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对于许多旅游者来说,仅停留于江南的山山水水,已没什么新意,我们追求的是与她“深度接触”,深入这个城市最具特色的街巷。它们好像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想捕捉其香气和一颦一笑,真正感受它们脱俗优雅的风度,需要用心感受而不是随波逐流…
【关键词】:南京旅游 苏州旅游 上海旅游
隐身在市井繁华中的颐和路
在南京,有一条美丽幽雅的街道,颐和路,它是各种建筑艺术风格的综合,更是一段历史的倒影;在苏州,有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的平江路,从中可以看出整个古城的缩影,还未染上很浓的商业气;在上海,有一条散发着老上海潮湿而暧昧味道的街道,巨鹿路,融浓郁历史与欧陆风情于一体。
这些街巷的动人之处就是无比休闲,闹中取静而别有天地。在旅游手册上你可能找不到它们的名字,但它们是这个城市的别致风景,是这个城市风俗人情的浓缩。错过了它们,你将与一个完美旅程擦身而过。
南京·颐和路 不问沧桑 只为幽雅
南京,最美最悠闲的小路莫过于颐和路了,它周围都极其的繁华,而它却存在于一片嘈杂中,尽显自己的宁静幽雅,整条街道透出神秘的气氛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颐和路不长,从东北向西南不足一公里,却坐落着许多的外国公馆、名人旧居等民国建筑,是南京市内民国公馆最集中的地方。深春的季节里,漫步在颐和路上,不闻喧嚣声,路两旁有着几十年树龄的法国梧桐,绿色都已经化开了,整个马路被包裹在深深浅浅的绿荫里,形成一条拱形的绿色长廊。淡黄淡黄的院墙沿路伸展而去,一幢幢西式洋楼掩映在高墙密林中,风格各异,美式的、法式的、西班牙式的……你几乎找不到一座式样重复的,它们在绿荫的掩映下,清幽雅致,透着独特的历史韵味。如今,昔日的繁华已烟消云散,旧时的达官贵人豪宅大多已成民宅或军队驻地,残梦早已收起,掩藏在青砖瓦屋间,掩埋在俗世尘埃里。
四五月,是公馆区最美丽的时节。许多公馆大都铁门钢锁把守,虽不能如愿进入其中深察细究,但在门外看,依然能感觉到那独特的气息。雪松桧柏在青砖灰墙中,显得更加苍劲挺拔,苍翠欲滴,还有攀援在淡黄院墙上的藤萝叠蔓,偶尔有羞涩探出墙头的蔷薇,让人忽忆起“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浑身顿有铅华洗净、气定神闲的感觉。
沿路来到颐和路34号顾祝同公馆,这是三层黄色的法式洋楼。我曾努力想一窥里面的究竟,但最后我能看到的只是抢眼的屋檐和参天的大树:屋檐顶部是两个亮黄色的窄方柱体烟囱,顶楼有老虎窗,院内两株高大的雪松绿意葱郁,并肩挺立。与34号馆相邻的是38号公馆,以前叫颐和路34号,此公馆原是汪精卫住处。如今崭新的黑色雕花铁门紧闭,没有任何公司或单位的标牌,昭示着与寻常百姓家的不一般。
颐和路自有一番清闲气质
不远处的颐和路15号,原是菲律宾公使馆旧址,一座三层小洋楼,看上去犹如一座古堡的模样。对面的18号是邹鲁故居,砖瓦结构的二层小楼,欧式建筑风格里融入了些许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符号,别有一番味道。最浓重精彩的莫过于颐和路8号阎锡山公馆,这是中西结合的两层洋楼,翘角的屋檐,圆形的大露台,整个色彩明快亮丽。1949年4月14日,李宗仁拔给阎锡山居住,阎及其部分家人仅住7天,就永远地说再见了。
这些有名有姓的公馆中间,还散落着许多说不清掌故、道不明来由的宅子,它们静静地驻守一方,独占一隅,固守一份宁静,独享一份清闲!
不可错过
●39号公馆,坐落在北京西路上,环境非常不错,尤其是小院落,径通幽处。主营私家菜,不过价格不菲。
●Planta ,北京西路72号东洲信息园艺术村内;主要是经营西餐,里面颇有一番情调。
●艳阳天,鼓楼区颐和路2号,是一家很有特色的川味餐厅。
平江路临水而居
苏州·平江路 老街 一段城市珍藏
在我心目中,苏州众多的街道中,平江路是最能体现苏州的城市特色,而且它还拥有着其他街道难有的宁静与朴素。
在老苏州人的心目中,先有平江路,后有苏州城。平江之名始自宋政和三年(1113年),在苏州最古老的城市地图宋代碑刻《平江图》上,就有平江路这条街道。虽和古城一样经历了近千年沧桑,但平江路仍幸运地保持了旧时疏朗淡雅的面貌。置身“小桥流水人家”的老街,仿佛时光已经倒流,沿河弥漫出去的,是充满烟火气息的世俗风情画。
古巷里的诗意生活
如果喜欢体验在老城区穿街走巷的乐趣,那么在平江路两侧的小巷里随处都有惊喜。丁香巷、大柳枝巷、大儒巷、花萼里、丽姬巷、悬桥巷等,每一条巷子都能牵出一个生动的典故,而单是念叨这一个个巷名,便会让人心底泛起温柔的涟漪,在沉睡了的那页历史中,飘散出了人物和故事的清香。历史上不乏有人功成名就后在这里觅一安静的小筑作为归依的例子,纵深逶迤的小巷里弥散的是静谧、深藏不露的书卷气。
