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正言,何来拾遗? 第一次的自助出行,选择武夷,因时节,因其名,因方便。四年在这八闽大地,守着这方人杰地灵的水土,怎能不身临其境一睹真容?
50分钟的航程(机票:330元),我在中途终究扛不住睡意。在飞机重新降至云层之下时,我竟奇迹般地醒来。透过飞机的舷窗,群山在低处,白云绕其间,满目的起伏跌宕。小小的机场,眼看着车将行李载来放上旋转的传送带,感觉分外有趣~车至预先在网上订好的青旅,在度假区的兰汤,大王峰脚下,相距武夷宫的步行时间仅20分钟,门前的匾额上写着店名——候鸟家。旅社的房间朴素但设施齐全,餐厅悬着各式吊灯满是风情。老板和店员们十分亲和,会给落脚的鸟儿们提供中肯的出行建议还有好吃的黄焖鸡。每天出行归来,和同是在旅行中的鸟儿们谈笑着交流心得,很是一种享受。
第一天:
武夷山的导游词,把碧水丹山的“精华”概括得是十分的简炼——没上天游虚此一游,不坐竹排等于白来。因此,第一天的行程可以说是精髓所在。
上午:天游景区
买了景区的两日游的门票通票(一天140元;两天150元),外加景区环保车(85元)的车票和下午九曲漂流的竹排票(100元)后,我们的首站就是为了不枉一游的天游景区。从前山起步,一路上都是文人骚客在石壁上的刻印。路过朱熹讲学的武夷精舍,穿过通天桥,路旁苍翠欲滴,枝叶绿得可爱,空气中香甜的气息让人忍不住深深呼吸。到一景,路旁石碑上刻着着实可爱的名字——云窝。每当冬春二季的早晚,从洞穴里常常会冒出一缕缕淡淡的云雾,在峰石之间轻飏游荡,时而聚集一团,时而又飘散下来,舒卷自如,变幻莫测,故名云窝。迈过写着“叔圭精舍”的门槛,便到了天游峰和隐屏峰的脚下。天游峰高大险绝而又一石独立,曾让郭老留言:“一块石头玩半天。”在登顶的过程中,每每回望,武夷山脉的秀色一览无遗,翠绿的九曲溪盘山流动,更有近在咫尺又奇峻险拔的隐屏峰与接笋峰两两呼应。
下天游,沿着一段临溪幽暗的山路去探桃源洞。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大石堆叠后,几级台阶通向一个窄小的山门,檐刻“透天关”。进门,豁然开朗,茅屋桃树各有三四,老君石刻依山而坐。山下是一道观,前有八卦台,上方香气缭绕,鸡犬在阡陌中悄然踱步,就如陶潜笔下的桃花源一般。
下午:九曲溪
贯穿武夷三十六峰的九曲溪盘旋山间,让这番景致鲜活了起来。乘上竹排,从“将穷眼豁然,桑雨见平川”的九曲出发,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一路在艄公粗俗可爱的谈笑中顺流而下。两岸群山款款,摩崖石刻壁立,凤尾竹低垂梢头,天游峰、玉女峰目送我们远去。幸运的是,此时初晴,灿烂阳光从云缝中洒遍山水,直叹此景可遇非可求。
第二天:
我求了一个晴天娃娃,但是似乎娃娃挂倒了。接下来的两天都是在忽大忽小的降雨中出行。但武夷山的景致,亦可赞为“山色空蒙雨亦奇”。
上午:虎啸八景—— 一线天
虎啸岩上行很陡,称为“好汉坡”,一路手脚并用,不走回头路。虎啸无虎。“虎啸”之声,来自岩上的一个巨洞,山风穿过洞口,便发出怒吼,声传空谷,震撼群山。跨过“半入云”,路旁的枝叶挂满露珠,整个人真实感觉置身于云海中。岩顶是观景台和定命桥。如在晴好天气,在观景台可以一览武夷三十六峰,但此时的我就像是在一个牛奶瓶中,周围白茫一片,微感遗憾。
从另一侧下岩,“虎溪灵洞”4个大字高勒于岩上。岩下就是虎啸八景——白莲游、集云关、坡仙带、普门兜、法雨悬河、语儿泉、不浪舟和宾曦洞。整个虎啸景区陡峭凌空,泉石兼具,虽然略感劳累,但是一路不得不赞叹自然地鬼斧神工。
出虎啸,一场雷雨倾泻而下。时间紧迫,一线天提上行程。一线天路程总共一百余米,中间最狭窄处只容人侧身而过。我赶得不巧,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雨水浸湿石壁而下在脚下石阶汇成溪流,回想起来真是狼狈。不过身处其中,同行之人在漆黑中大呼小叫,整个过程十分有趣~
下午:大红袍——水帘洞
早上出门前,候鸟家的老板嘱咐我们一定要将这两个景点连起来,从大红袍穿到水帘洞去才好。于是,搭着景区游览车,从大红袍开始整个的征途~
福建是茶的乡土,大红袍又是声名远扬。大红袍的几株母树植于崖壁,如今已不再出产茶叶,留下岩韵给人遐想无限。
