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幽静的林盘里,傍几竿翠竹,品一壶清茶,或者和朋友三四聊聊,或者和亲戚家人坐坐,还有地道的农家饭菜可以品尝;兴致来了,也可以在这里小住一晚,伴着沙沙竹乐入眠,听着唧唧鸟鸣醒来——这就是将在我市全力打造的“林盘农家乐”。据悉,我市将在明年上半年出台《林盘保护整治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打造继花果农家乐之后的我市又一“名牌”农家乐。近日,记者就《导则》内容进行了“探秘”。
统计+规划
把需要保护的林盘分为4类
据市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川西林盘是成都市农村传统居住风貌形态的基本元素,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一种农村居住形态。为了对其进行保护,我市将在已有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在明年上半年出台林盘保护整治技术导则,指导我市在进行灾后重建和新农村建设中,对林盘进行有效保护。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准备在《导则》中明确,将需要保护的林盘分为4类:聚居型、非居住类、防护型、其他类型。”市建委村镇处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全市共规划了2100个聚居林盘保护点,预计有29万名农村居民居住在林盘内。这类林盘将实行生态、业态、景观形态和居住生活形态的完整保护,使聚居型林盘成为与生产方式和业态相适应,适宜人居、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新型农村聚居点;我市规划确定的2885个非居住生态林盘保护点不再居住人口,原有房屋、院落通过土地整理进行拆除后恢复为农林用地,周边的河流水渠、地形地貌等环境要素保持原形态,保护整体生态环境;防护型林盘主要位于中心城区外环路两侧生态保护带内,我市将结合生态景观建设对其予以保护和利用。
此外,我市市域内现有其他大小林盘14万多个,在土地整理过程中林盘居民向新型社区和聚居点集中,林盘内原有院落拆除后予以复耕,而林木原则上应予保留。
保护+整治
生态环境配套设施全部有指标
据介绍,《导则》将首次对林盘的保护和整治提出定性、定量的指标,其保护内容将围绕生态环境、传统文化和基础设施进行。
“林盘的生态环境是首要保护对象。”据介绍,《导则》将提出各类林盘内的树木、竹林禁止擅自砍伐;保护点周边的河流水系走向不得改变,同时禁止在保护点周边河流挖沙取土,禁止向河流、水渠内倾倒垃圾;要保持保护点周边的自然田园风光,确保林盘景观和周边田园风光的完美协调。
据统计,目前全市林盘传统民居建筑面积1728.73万平方米,占林盘总建筑面积的11%,其中近100年历史的古民居建筑有140座,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林盘保护点内的传统川西农家院落和祠堂、庙宇建筑将维修加固进行保护,不协调的建筑按川西农居风貌进行整治,文物古迹按照文物保护法规的规定加强保护。”市建委村镇处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导则》还将就完善林盘保护点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套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
开发+发展
将聚居型林盘打造成农家乐
“针对林盘的保护和整治,我们将首先利用林盘景观和人文资源,积极发展农家休闲产业。”据介绍,对于地处城镇、风景名胜区周边及河流沿岸等生态环境较好、林盘规模较大、传统民居保存较好的聚居型林盘,将由村集体组织或社会企业、农户为主体,或村集体和企业共同组建的经济实体为主体,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元化筹集资金,开发林盘休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组织经济实力。“我们希望‘林盘农家乐’会成为继‘花果农家乐’之后的成都农家乐的又一大‘名牌农家乐’。”市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我市还将利用林盘生态资源,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和林业产业发展。“全市现有林盘总面积约6.8万公顷,其中林木种植面积约占30%—60%,约2—4万公顷。林木品种以慈竹等丛生竹为主,杂有楠、柏等多种地方树种。非居住生态林盘和一般林盘,在土地综合整理中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土地集中经营,发展规模化的农林产业,应可形成上万公顷的产业经营性林地。如将林木品种予以改良、提升,可产生极大的环境和经济价值。”市建委村镇处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