小巷两侧错落地居住着平常老百姓。一座座粉墙黛瓦的苏式住宅鳞次栉比,粉墙因为年久而色彩斑驳,黑白之间有着悠悠岁月的纹理,行于其间不禁使人生出走入时光隧道的错觉来。曾经每一座老宅背后都有说不尽的故事,而如今看到的是一幅幅宁静安详的画面:女人沿着河岸在水里洗衣服,垂钓的老人悠闲地抽着烟,还没退出历史舞台的老虎灶、太阳底下的笋干黄豆,鞋子和热水袋等晒在多杈的竹竿上,这种竹竿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节节高”……随意走几条巷子,便会有“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感悟。
古桥、古井 古韵悠悠
平江路古井
平江河上的桥很多,其中不少座桥都可以在《平江图》上觅到它们的足迹,足见其历史之悠久。拱桥畔有一段供人休息的木质长廊,旁边紧挨着一座小巧玲珑的六角亭,附近的居民在亭子下闲话家常。沿着平江河常有老树与古桥相伴,或是新叶翠意喜人,或是春花娇艳芬芳,有了粼粼波光的衬托,显得更为动人。
如果说桥是平江路的灵魂,古井则是它的眼睛。今天的平江路还能看到三口古井,其中一口叫做“百斛泉”,凿于清光绪戊申年,井水依旧有人在用,洗菜、洗衣服,这些活着的古井向人们展现着吴文化的清清文脉。
不可错过
●苏州评弹博物馆和昆曲博物馆。它们都在平江路张家巷,相距不远,都免费参观。评弹博物馆每天下午一点半有评弹表演,票价4元,昆曲博物馆则是每周日下午两点有昆曲表演,票价10元。
●平江客栈。很有古典的味道,不过住上一晚的价格不便宜,近600元。
●礼耕堂。这里的菜肴味美,极具江南特点,价格也不菲,人均消费300~400元。
贴心提醒一句:平江路一带已有商业开发的影子,不喜欢将有风韵的老城商业化的人请尽早去。
巨鹿路的欧陆风情
上海·巨鹿路 欧陆风情里优雅转身
巨鹿路,原名巨籁达路(Route Ratard),是静安区政府近些年着力打造的“欧洲风情街”,这里老建筑集中,欧式风格浓郁,还不时幽幽地散发着老上海潮湿而暧昧的味道。
在巨鹿路逛街,是一件恬淡而幸福的事。马路很窄,身边的汽车安静地驶过。这里大多是1930年代的庭院,体贴的庭院主人,会在围墙外为你点亮温暖的门灯。路边小店的霓虹招牌照亮过往行人的脸庞,年岁久远的花园洋房就在那斑驳的红砖墙背后隐约可见。光影流转间,有时候几乎让人失神地觉得,也许在下一个路口的转角处,会与张爱玲擦身而过。路过巨鹿路361号天主教堂的时候,假如你放慢脚步,就能听到涤荡人心的颂歌。不必行色匆匆地赶路,因为好东西常常就在那不起眼的门脸后,等你去发现。路边的小店都很精致,店主人往往都是热情健谈而又个性十足的年轻人,如果累了,你甚至可以找个靠窗的沙发慵懒地坐下来喝杯咖啡,打发时间,什么都不用想,只是看着橱窗外经过的路人。
渡口书店 有咖啡飘香的院落
巨鹿路828号,是一家风格干净简洁的书店,很多人叫它渡口书店。书店以销售文艺、设计书籍为主。店内还有二手的英文书、法文书卖,如果你对外文二手书感兴趣,可以去淘宝。书店还定期举办读书会、讨论会、放映电影。阳光灿烂的午后,喝着店里飘香的咖啡,捧一本小书,坐在店外的小花园的长椅上,那种淡淡的惬意就涌上来了。这里还曾经是奶茶刘若英拍摄MV的场所,渡口的留言簿上写满了她整整一页的留言,细心的你不如亲自探访一下吧。书店隔壁还有一家包包店,东西颇有特色,也值得一逛。
100 Percent 设计商店个性十足
100 Percent 是一家设计商店,店的面积不大,但引进的都是世界知名设计师的家具和装饰品。对于追求品质生活或者喜欢设计的年轻人来说,这里绝对是活生生的当代潮流设计的教科书一般的圣地。店名100 Percent是要表明每一件单品都是原创和正品,也是希望来店的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100%喜欢的家居用品。店的设计没有一点花俏,整体以白色为主,各种好玩的家具则散落地分布,对于店家而言好的设计产品才是重点, 而且白色的空间比较容易亲近,更希望把这些经典的设计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带到更多对于生活有品质要求的生活里。
东正教堂 艺术者的钟情地
具有古俄罗斯风格的东正教堂建于1931年,堂体造型古朴圆浑,屋顶上五个鼓形穹顶,施以美丽的孔雀蓝色,与奶白色的墙面,在蓝天白云下浑然一体,显得格外壮丽。由于教堂独特的外观,时常吸引不少美术学校的学生和绘画爱好者来此写生。在街角站10分钟画一张速写,或者按动快门捕捉一瞬间的美好,都是留念的不错选择。拍照的话请注意尽量使用广角端,以更好地体现建筑的宏伟感。
不可错过
●萤七人间,在巨鹿路805号,它的菜,也有另类的风格,比如一道冰钵芥兰,用冰块凿成圆钵,晶莹剔透,芥兰削成薄片和着冰块躺在中间,整道菜升腾起袅袅的薄烟,恍若仙境。
●新都里Shintori,是巨鹿路803号,它是家老电影院改造的料理店,门口是一小片幽静的竹林,里面环境极具日本特色。开放式厨房可以让你一边大快朵颐,一边欣赏厨师精湛的表演。
相关阅读
·苏州寻宝地图 走进江南风韵的细节生活
·下江南的三种方式 悠哉游哉陶醉梦里水乡
·上海世博周边游的十种享乐方式
·海派怀旧 最值得漫步的5条上海老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