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批评的终结

分類: 图书,艺术,艺术理论,
作者: 何佳彦 著
出 版 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1字数: 150000版次: 1页数: 366印刷时间: 2009-1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393879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格林伯格是美国20世纪重要的美术批评家之一,其批评主要涉及现代绘画与雕塑领域。对于格林伯格而言,形式主义批评不仅是分析和梳理西方现代艺术发展与流变的方法,而且其中还潜藏着他对西方现代文化的批判性反思。格林伯格是一个论战型的批评家,他的批评与美国特定时期的前卫艺术运动,尤其是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密切相连,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他的批评理论也是在与其他批评家的交锋与论战中日趋完善的。
格林伯格从提出形式主义的批评方法到完善自身的现代主义理论,在时间上大约有三十多年的跨度。直到1960年,他才日在形式主义——现代主义之上完善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即将形式主义批评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结合起来,将其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并系统地阐释了现代主义绘画的“自我批判”(self.criticism)与“形式简化”原则。
20世纪60年代伊始,随着美国极少主义、波普艺术、欧普艺术等新艺术的相继出现,格林伯格所倡导的形式主义批评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早期极少主义的发展是符合格林伯格主张的“形式简化”原则的;但另一方面,当斯特拉提出“你看见的是什么就是什么”,贾德主张“明确对象”(speciticobjects)。
作者简介
何桂彦,中央荚院美术学博十,中国批评家年会学术委员,现任教于四川美院美术学系,主要从事中国当代艺术、两方现代艺术批评与当代艺术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编著 《1976—2006:“四川画派”批评文集》(占林美术出版社,20074:) 《传承与超越:1976~2006“四川画派”三十年》(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年) 著 《走向后抽象》(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年) 《形式主义批评的终结》(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h:)展览策划“无中生有超越抽象”(重庆四川美院坦克库,2006年) “1976—2006乡土现代性到都市乌托邦: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北京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中外博艺画廊承办,2007年) “走向后抽象”(北京偏锋新艺术空间,2008年) “人民历史——20世纪中国荚术研究展”(新时期美术部分:1978—2000年) (北京文化部艺术司中央荚院联合主办中央美院美术馆,2008年) 曾先后在《美术研究》、《画刊》、《艺术评论》、《美术观察》、《文艺研究》等刊物发表批评文章30余篇,共40余万字。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批评与现代主义理论
第一节 前卫艺术的文化逻辑,以及抽象艺术与形式主义的关系
第二节 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批评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联系
第三节 格林伯格的现代主义理论
第四节 格林伯格与“后色彩抽象
第二章 形式主义批评的延伸:从抽象表现主义到极少主义
第一节 弗兰克斯特拉与早期极少主义艺术家的理论构想
第二节 现代主义的“复仇”:格林伯格对极少主义的批判
第三节 艺术与“客体性”:弗雷德对“剧场化”的否定
第四节 形式与观念的延伸:1967年以后的极少主义
第五节 超越形式主义批评:克劳斯论“扩展场域”的雕塑
第三章 形式主义批评的终结?还是现代主义叙事的终结?
第一节 “艺术界”理论与现代主义叙事的终结
第二节 前卫艺术理论对形式自律的颠覆
第三节 后形式主义批评与现代主义神话的破灭
第四节 现代主义叙事与社会批评的分歧
结论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