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9日出版的《经济观察报》发表题为《铁路经营权下放年内或试点市场化改革启动》的报道。报道中说,铁道部正致力于向地方铁路局放权,后者将获得管内列车增开权、根据客流调整列车运行频次、增开列车票价定价权等运营权。但知情人士透露,地方铁路局所希望获得的权限,并非前面那几项,而是打破铁道部“统收统支”体制,将资金清算方式的设计权力下放。
需要指出的是,铁道部近些年推行的网运分合、主辅业分离以及路局层级合并等改革,跟地方省、市一些区域搞的垂直管理等改革一样,实质上都以上收财权为核心,提升上对下的控制。唯一有所不同的是,地方省、市更多的把事权下放,让基层单位面临“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疲于应付的局面,而铁道部的以往历次改革,还部分的上收了局、段的事权,自然也将决策和对具体执行的指挥等压力集中在铁道部一个层面。如果从行政组织学的角度看,铁道部以往历次改革是非常令人困惑的。
对应的,倘若只看铁道部体系的行政部门性质,那么可以说,当下正在酝酿的放权改革,扭转了改革方向,重新调整不同层级部门间的权力配置关系,开了一个好头。
问题是,这项放权改革,主要基于铁道部体系的另一个身份性质“企业”而开展。《经济观察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铁道部之所以放权,除强调铁路局经营性地位,还有意培育铁路局的竞争理念和优势,“企业终究是要进入市场厮杀的……如果……有朝一日,铁道部实行大部制改革,网运分离,这些路局企业(因为不适应市场)都得被晒干在沙滩上,所以要先培养赚钱的本领。”
铁道部的危机意识自然是对的,但此项酝酿中的“放权”改革,幅度和力度之小,很难与培育“竞争理念”、“赚钱的本领”等目标愿景沾边。
按照该消息人士的说法,放权改革不涉及在列车开行总量中占大头的图定客货列车,只是20个铁路局(集团公司)管内的新开线路,没有明确提到跨局线路的权限收放情况。理论上,若改革推行,跨局线路可以由不同铁路局间协调确定。但该消息人士也提到,铁道部现行的资金清算等办法,让“干的活多”的铁路局很吃亏;这就是说,没有现成的、不同铁路局认同的跨局协商合作办法,如果不借助铁道部的指令或协调,很难达成一致。
甚至而言,这项缩手缩脚的改革也未必能驱动地方铁路局根据管内运输情况“大展宏图”,道理很简单,一旦管内增开的临客、货运列车获得了良好效益,线路本身就具备了调整为由铁道部管理的图定班次的条件。
很显然,纠结的地方就在于铁道部“统收统支”体制。从铁道部此次主动驱动的放权改革,“规避”主体化的图定客货列车运营权,而只选择新开线路所透露出的不充分决心来看,该部门很难有魄力对“统收统支”体制大动干戈。换句话说,要想达到消息人士指称的培育铁路运输企业竞争意识和能力等目标,改革应当由中立于铁道部、铁路局利益之外的其他部委,乃至更高层级的决策者掌控和驱动。
[稿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