从大红袍到水帘洞的这一路上有我整个旅行中最难忘的的风景,整个山谷只有我们两人同行,颇有古人游山玩水的感受,安静而闲适。一路由溪涧相伴,岩壁处处挂白练。过一座小石桥,一个不起眼的小庙,是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小庙叫做慧苑寺,一木屋三间房,正厅摆香案,供着观音,边上一个破长沙发不知是何教风格。正门右边横贴着一张A4大小的纸,打印着类似人生缄言的几行字。最后两句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学佛,人生最快乐的是念佛。”不禁莞尔。一路上野花遍地,色彩斑斓,和清泉相伴随波而下,应该是那条陪我们一路的“流香涧”名称的由来吧~近三公里的路程,还有鹰嘴岩、天车架见证我们的到来。
终点是水帘洞。走到随风飘洒的飞瀑旁,正当我疑惑洞在哪里时,身旁的导游告诉我已经身在洞中了。洞的高处是三贤祠,供奉刘子翠、朱熹和刘甫。三贤祠顶无覆瓦,倚靠外突的崖顶作为屋顶,风雨不侵,蔚为奇观。
第三天:
我最终还是放弃了生态保护区,选择在第三天去外围景区的闽越王城和下梅古村。由于公共交通不便,我们头天晚上和候鸟家的老板商量好包车前去,路费总共160元。
上午:闽越王城 门票:40元
有幸通过一位历史系的朋友介绍,才知道闽越王城的存在。王城系闽越先民在地老天荒中创造的遥远的一章。尽管殿宇楼台王侯第宅,随着斗转星移早已灰飞烟灭,但龙虎之威依稀犹存。整个景区包括仿汉古阙门楼、闽越王城博物馆、闽越王宫殿基址和古粤城村。
早上从候鸟家出发前,意外地认识了两位北京前来同宿旅社的姐姐,愿意和我们在这一天内同行。在我的概念里,4人出行最为适宜。于是路费总共变为180元,不过平摊下来是合算的。
近半个小时的车程后,经过博物馆和古粤城基址,我们先在景区的最深处——城村驻足。城村始建于隋唐,兴于宋元,荣于明清,衰于民国之际。时至今日,其自然景观、村庄格局和文化遗存尚完整的保留了明清时期古村镇的风貌。古村落布局严谨和谐,变化有序。村口是悬着“盛世人瑞”匾额的百岁坊。漫步村中,三条主街,三十六条小巷,卵石铺道,呈“井”字形纵横交错,古风犹存。向两旁的古宅内望去,进深悠远。斑驳的土墙朴实厚拙,墙上砖雕石刻,屋内雕梁画栋,宗祠、寺庙,无不在诉说着年月的沧桑。村中古井随处可见,传说有九十九口之多,最出名的当数清嘉庆古井,掬一捧井水啜饮,清凉甘洌,沁人心脾。
在古村中无目的地行走,时逢雨季,村民们纷纷围坐一起,或打牌或谈天,悠闲自得。
出城村,我们折返回到古粤城基址。这是汉高祖刘邦曾经正式册封的闽越国王城。立于这片安静的土地,我依稀可以感受到两千余年前这里曾有着一座辉煌的王城:内城重重宫墙、巍峨殿宇、迎风猎猎的旌帜;外郭赳赳雄兵、舟楫车马、忙忙碌碌的市井营生。现在,这个兴盛了近一个世纪的国都化作残址,静卧于一片低矮的山梁上。
但是依旧,山川秀美,风水极佳~
下午:下梅古村 门票:46元 含讲解
在候鸟家门厅的墙上,贴着下梅的海报。炊烟袅袅,小桥流水,静谧古宅的画面抓足了人的眼球。
昔日乔致庸曾来到下梅,选定这里是“晋商万里茶路的起点”。这个曾是武夷山茶叶的重要集散地,因为水路交运的衰落而渐渐销声匿迹。下梅邹氏四兄弟、方姓、程姓、岳姓、陈姓等在下梅建宅,构成独具物色的建筑群落,形成规模。这些建筑以当溪为中轴线,枕溪而建,有巨商的豪宅,有官宦的府第,有陷士的别业,有儒生的学堂书阁,如今古风犹存。每户人家都开一天井,为了采光、集雨、通风。天井下摆设长条石花架和蓄水池,供户主养花、赏花,蓄水池有聚财之意,又是良好的消防设施。
在邹氏祠堂的茶室落座,邹家第二十九代的媳妇为我们递来沏好的茶,一种一种,一杯一杯,甘洌的味道在舌尖流转,清香的气息在空中氤氲。较于咖啡,我更喜欢茶带来的身心通透,真正的茶客在一杯茶奉上后,闻其香、观其色、品其味即可知其性格。我只能算是略窥门径,阅历尚浅。武夷的岩骨花香,清芬扑鼻舌有作甘,惟有缘人、有心人才有机会品出其中神韵。
归来:
遭遇黑幕,在第一时间去买火车票,却被告知已无硬卧,无奈只买了软座(129+5=134元),想上车后补票。但不幸的是火车齐满,最终只补到一张硬卧(加57元)。在此从心底感激同行的室友,铭记在心。
以上,部分攻略,部分游记,仅是拾遗。风霜雪月的细心雕琢和千百先贤的不吝辞藻已经让这片土地熠熠生辉,在这自然和先人成就的鸿篇巨著面前,我的文字不过是些小打小闹罢了。蔡尚思曾说:“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怪不得有那么多人愿在这三十六洞天的升真元化洞天弃甲寻仙。生活在这里的人须日日面对一份平凡的工作,再美的风景也会习以为常审美疲劳,对我而言,武夷山则是世外桃源,茂林修竹,夹岸繁花,我是一个恰巧途径的过客,对其间人物的苦乐爱怨只需静坐远观,不适意时可以拔腿就走。若身在其中,想要保持一份超然的心态谈何容易。出逃至此,慢慢行走,因为在这里,日子真正成为了一个可以慢慢品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