万人次,同比增长17.32%,累计门票收入14.34亿元,同比增长11.51%。接待人数超过百万人次的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方特欢乐世界等12个景区,其中,九华山、黄山、方特欢乐世界、天柱山4个景区全年接待游客分别为310万人次、235.62万人次、200.22万人次和166.68万人次,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13.82%、5.0%、10.84%和18.2%,4个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912.52万人次,占53个重点监测景区的比重20.9%。门票收入超过两千万的有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方特欢乐世界等12个景区,其中黄山、方特欢乐世界、九华山、天柱山4个景区全年门票收入分别为4.05亿元、2.69亿元、2.39亿元和5579.59万元,与上年同比分别增长2.56%、13.2%、21.99%和11%,4个景区累计门票收入9.69亿元,占53个重点监测景区门票收入的比重达67.56%。
(四)休假制度拉动明显。2009年,黄金周和小长假期间共接待游客4094.93万人次,同比增长26.15%,占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的32.96%,其中过夜旅游者886.65万人次,同比增长25.03%,一日游游客3208.25万人次,同比增长26.53%;旅游总收入达到105.81亿元,同比增长33.92%,占全年旅游总收入的11.64%。其中,两个黄金周期间共接待游客2377.54万人次,同比增长34.35%,占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的19.14%,其中过夜旅游者515.57万人次,同比增长34.37%,一日游游客1861.97万人次,同比增长34.36%;旅游总收入达到64.51亿元,同比增长47.29%,占全年旅游总收入的7.10%。四个小长假期间共接待游客1717.39万人次,同比增长16.32%,占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的13.82%,其中过夜旅游者371.08万人次,同比增长14.01%,一日游游客1346.28万人次,同比增长17.11%;旅游总收入达到41.30亿元,同比增长17.29%,占全年旅游总收入的4.54%。黄金周和小长假近一个月的休假时间,接待游客量已经超过全年接待量的三成,显示出休假制度的巨大拉动效应。
(五)区域发展趋于平衡。从旅游三个板块上分析。大皖南板块累计接待入境游客120.82万人次,同比增长14.83%,落后于全省平均同比增长3.39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77.37%,下降了2.28个百分点;接待国内游客4808.02万人次,同比增长29.37%,所占全省比重由2008年的37.4%提高到2009年的39.2%,增加了1.8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收入382.7亿元,同比增长22.35%,所占全省比重为44.31%;旅游总收入409.63亿元,同比增长22.35%,所占全省比重为45.40%。合肥经济圈板块累计接待入境游客29.52万人次,同比增长34.48%,高于全省平均同比增长16.26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18.90%,上升了2.29个百分点;接待国内游客4609.01万人次,同比增长19.36%;国内旅游收入354.25亿元,同比增长25.79%,高于全省平均同比增长2.43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41.01%,上升了0.79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364.04亿元,同比增长25.94%,高于全省平均同比增长2.53个百分点,所占比重为40.35%,上升了0.81百分点。新皖北板块累计接待入境游客5.82万人次,同比增长18.13%,所占比重为3.73%;接待国内游客2851.11万人次,同比增长20.79%,所占全省比重23.24%;国内旅游收入126.84亿元,同比增长19.84%,所占全省比重为14.68%。旅游总收入128.60亿元,同比增长19.88%,所占全省比重为14.25%。
从各市接待入境游客分析。超过万人次的有黄山、池州、合肥、芜湖、滁州、安庆、马鞍山、宣城、蚌埠、巢湖、淮南、铜陵和六安等十三个市,其中黄山、池州和合肥三个市接待入境游客超过十万人次,黄山市接待入境游客依然占据全省半壁江山,全年接待入境游客87.71万人次,超过全省其他市的接待量总和,占全省累计接待量的56.17%。旅游外汇收入超过千万美元的有黄山、合肥、池州、马鞍山、芜湖、安庆和滁州等七个市,其中黄山和合肥旅游外汇收入过亿美元。
从各市接待国内游客分析。接待人数超过500万人次的有合肥、黄山、安庆、池州、蚌埠、芜湖、宣城、马鞍山、淮南和滁州十个市,其中合肥、黄山、安庆和池州四个市接待人数超过千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超过30亿元的有合肥、黄山、安庆、池州、芜湖、宣城、六安和滁州八个市,其中合肥和黄山收入过百亿元。亳州、黄山、合肥、池州、马鞍山、安庆、宣城、滁州、芜湖和淮南十个市国内游客接待人数同比增长超过20%,亳州、淮南、合肥、池州、六安、安庆、蚌埠、芜湖、宿州和黄山十个市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
从各市旅游总收入分析。超过30亿元的有合肥、黄山、安庆、池州、芜湖、宣城、六安和滁州八个市,其中合肥和黄山收入过百亿元,分别为172.78亿元和171.15亿元。亳州、淮南、合肥、池州、六安、安庆、蚌埠、宿州、芜湖、黄山和马鞍山等11个市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
二、2009年旅游经济宏观因素分析
