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苏州齐门外的御窑砖瓦厂。2005年御窑金砖制作工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砖瓦厂厂长金梅泉被确定为金砖第五代传人公布于世。
冬天的望郎君桥畔,看不到忙碌漕运的船只,也没有妇女儿童站在桥头盼望郎君归来,小小村落被一条东西走向的新马路劈开,马路很高,几乎高过村庄的屋顶,与古窑的烟囱平齐。御窑村挖过土的地方大多形成很深的池塘,这些池塘与贯穿陆慕古镇、直达长江和大运河的元和塘相连,见证着御窑金砖的悠久历史。
天气晴好,四座已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古窑都在使用中,有的装窑,有的冒着烟。由于四座古窑都坐落在村子中,分列新马路两边,毫不彰显,所以如果不是对古窑比较熟悉,根本不会知道里边还有窑。御窑砖瓦厂经营厂长董世楠说,不注意的话,你看不出古窑的位置,因为它们都不是很大,与现代的砖瓦厂比,这些古窑很小,烟囱很细很矮,但它们历史很长,身价很高。
御窑村砖瓦厂厂长金梅泉是御窑金砖第五代传人,世代烧窑制砖。说起古窑和御窑金砖,他认为年代应该很长久。苏州建城2500多年,使用砖瓦年代久远,位于齐门外6里路的御窑村必定与苏州城的建设有关。而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兴土木建造北京紫禁城,特派官员至陆慕监制金砖。因御窑村土质优良,做工考究,所产金砖细腻坚硬,敲之有金玉之声,断之无孔,被永乐皇帝封为御窑。明嘉靖中期,工部郎中张问之在苏州3年,亲自督造5万块金砖,多产自御窑村,御窑金砖进入全盛期,金砖造价也开始升高。清代除了继续为皇宫、官府衙门使用外,御窑金砖也为苏州园林、道观庙宇、巨富达官厅堂所用。当然,金砖的规格尺寸不同,民间即使有钱,也是不敢随便使用大金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