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旅游是伴随着日照经济的快速发展崛起的,日照民俗旅游则是日照旅游的重要特色产品,在日照旅游的发展进程中可谓是浓抹重彩的一笔。
日照民俗旅游启动于1999年,目前已发展到30个民俗旅游村、3000户、近8万张床位。"渔家乐"民俗旅游、茶文化旅游、竹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农家旅游构成了日照市民俗旅游的内涵载体,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民俗旅游接待基地,是日照旅游为之骄傲最具特色、最有发展生命力的魅力旅游产品。她的诞生、成长、发展是大自然的恩赐,是日照固有的自然优势,是日照人的智慧展示,是日照百公里黄金海岸线上繁星的点缀,她必将成为日照旅游发展史上积淀着地域文化内涵的民俗瑰宝。
一、漫步日照,像是走进展示中国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怀古隧道。
日照是一座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灵秀城市。这里是"龙山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现已发现陵阳河、两城、尧王城、丹土、东海峪等"龙山文化"遗址近百处。牛津大学出版的《世界史便览》称,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的日照两城是亚洲最早的城市,莒县陵阳河遗址发掘的原始陶文比甲骨文还早1000多年,为我国文字之始祖。春秋时期的莒文化、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这里的黑陶艺术有近5000年的历史,是大汶口龙山文化的代表,其黑陶陶质细腻、黝黑光亮、壁如蛋壳,堪称华夏瑰宝;这里的农民画享誉中外,是国家文化部首批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与上海金山、陕西户县并称"中国三大农民画乡"。这里人杰地灵,是西周时期伟大的军事家姜子牙,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文学评论家刘勰,当代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等名人志士的故乡,这里有近4000年树龄的"天下银杏第一树",有被苏轼赞誉为"奇秀不减雁荡"的佛教胜地五莲山。回看日照历史无不显示出民俗文明的辉煌。
二、"渔家乐"民俗旅游是日照民俗旅游快速发展的见证。
2001年6月20日,时任山东省省长的李春亭来日照视察民俗旅游村时指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日照发挥自然优势,发展民俗旅游是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好办法,打特色品牌,在特色上作文章"。以"住渔家房,吃渔家饭,做渔家活,品渔家乐"为主要内容的"渔家乐"民俗旅游、以"情"感人的乔家墩子情文化民俗旅游、被誉为"中国螃蟹第一村"的任家台民俗旅游、以"吃住在渔家,游乐在海上"为主体的王家皂渔家风情游民俗旅游、以"观岛赏海,吃海鲜"为主体的桃花岛民俗旅游、以"乘船出海、撒网捕鱼、赶海拾贝、海滨垂钓、沙滩篝火"为主题特色的卧龙村、北苗家村、李家台村、肥家庄村民俗旅游、以渔家文化、海洋文化、赶海拾贝为主题的刘家湾赶海旅游,在日照海滨蓬勃升起,形成了渔家风情度假、休闲娱乐度假、赶海观海度假、海岛文化风情度假、海鲜美食度假、水上运动度假、民俗旅游度假、赶海拾贝度假、农家乐生态旅游度假等9大特色民俗旅游功能区。现已有6个村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三、茶文化旅游是日照特色民俗旅游的"一道大菜"。
日照人经过近50年的栽培成功的实现了南茶北移,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12万亩。近几年开展了茶文化旅游,让游客参与采茶、制茶、沏茶、品茶、泡茶、购茶等茶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丰富了日照民俗旅游内涵。巨峰茶文化旅游区和浮来春生态园2006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日照茶以光照时间长、叶片厚、耐冲泡、色泽清、味道纯而享誉国内外,走进中南海;誉为日照三宝(黑-黑陶,红-海米,绿-绿茶)之一。
四、竹文化旅游是日照被誉为中国"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的特色民俗旅游展示。观者曰"此有竹洞天,何须下江南"。这里竹林连绵千亩,竹排沿河漂浮,民族风情浓厚,参与活动俱多,是游客赏竹、画竹、听竹、购竹的竹文化休闲乐园,是长江以北最大的竹林栽植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一处竹园激活了一方经济,一处竹园富了一方百姓。
民俗的东西就是民族的、就是独特的、就是世界的。综观日照民俗旅游,在人们的视觉中,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她的发展在全国却是快的,其规模目前也是大的,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美好的发展前景。也许日照民俗旅游还不是最"俗"的,但借助海滨自然资源和文明璀璨的历史打造了自身特色,而且这特色已得到旅游者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