2009年,安徽省旅游业在面对金融危机等冲击下旅游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形势,取得了平稳较快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宏观发展环境不断优化。2009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从容应对,制定一系列政策,采取各项措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努力化挑战为机遇,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在国家实施应对危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战略中,国务院出台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旅游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政府不断通过制度创新优化旅游经济运行环境,旅游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旅游已经成为扩大内需的重点产业之一。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发展环境的不断优化,为我省旅游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一是加大支持和激励。全省返还旅行社质量保证金5500万元,解决了部分旅行社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出台了旅游促销奖励政策并建立专项资金,提高了旅游企业开发市场的积极性。按照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扶优扶强原则,下拨省旅游发展资金近3000万元,重点支持十几个大型旅游项目建设。同时向上争取中央新增投资资金2000万元,红色旅游国债项目3780万元,国家旅游发展资金1620万元,定向支持重点旅游项目,各地也支持旅游发展投入了各类资金。二是推进联合和让利。各级旅游部门指导和引导各类旅游企业采取抱团取暖、合作营销、旅商联合、社区促销、让利促销、优惠门票价格、调整团队数字、派发旅游年卡手段,降低支出成本,形成了组合优势,巩固和扩大旅游市场份额。
三、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把调整旅游产业结构,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任务,在推进区域结构、要素结构调整和产业素质升级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一是启动一批重要旅游规划编制。在国家旅游局指导下,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全省旅游产业创新规划以及皖北、合肥经济圈、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等一系列规划的修编或编制已经启动。二是大力推进皖北旅游升温发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关于推动皖北旅游尽快突破的重要指示精神,省旅游局主要领导利用10天时间深入皖北调研旅游,先后举行会谈和座谈20场次,对话皖北各市县党政领导,问计皖北旅游行业和各界专家学者,形成了皖北旅游发展调研报告,进一步理清了皖北旅游发展的思路、目标、措施,明确了推进方略和各方责任。举办了“皖北风·百团万人游皖北”大型营销活动,有效启动、激活了皖北周边和近程、本地客源市场,也为今后做大做热皖北旅游市场积累了经验。专题举办了由市、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主要涉旅部门负责同志和旅游行业参加的皖北旅游发展培训班、皖北乡村旅游发展论坛,提高了领导和旅游部门推进旅游工作的能力。三是坚持以标准化引领产业素质提升。天柱山、西递宏村景区创5A有力推进,17家旅游景区通过国家4A旅游景区验收;新增旅游星级饭店21家,其中新增五星级饭店3家、四星级饭店8家,打破了我省4年来没有新增五星饭店的局面;新增旅游星级餐饮14家、绿色旅游饭店20家;新批旅行社60家。
四、强化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坚持把旅游项目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大力实施旅游项目牵动战略。一是强化旅游项目基础工作。省和各市及重点旅游县区旅游项目库建设加快推进,不少市县制定了旅游项目库建设与管理办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求,策划论证和筛选储备一批旅游项目。截至目前,项目库已收录全省各类旅游项目1522项,累计总投资达5336亿元。其中前期储备项目563项、前期工作项目252项、新开工项目266项、续建项目308项、建成项目133项。在建项目(含当年建成项目)累计总投资1369亿元,其中2009年度完成投资163亿元,重点推进省“861”旅游项目建设。二是强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先后在厦门、天津、北京、浙江等地举办了四场大规模旅游项目招商会,推出重点旅游项目65个,总投资额573.4亿元,累计达成意向项目4个,意向投资额100余亿元,为今后旅游业发展积攒了后劲。三是强化旅游项目管理服务。初步建立上下联动、左右协调、务实高效的旅游项目工作机制,贴近项目抓跟踪服务,推动在建的快建、建成的尽快运营。黄山区芙蓉谷、当涂甄山生态园、绩溪太极胡村等旅游景区,两淮豪生、泓瑞金陵、口子国际等10家高档饭店投入运营,形成新的增长点。
