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镜湖区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既有秀美的城市风貌,又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镜湖区历来就是长江沿岸的商旅重埠,早在三国吴黄龙二年芜湖县治便已迁到如今的镜湖区境内;东晋时期,镜湖区已成为临江重镇;在宋代,镜湖区成为皖南和江淮重要的物资集散地;清代,镜湖区更是全国“四大米市”之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区内历史、宗教、民俗、民艺等文化繁荣活跃,有华夏第一庙“城隍庙”,有始建于唐代的地藏行宫“小九华广济寺”,有基督教圣雅阁教堂,有华东第二大天主教堂,有百余年历史的清真寺;有以誉满全国的铁画为龙头的“三画”“三刀”等特色旅游产品;汤显祖、吴敬梓等著名文学家在古城留过足迹,孙中山、陈独秀、王稼祥等著名人物,也曾给镜湖区增添许多轶事;一年一度的凤凰美食节成为极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旅游节庆品牌。这些物质的与精神的、自然的与人文的、古代的与现代的交会融合在一起,铸就了镜湖区独特的城市品牌优势,令游人神往、商家心仪。
镜湖区休闲产业同样发达。目前,数百家配备完全、涵盖人们多种需求的休闲娱乐场所遍布全区,十几家国际著名休闲品牌连锁企业,都在镜湖区开设了分店,镜湖区旅游休闲产业已成为支撑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2007年,镜湖区荣膺“安徽省都市休闲旅游示范区”;2008年,镜湖区荣膺“安徽省旅游强区”,并成为“安徽省十大旅游休闲基地”,荣登“安徽旅游风采金榜”。2008年上半年,镜湖区旅游产业再创新高,共接待国内游客262万人次,同比增长70%,接待入境游客5.4万人次,同比增长309%,旅游总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38%。
镜湖区旅游产业基础比较好。目前,全区具有接待和经营能力的旅游景区达到8个,区境现有名胜古迹20余处;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2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国际、国内旅行社35家;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17家;中等以上规模的酒店35家,其中四星级以上标准酒店9家。近年来,镜湖区又成功引进沃尔玛、欧尚等一批世界500强商业企业,建成了中山路步行街、凤凰美食街等一批在全国有知名度的特色街区;良好的配套服务条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坚持以旅游业为龙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消费需求,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镜湖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镜湖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品牌好,一定要以发展旅游产业为抓手、促进商贸业发展,实现商旅产业互动,从而加快镜湖区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聚集。但目前,镜湖区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在规划、建设、营销特别是产业竞争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要认真组织实施以“热游芜湖、热游镜湖”为主题的旅游开发工程。通过加强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完善配套,通过强力开展旅游促销,吸引更多的游客到芜湖、到镜湖区旅游,兴旺旅游市场,形成“旅游在芜湖、旅游在镜湖”的良好局面。
实现上述目标,一要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优化融合旅游资源,抓好旅游景点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开发旅游产品,开发培育旅游品牌,精心打造一批富有创意、富有特色、体现个性、展示文化的旅游精品,实现旅游景点的突变和旅游产业的较快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争取通过5年的努力,使镜湖区旅游从现在的一日、二日游发展为多日游,实现旅游目的地的成功转变,力争到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20万人次、国内旅游者1000万人次,使旅游产业成为镜湖区支柱型产业。二要围绕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两条主线,突出都市休闲游的特色,重点抓好中央游憩商业区,长江、青弋江两大景观休闲长廊和华强旅游城、芜湖古城、荆山湿地公园三大旅游圈的“一核二廊三圈”开发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愿、优势互补、效益优先”原则,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的要求,采取出让开发权、经营权、使用权的办法,鼓励支持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特别是国内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共同发展旅游产业。加大旅游营销、宣传的力度,继续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合作,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空间。
未来,镜湖区将以打造皖江休闲旅游“不夜城”为目标,着力建立融自然风光、民风民俗、休闲娱乐、商贸服务为一体的独具镜湖特色的旅游产业链。努力在城区营造集山、水、城为一体的园林式绿色空间体系,将镜湖区建成以都市休闲度假旅游为支柱型产业,以山水、时尚、人文、观光、商贸、休闲、度假等为主要功能的华东地区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