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国际史研究·8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外交、国际关系 ,
作者: 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编
出 版 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1字数: 450000版次: 1页数: 451印刷时间: 2009-11-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1236718包装: 平装最佳拍档
治理中国从革命...
冷战国际史研究8
与此1件拍档商品一同购买
总定价:¥83.00
总当当价:¥57.30
请至少保留一件商品。
内容简介
中国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30年
纸板城堡?——华沙条约组织秘史
华约及其巴尔干成员国的冲突(1959—1969)
从欧洲导弹部署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里根一布什和密特朗的政策
中苏关系正常化与邓小平对苏外交决策
1960年代美国政府中国问题专家艾伦‘怀廷教授访谈录
非洲丛林中的新使命一马法贤老人访谈录(二)
冷战与东南亚共运的兴衰:1948年马来亚共产党武装起义的回顾
中法建交多国档案选编(一)
目录
卷首语
特邀专论
中国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30年/徐蓝
专题研究
纸板城堡?——华沙条约组织秘史/沃伊泰克
华约及其巴尔干成员国的冲突(1959--1969)/约尔旦巴耶夫
从欧洲导弹部署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里根——布什和密特朗的政策/塞穆尔韦尔斯
青年学者论坛
中苏关系正常化与邓小平对苏外交决策/孙艳玲
书评
美国人文与社会科学在线网外交专栏圆桌书评会评弗拉季斯拉夫祖博克新著
《一个失败的帝国》
《中苏分裂:共产党世界的冷战》一书评介/夏亚峰
如何架起中美之间沟通的桥梁?——评《与敌人谈判:冷战期间的美中会谈,1949--1972年》/何慧
口述
1960年代美国政府中国问题专家艾伦怀廷教授访谈录/何妍
非洲丛林中的新使命——马法贤老人访谈录(二)/李丹慧、梁志、周娜访谈并整理
档案文献
[外国档案][中国档案]
冷战与东南亚共运的兴衰:1948年马来亚共产党武装起义的回顾——马来亚共产党是否有起义的计划——马共解密档案/陈剑
1956--1966年匈中关系的变化——来自匈牙利档案馆的有关材料/王俊逸
英国麦克米伦内阁对华政策文件——英国解密档案/张民军编译
中法建交多国档案选编(一)——中国解密档案/姚百慧选编
媒体评论
1955年当华沙条约组织应对北约而成立时,西方的官员们轻蔑地视之为“纸板城堡”,有名无实。15年之后,他们终于把华约尊为一架可以蹂躏大部分欧洲并有可能打败西方的军事机器。而另一个15年,这架机器分崩离析,在一片唏嘘而非轰然之声中消失了。如此一段历史值得反思,不仅是因为它的戏剧性,还因为作为警示性的历史它所具有的价值。 ——北约与华约平行历史项目总协调人沃伊泰克马斯特尼 十多年来,罗马尼亚一直是苏联在巴尔干的坚强堡垒。……1950年代后期,阿尔巴尼亚表面看来也像是苏联在地中海地区值得信赖的一个前沿阵地。……这样,不过几年的时间,巴尔干便由一个苏联治下最安全、最忠诚的地区,转变成为一个给莫斯科的利益制造麻烦的地方。……华约内部国与国之间的冲突碰巧触动了西方政界人士——比如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的敏感神经,他们开始谈论所谓苏联集团”非卫星化”和“异化”的问题。这样一种揣测进而带动美国的政策也跟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其将针对每个东欧国家采取”区别对待”的做法进一步向前推进。 ——保加利亚冷战研究组协调人,保加利亚军事史协会副会长约尔旦巴耶夫 1963年秋天,赫鲁晓夫说,你知道,中国人不可能拥有原子弹,他们现在甚至连裤子都穿不上。陈毅那时候经常出来发表公开讲话,他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不管能不能穿上裤子,我们也一定要拥有原子弹。”但是在紧接着的1964年春天,一名日本记者问陈毅:“中国何时会拥有原子弹?”这个问题已经反复被问了多次了,但是这次陈毅却回避说: “这事不归我管。”与以往不同,他没有正面回答。好了,这就是事情在往前发展了。 ——原美中关系国家委员会主席,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艾伦怀廷 马共通过个别人士的接触和联系,从中共方面借鉴与汲取斗争的经验,亦步亦趋,特别是根据毛泽东思想来从事马来亚的反帝反殖斗争与开展共产主义运动。 马共与中共建立真正的联系是在马共总书记莱特出走之后的1947年6、7月间,由新任马共总书记陈平亲自前往香港,会见中共南方局在港负责人连贯,才建立起新的关系。据知,陈平在会见连贯期间,曾就马来亚的恶劣政治情势,马共是否适宜开展武装斗争一事,征询中共的意见。后来得到的答复竟是来自周恩来的亲笔指示,告知马共,必须根据自己对马来亚情势的判断,决定应否发动武装斗争。 ——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隶属研究员陈剑
书摘插图
特邀专论
中国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30年/徐蓝
提要:
中国的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是一个相当年轻的研究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前,中国学术界一般把对战后国际关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的研究和评论归属于“国际问题研究”的领域,从而开启了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大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学者能够从世界各国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解密档案资料,使中国的战后国际关系史的研究进入了稳步发展阶段。中国学者在战后国际关系史的整体研究、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外关系研究、欧洲一体化史研究、非殖民化研究、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战后国际关系史研究 冷战国际史 中外关系欧洲一体化史 非殖民化国际组织
中国的战后国际关系史是一个相当年轻的研究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学术界一般并不承认有“战后国际关系史”,也并没有把战后的世界历史即当代世界史以及战后国际关系史作为历史学的分支学科来加以研究和建设。这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学所要求的扎实的史料基础、足够的“历史长镜头”,以及避免当事人的感情因素和个人偏见等基本要素的不易具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受到各种思想上的束缚。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学术界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空前激发,中国学者的学术问题意识和研究创新精神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拓,在战后国际关系史方面不断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改革开放政策实施30周年之际,本文拟依据笔者所见,对这30年来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一些重要成果作一回顾,并对其发展动向略作讨论。
鉴于学术研究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以及我国对战后国际问题的注意和评论从40年代就已经开始,因此本文把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的研究称之为“奠基阶段”,80年代以后则分为“初步发展阶段”和“稳步发展阶段”。奠基阶段:1945年~20世纪70年代
在这一阶段,学术界一般都把对战后发生的国际关系中的各种事件的考察和评论归属于“国际问题研究”的范畴,并从此开启了战后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大门。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