五、加强适销旅游产品配套。围绕增加游客数量,延长逗留时间,提高消费水平,加强适销对路产品开发和旅游要素配套,形成一批满足人性化、多元化、特色化要求的旅游消费新热点。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和充实了有关创建标准,形成省级旅游强县、旅游乡镇、农家乐创建标准,编制了全省乡村行动计划和乡村旅游指南。中法乡村旅游合作项目已经启动,全国特色旅游小城镇和省级旅游乡镇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农家乐”旅游蓬勃发展。二是强化适销产品线路策划组装。围绕金融危机条件下游客出游新特点,各地调整思路,整合资源,推出了诸如休闲体验游、周末假日游、周边近程游、商务会务游、假期亲子游、常年银发游、自驾自助游等具有比较优势明显的中短程旅游产品,有效迎合和满足了市场需求。在此基础上,全省集中推出了“八条精品旅游线路”。三是着力推进薄弱要素发展。开展文旅游结合系列活动,策划了一批徽文化旅游产品,黄梅戏、花鼓灯等文艺演出进景区、进饭店活动深入开展,大型多媒体歌舞《徽韵》和以黄梅戏为主、徽京黄结合等富有安徽特色旅游演艺节目已在黄山实现常态化演出。创意和征集了一批特色旅游商品;编制了安徽旅游商品图册;建立了安徽旅游商品网站;联手中部举办商品博览交易会和芜湖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借2009年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加大我省旅游商品宣传推介力度,有效促进了我省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六、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围绕抢占和扩大市场,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一是省市联动抓旅游节庆。成功组织了纪念邓小平同志“黄山谈话”三十周年6场重大活动,11场专题活动和若干项呼应活动。通过这次“纪念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各级对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的认识,展示了安徽旅游的发展成就和发展潜力,拓展了安徽旅游对外开放和合作发展空间,也提振了全省上下加快旅游发展的精气神,取得了多方面的丰硕成果,特别是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流媒体和省内“两台一报”及其他各平面媒体、网络媒体都在显著位置进行了大篇幅、专题式、连续性报道,充分提升了安徽旅游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举办了首届中国(安徽)国际酒店用品及设备博览会,同时,联合和支持各市县策划和举办活动近300场次,强化了宣传,扩大了影响。二是整合力量抓旅游航线。省里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合肥、黄山、安庆配套5000万元,共同开辟和培育重点国际国内旅游航线。合黄航班韩国至我省直航线正式开通,我省列为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第二批开放区域,合肥机场被新增为台湾直航点。三是政企联手抓旅游宣传。按照1:1比例拼盘资金500余万元,在央视一、四和新闻频道、旅游卫视以及《今日中国》等重点媒体上连续投放旅游宣传广告;同时,借助“网络媒体看安徽”、“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生态旅游网络宣传推广”等系列活动,深入推进网络宣传。四是突出重点市场抓营销。围绕深挖港台市场、稳住东南亚市场、拓展欧美市场、大洋洲市场,先后赴境外主要客源市场开展了10多场次宣传促销活动,特别是组团参加第四届海峡两岸旅游展,向台湾旅游界、新闻界和民众成功推介安徽旅游产品,产生良好效果,保证了入境游客的稳步增长。国内市场重点面向长三角、京津唐和周边市场,组织100多次旅游推介活动,举办了“安徽人游安徽”活动,促进国内旅游的快速发展。五是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了泛长三角区域旅游发展论坛,推进泛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共建中国旅游业新增长极达成诸多共识,以承接和服务上海世博会旅游为主要内容的双边和多边合作有序展开。组织开展了鲁苏皖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活动,签署《鲁苏皖红色旅游区联合宣言》,区域红色旅游开发、市场开发迈出关键步伐。
七、加强旅游市场管理规范。贯彻国家和省加强质量建设的各项部署,大力实施“安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一是加强了旅游市场监管。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行社分等定级深入推进,制定了《旅游服务质量明查暗访规定》,建立健全了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诚信信息库;开通了安徽旅游诚信网,开辟了网上监督的新渠道;“12301”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全省旅游诚信评价机制和旅游质量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加强了旅游安全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工作体系、责任体系,修订印发了《旅游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组织开展了4次全省性的旅游安全大检查,全年全省未发生重大旅游责任事故。三是推进依法治旅工作。组织开展了旅游执法人员培训班,提高了执法人员素质。围绕宣传贯彻新的《旅行社条例》,举办3期全省旅行社和旅行社管理人员轮训班,同时依法加大了对“虚假广告、欺客宰客、质价不符”扰乱市场秩序行为打击力度,有力地净化了旅游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