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正在建设中的位于铁西区重工北街64号的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新馆,仿佛又回到了久远的蒸汽时代:在巨大的半圆形展厅内,15台老式蒸汽机车列阵摆布,威武之势咄咄逼人。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馆长曹斌告诉记者,新馆建设已接近尾声,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内部细节装修及展陈布置。“按照计划,新馆将于今年3月份正式开馆。”曹馆长说。
23年历史三次迁址
作为沈阳工业旅游的一张名片,从最初的露天陈列馆到植物园馆,再到铁西新馆,这15台老机车经历了23年展出历史。
曹馆长介绍说,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的前身是始建于1984年的沈阳铁路蒸汽机车陈列馆。由于原馆地处苏家屯区,位置偏僻,交通也不便,不仅限制了游客的参观,还使老机车经受了风吹雨淋之苦。2002年6月,由沈阳植物园和沈阳铁路分局共同投资建设的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开工建设,次年8月份正式开放。2005年3月,世园会开幕前,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从植物园迁出,在铁西区另辟新馆。
曹馆长说,虽几经周折,但每经历一次搬迁,老机车的“待遇”就提高一次。沈阳的工业旅游名片最终能够落户工业名区——铁西区,称得上夙愿得偿。
新馆占地五万平方米
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新馆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
“仅建筑面积就比原馆增加1000平方米。这样,我们就有更多的场地去丰富展出内容,也为今后蒸汽机车博物馆的发展预留了空间”,曹馆长说。
新馆从外观上看与原馆十分相象,主体为半圆形建筑,门前建有一个半圆形休闲广场。主体建筑外观以银灰色为主色调,内部分三个主要功能区,即一层半圆形展厅为15台老机车实物展厅;二楼环廊为爱国主义教育展厅、科普教育展厅等资料及实物分类展厅,以及多媒体演示厅等;三楼为博物馆办公区。
记者注意到,在一楼半圆形展厅的两侧,还预留了多个“车位”。曹馆长说,新馆在设计时就考虑到展车扩容的问题。今后,蒸汽机车博物馆还将在从国内外收集更多馆内缺少的老机车,不断扩大老机车的展出阵容。
实物展出成主要特色
新馆在建设中增加了许多原馆不具有的设施,如蒸汽机车酒吧、多媒体演示厅、詹天佑展厅等。与原馆相比,新馆最大的变化是大量增加实物展出内容。曹馆长介绍说,新馆最重要的实物宝贝,首先要数现收藏着的15台文物级老式蒸汽机车。
它们分别产自上个世纪的美、日、德、波兰、罗马尼亚、捷克、前苏联和中国八个国家。其中,有1907年美国生产的PL1型、DB1型小型蒸汽机车,是整个蒸汽机车家庭中最古老的成员之一。
馆内还有日本川崎公司1934年制造的SL7型“亚细亚号”蒸汽机车,是日本侵华铁证。有资料显示,当时日本共生产了12台SL7型机车,而且全部运到了中国,这是现今仅存的一台。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还收藏着我国1960年自行设计制造的QJ型蒸汽机车,而且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生产的,它为中国铁路机车制造史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除15台老机车外,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新馆还将在二楼开辟专门的展区,展示与蒸汽机车以及铁路有关的实物,以实物展示机车原理及演变过程。
展品征集火热进行中
在蒸汽机车博物新馆二楼库房内,记者看到有许多机车、铁路上淘汰下的老物件堆放在那里,有老式的驼峰控制台,道口信号灯、机车汽笛等。甚至还包括由沈阳机务段工人捐献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铁路制服、路徽、棉鞋。
曹馆长说,这些东西是从全国各地一件一件征集到的,别看都是被淘汰掉的,可每一个老物件都曾是中国铁路发展史的见证者。
在所有征集来的物品中,还有两张不太起眼的桌子。“找到这两张桌子时,它们正在一居民家被用作装修时搭跳板的支架。可这两张桌子实际上是日本侵华时期,关东军在火车上使用的会议桌,是日本侵华的证据!”曹馆长说。
曹馆长表示,沈阳蒸汽机车博物馆就要重新开馆了,如果哪个单位、个人手里还有与老机车乃至铁路有关的老物件,希望能捐献出来,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铁路,了解过去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