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山区支红村----石屋坑村位于休宁县内最高峰六股尖的北麓,境内“竹林葱郁千嶂翠,林海苍茫万顷涛”,群山环绕,山清水秀,山花烂漫,流水潺潺。近年来,该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村容村貌,独辟蹊径,利用电话彩铃功能将本地的自然和红色旅游资源加强对外宣传,积极发展乡村旅游,3月份以来吸引了来自杭州等地的游客100余人,掀开了休宁县红色旅游新篇章。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屋坑村曾是当时皖浙赣省委的常驻地之一。1935年4月底至5月初,奉命返回皖南坚持游击战争的皖南红军独立团团长熊刚、政委刘毓标,率领一百多人途经鄣公山、高舍、石屋坑。因这一带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山高林密,群众生活苦,容易接受革命思想,工作开展起来可以影响三个省,故决定留下一个班,由一名指导员带领开展工作,其余前往黟县柯村苏区;5月下旬,因柯村苏区失陷,熊刚、刘毓标又将队伍带回石屋坑,并于5月底建立了鄣公山、高舍、石屋坑、里庄四个党支部。6月开始,着手在鄣公山地区开辟新的游击根据地。1935年秋,闽泊赣省委书记关英向皖南转移,在里广山找到了刘毓标等,并由刘毓标等带领到了石屋坑一带。从此,石屋坑成了皖浙赣省委常驻地,石屋坑、高舍、鄣公山一带发展成为皖浙赣边区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区域。
今天,当我们驱车行驶100多里崎岖的山路,来到石屋坑村,就被革命老区人民的朴实与热情所感动,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爱国主义心潮顿时澎湃汹涌,仿佛看到了弥漫硝烟战争中革命先辈们冲锋陷阵的情景;又仿佛听到了铁马战歌,也许这里古老的樟树可以告诉你一些什么,也许这红红的杜鹃花也能告诉你一些什么。古老的石板桥、青色的石板路见证了当年的历史。当我们走进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张志周家老屋,更真实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目前,该旧址已成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休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休宁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刘毓标、李步新、关英等一些革命英雄流芳百世,绝唱千古!发黄的照片、保存完好的信封、六角瞭望台,抚摸着厚重朴实的蓑衣,尘封的记忆一件件被打开,在场的人个个神情端穆,都在静听烽火岁月往事。与我们同行的摄影师不时地按着快门调动焦距捕捉历史足迹,搜寻有关人文遗存,将自己感受到的每个细节每份情怀装进相册里带出这片历史的天空,让它溢彩绽放,沐浴春光,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为革命老区再谱写一首新歌。青山长在,绿水长流,很遗憾由于时间仓促,想上六股尖缅怀烈士竟未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