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上下)
分類: 图书,历史,地方史志,
作者: 定宜庄著
出 版 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字数: 1020000版次: 1页数: 全2册印刷时间: 2009-11-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0481966包装: 平装最佳拍档
治理中国从革命...
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上下)
与此1件拍档商品一同购买
总定价:¥155.00
总当当价:¥119.20
请至少保留一件商品。
编辑推荐
本书的访谈围绕着“人”展开,关注的是人和人的生命史,正是这些人的生活、生命,才构成了一个城市的灵魂与神韵,是研究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作者把这五十多人的口述,用来作为展现老北京人性格与为人特点的方式。将北京人放在北京这个特殊的地域、特殊的历史环境中考察,反过来也通过北京人,来看北京这座城市和它的历史。
常言说得好,理论永远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被访者口中和心中的那座北京城,还有京城中百姓们过的日子是那样的五光十色、摇曳生姿、饱满多汁、妙趣横生……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
内容简介
本套书是一部以口述访谈为主的史学专著,旨在通过老北京人的口述,反映晚清以来北京人的生活变迁和历史命运,进而追溯近百年北京城市生活变迁的历史。全书体现了口述历史民间性和个人性的特点,内容涉及文献资料、尤其是官方文献不曾触及的领域,包括人的社会交往,如婚姻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也包括人的生活趣味,如吃喝玩乐、审美情趣等等。在编排上根据北京城环形结构的特点,分成内城篇、外城篇和郊区篇三部分,通过生活在不同区域的老北京人的口述,反映不同区域北京人的生活状态,进而形成一部五光十色、多姿多彩的北京城市生活变迁史。
作者简介
定宜庄,女,满族,北京市人1968年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插队,1974年回城。先后从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获史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专业为清史、满族史。著有《清代八旗驻防研究》《满族的妇女生活与婚姻制度研究》《辽东移民中的旗人社会》(与人合作)及《中国知青史初澜》等。
目录
上册
前言
第一卷 内城编
一 故宫沧桑
父亲留下的精神——单嘉筠口述
往事尽在不言中——梁金生口述
皇圈圈里度童年——张宗尧、张碧君口述
筒子河畔西连房——吴效兰口述
犹记当初未嫁时——张国庄口述
皇城内的百姓人家——陈允庄口述
二 天潢贵胄
“府门儿”风雨——爱新觉罗毓蕴口述
没写入书中的历史——毓旗口述
守坟的“四品宗室
“恶果子市”的英王之后——金励衡口述
三 王谢堂前
最要紧的是门第
过眼云烟说往事——奎垣口述
四 商家岁月
“当铺刘”今昔——刘汝舟口述
中药铺的“洋派”儿孙
五 朔漠迢遥
科尔沁王公的子孙
吾家曾在瀚海西——策美迪口述
马镫形状的戒指——戴鑫英口述
六 寻常巷陌
纯粹的老北京人——胡秀清口述
胡同里的姑奶奶——李清莲口述
淡然远去的艰辛——郭淑惠口述
舒卷从容一片云——傅耕野口述
少小离家老大回——马普东、梁昭口述
痴迷于京戏的旗人——关嘉禄口述
朝阳门外南营房——关松山口述
下册
第二卷 外城编
“天留忠骨伴将军”
阅尽人间春色——刘曾复口述
不让须眉是此行
回民开的买卖——满恒亮口述
红尘内外九十载——李荣口述
坛根儿下的日月——王春茂、严秀芹夫妇口述
第三卷 城郊编
那条进京的古粮道——刘子扬口述
架松,架松——白四口述
“勤行”的手艺——张强口述
坟户春秋——何淑玉口述
清华园边“内三旗”——司文琴口述
蓝靛厂几代回回之后——金宝琴口述
西苑一条街
圆明园变成废墟以后——李新建、陈之林口述
京北回族第一村——黄炳成、李守勋口述
结语
书摘插图
1上册
端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济尔哈朗的七世孙。1826年(道光六年)封三等辅国将军。1846年袭爵郑亲王。肃顺是他的异母兄弟。对于这场宫廷政变,无论历史最终作出的评价如何,对于这个家族都是一场莫大的悲剧,是一个永久的伤痕,而这个家族此后的兴衰,也不再为那些只关心在政
前言(1)前言(2)前言(3)前言(4)前言(5)第一卷城内篇(1)第一卷城内篇(2)第一卷城内篇(3)第一卷城内篇(4)第一卷城内篇(5)第一卷城内篇(6)第一卷城内篇(7)第一卷城内篇(8)第一卷城内篇(8)第一卷城内篇(9)第一卷城内篇(10)第一卷城内篇(11)第一卷城内篇(12)第一卷城内篇(13)第一卷城内篇(14)2下册
刘老是把我当作史学家来与我交谈的,他反复强调的是希望我留下点资料。而我在访谈中最感兴趣的,是他一生中兼及戏曲(爱好)与生理学(研究)这样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有着怎样的感悟。这两个领域我都不懂,我感兴趣的是他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悠游其间的人生,现在的知识
第二卷 外城编?1)第二卷 外城编(2)第二卷 外城编(3)第二卷 外城编(4)第二卷 外城编(5)第二卷 外城编(6)第二卷 外城编(7)第二卷 外城编(8)第二卷 外城编(9)第二卷 外城编(10)第二卷 外城编(11)第二卷 外城编(12)第二卷 外城编(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