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乾清门,就是皇室的生活起居场所了。
做给天下人看的表面文章已经结束,而真正的生活才刚刚开始。
乾清门是从顺治帝起清代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尤其是康熙帝在位六十年,几乎不曾因事而废。
这点确实很让人佩服,不愧为千古一帝。
还看到了顺治御笔的“正大光明”,这应该算是故宫里面唯一的顺治御笔吧。
我不喜欢清朝,年少时看过那么多的清宫戏,更为自己以前的孤陋寡闻,和深受毒害而感到羞愧。
但是,说句实话,顺治和康熙两朝还没有使我完全失望,甚至雍正也算励精图治吧。
有个奇怪的情况,外朝三大殿,包括太和门,门匾上只写有汉字,
而进了乾清门,包括后宫各宫,所有的门匾上都是汉字和满文两种书写规格。
记得以前在某本书上读到过相关内容,似乎是民国的时候把三大殿的满文挖掉了,
不过因为没有亲眼所见,印象不深就忘记了。
交泰殿从乾隆始,就是存放二十五枚象征皇权的玉玺的地方。现在里面摆放着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还是仅仅只有一个空箱子呢?
想想乾隆真的很无聊,故宫里面有太多他留下的印迹
和国事政事相关的不多,章现皇权附庸风雅地倒是不少。提词对联不计其数,乾隆御笔也到处都是
很多现在的形制就是他在更改原状后保留下来的,这不还建了个宁寿宫吗。
坤宁宫是明代皇后的居所,奇怪的是寝宫并不面南,而是坐西朝东,据说是清代仿盛京清宁宫改建的。
里面还陈列了几口大锅,据说是给朝臣在某些节日祭祀的时候烧肉吃的,而且还不加盐。
满族奇怪的风俗啊!
时间不是很充裕,所以我们没有去看东六宫的钟表馆和珍宝馆等馆藏,还有那让人不爽的宁寿宫一带,而是选择了经御花园到西六宫的参观路线。
对御花园无感,形制有些局促,似乎要在有限的空间里面融合一切供皇室娱乐的原素。居然还搬来很多太湖石搞了个堆秀山。
可是地方就那么点儿,只能螺丝壳里面做道场了。誉为玲珑别致我看也真的是没办法的事情。
钦安殿以前还住过明代洪熙帝,这个得不到认可的太子,只能在“宫后苑”低调生活,若不是“三杨”匡护有功,也不知道是不是能从这里搬出来呢。
小时候看清宫戏,印象很深的从来不是雄伟壮阔的大殿,也不是八卦丛生的后宫,而是那一条条将后宫和外朝隔开的长街。
一眼望不到尽头红墙,从旁伸出几宇黄瓦的门檐,里里外外每天不知上演怎样的好戏。
而长街隔开的,何止是百姓和皇家的悬殊地位?也是宫里人永远地远离了世间平凡,奔向那若喜似悲的宫庭生活。
坐在长街的座椅上发呆,如果我也可以穿越,大约宁可是个提灯巡街的宫女或者太监吧。呵呵。
西六宫的行走,边听着语音器的解说,一路让我很不愉快,“慈禧太后”这四个字是出现频率最高的。
伴随着的当然还有清朝末年走样的,别扭的,畸型的,苟延残喘的宫廷生活。
出了西六宫离关门的时间大概还有一个小时,原本还可以再去东六宫转转,抓紧的话一定可以走得下来。
我却一点也不想再去了,完全失了兴趣。表面说是以后肯定还会有机会再来,何必走得如此着急。
可是,今天当我在这里一边回味故宫映入眼帘的眼象,一边任由脑海中种种历史片断不断跳跃时,
我不知道以后真的再次来到故宫,是否还会像当时那样,兴趣全无原来是不忍细看。
心底里的那种惆怅,挥之不去。
自认为不是一个特别爱国的愤青,也不懂什么民族大义,可是沉重的历史仍然左右了我的喜恶。
越是有兴趣的事情,越是要千万百计去获取各种信息;可是当知道得越多的时候,却发现眼前的种种已然模糊
抹去迷雾,一切都变得陌生而令人失望,更加有些不愿面对了吧。
就像这座故宫,曾经领我神往的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