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尽快改变棚花村落后的面貌,2006年我市在该村农房改造中大胆融入了绵竹年画这一传统内涵,对全镇沿山公路两侧400余户农房进行了年画上墙,着力打造了绵竹年画长廊,将文化和旅游有机的结合,并对当地村民进行了年画绘制及刺绣等传统民间工艺的培训,转换了生产模式,以此推动了该村特色经济发展。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建设和发展,棚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年画绘制为主的多元化产业结构初步形成,村民的观念得到了更新,思想得到了解放,乡风更加文明,村民生活逐步走上了富裕之路。
然而,“5·12”大地震使棚花村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文化产业受损严重,仅年画村年画培训基地就损失520余万元,年画长廊全部垮塌,其他设施均遭受重大打击。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地震造成全村经济损失约1.21亿元。地震后,国家文化部、省文化厅及援建单位对绵竹年画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到绵竹查看灾情。为了尽快让绵竹年画尽快恢复,市文体局会同各部门迅速制定完善了恢复棚花村年画基地的方案,突出川西民居风格,并在棚花村四组集中规划出一片年画产业区,设立功能齐全的集销售、展览、绘制、刺绣等于一体的年画传习所,以巩固绵竹年画这一传统工艺在民间的根基。另外,市文体局还积极主动的派出了绵竹年画博物馆的老师,深入村、户为艺人进行辅导,解决了画工及绣工杂技术上的难题。
为进一步提升年画的档次,极大的丰富画的创作题材,市文体局试图引进各大美术学院的专家、学者到年画村驻扎,并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便利,以此用他们实地的体会、专业的创作,带动绵竹年画朝着精品方向发展。
市文体局、旅游局还帮助农民在震后寻找重建资金的来源,派人了解市场,拓宽销售年画的各条渠道,让农民深深感到“文化惠民”的实惠。这样以来,既增强了年画从业者的信心和决心,也感染了更多的农村青少年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同时,在各支援建队伍进驻绵竹提供无私援助的时候,市文体局、旅游局利用各种机会,多方面宣传年画村的情况,大力推销年画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