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6月,全市共接待游客664.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1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24.6%和38.7%……这是7月20日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信息。
少了去年大手笔打造“六大精品景区”的巨大声响,今年上半年的绵阳旅游似乎安静了许多,细心的记者却留意到,在公布的多项指标中,这仍是两个增幅较大的数据。
鲜花盛开时,蝴蝶会蜂拥而至,而到了成熟时,便不会再引起注意。如果把2005年比作绵阳旅游的“点题”之年,把2006年比作“破题”之年,那么今年上半年呈现的特征就是“上档升级”。半年“蛰伏”,人们注意到,绵阳旅游正悄然酝酿着一场蜕变。
一业兴,可以带动百业旺。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又一“引擎”,推动着三个产业相融互动
这几天,在仙海区,一个投资近亿元,集餐饮、会务、高档水上娱乐于一体的水上休闲度假村正处于紧张的后期装修之中。而不远处的岸上,几个游乐项目也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之中。
基础设施建设是仙海区近两年来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一个原本用于农业灌溉的水库,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由于被注入了休闲度假、生态居住等旅游元素,已经迅速成为一块开发的热土。旅游产业对第二产业的带动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旅游业对第二产业的拉动不仅仅体现在仙海,今年以来,江油养马峡、三台“蜀中第二草堂”、盐亭高山国家森林公园、平武报恩寺的修缮、游仙近郊观光生态旅游、城区越王楼工程的重启等一系列景点的基础设施改造,拉动了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
把旅游产业与一、二、三产业相融互动,是推动我市旅游产业上档升级的第一条路径。
自“六大精品景区”打造去年完成后,市委书记谭力多次强调指出,相对于其它传统产业,旅游产业产业链长、聚集度高、不受时空地域限制,对一、二、三产业发展具有强劲的带动作用,要整合资源,大手笔推动旅游产业上档升级。
如今,涪城区的“戈家桃林”、游仙区的老龙山、横贯涪城江油的绵江产业带……这些在新农村里出现的名字,赫然印在了我市城郊的旅游线路图上。位置的变化,反映出这样一种趋势,旅游产业带动第一产业的格局在这里已见雏形。
九岭、青莲、太平是位于绵江产业带上的三个镇,在加快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三镇确立了发展观光旅游休闲农业产业的总体思路。青莲镇大力提升了农家乐的档次和规模,出现了瑞雪花园、青龙湾等一批星级农家乐;太平镇古柏村利用现有土地,发展了花卉苗木基地,成了城里人双休日的“后花园”;九岭镇在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的基础上,注册了“九禾”牌绿色蔬菜商标,吸引了北京、陕西等十多个省市的游人前来参观。
“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是旅游产业的特性。从一业兴到百业旺,今年以来,旅游产业推动着我市三个产业相融互动。
发展旅游产业的进程,也是接受文明洗礼的进程。旅游业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旅游信息化”、“数字化旅游”,是上半年我市旅游工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自开年以来,这些词汇频繁出现在各种旅游会议上、领导讲话中。
毫无疑问,在这两项工作上,绵阳都要做全省的试点,并以点带面,延伸辐射,带动全省旅游产业的上档升级。
切入点首先从与旅游产业联系最为密切的酒店行业开始。“长话随便打、宽带随意用、信息随心查”,今年以来,凡入住我市酒店宾馆的游客,轻轻动动手指,便可轻松享受方便、快捷的信息化服务。
什么是“旅游”?从字面上理解,是从“此地”到“彼地”的一个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要进行交流、观念的相互碰撞和行为的相互影响,必然促进彼此融合。从看风景到看文明,旅游成为推动我市文明建设进程的重要社会活动。
上半年,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正在改变着我市景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文明新风随一批一批的游客带了进来。
烧柴煮饭的方式被清洁的液化气取代,目的是为了防止污染景区;老式的凉水“保鲜”模式被现代化的电冰箱代替,是为了游客健康;厕所全部改造成了水冲式,屋前屋后绿草如茵。如今,景点周围村民的生活环境与城里人没什么两样。
同样的变革也发生在王朗、白马精品景区、北川西羌九黄山猿王洞景区。如今,游客们来到这里,会发现这些景区的“普通标准间”、“豪华标准间”与城里的宾馆没什么差别,卫生间、电视、电话、空调一应俱全,一样的干净卫生,一样的舒适温馨。
用普通话与外地游客交流已经成为猿王洞、白马景区农民的一种习惯;而上网查询信息,也早已是一些安县“温泉之都”景区附近农民的“家常便饭”;在仙海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在老师的统一辅导下学习英语,管委会要求每个工作人员能用英语与境外游客进行简单的沟通。
客来客往,带来的不仅仅是钞票,旅游产业的发展,使越来越多景区周边的农民走出大山与外界交流,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推销旅游产品的过程,也是塑造城市品牌的过程。从“中转站”到旅游目的地,使绵阳多了一张“城市名片”
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产品特色,如何把绵阳的旅游产品与四川其他地方的旅游产品区别开来?目前,我市正全力以赴争创中国科技(工业)旅游示范基地。这是中国首批第一个示范基地,尚没有任何经验可循。
而在今年上半年,《绵阳生态市建设规划》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到2020年,我市将建成生态市。
人们总是习惯于通过一张“名片”认识一座城市。过去多少年里,长虹就充当着绵阳这座城市的“名片”。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启动后,“科技城”遂成为绵阳的另一张“名片”。今年以来,人们注意到,从卖景点到卖品牌,旅游正在成为我市的又一张城市“名片”。
江油是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故乡。两个月前,江油与央视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拍摄40集电视连续剧《李白》,再现诗仙传奇的一生。该剧预计今年9月开拍,总投资2500万元,邀请了目前国内的顶级制作班底担纲。
与影视联姻,搭上影视快车的,不仅仅是江油。
在北川,以讲述作曲家曲刚创作《羌山魂》为题材的原生态电影《云朵上的尔玛》,已在5月正式开机;在涪城,以反映新农村建设为题材的《天下农民》,在戈家桃林完成了全剧重头戏的拍摄。
酒香还要会吆喝,对营销理念的引入,是旅游打造绵阳“城市名片”的又一重要途径。
前不久,七曲山风景区在荣获全国首批“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称号后,为进一步提升景区知名度,利用网络公开面向社会有奖征集景区营销口号。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一个上口易记、内涵丰富的口号,在景区名牌打造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把握健身这一方兴未艾的都市风尚,今年4月,仙海风景区联合省体育局、市政府,在仙海举行了首届自行车公开赛。一场比赛,把仙海的美名带到了全国各地。
会展,是产品集中营销的良机。今年5月,中国西部国际旅游交易会在成都召开期间,我市组成了以西羌九黄山猿王洞景区、七曲山大庙景区、千佛山景区、寻龙山景区、报恩寺、郪江旅游区、罗浮山——羌王城景区等为主体的代表团参展,整体营销绵阳旅游。
在一次次的对外交流中,旅游越来越多地充当了我市的一张城市“名片”,绵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为有了上档次的景区而日益提高。
立足“科技·人文·自然”三大特色,紧扣“走近两弹一星,探源李白文化,体验原始山水,休闲神奇绵阳”的主题,着眼三个产业的相融互动,着眼经济社会的发展变革,人们注意到,绵阳旅游上档升级正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