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绅士—以费孝通为个人案例的人类学史研究
分類: 图书,传记,学者,
作者: 杨清媚著
出 版 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0-4-1字数: 300000版次:页数: 261印刷时间: 2010-4-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10017988包装: 平装最佳拍档
地缘大战略
最后的绅士—以费孝通为个人案例的人类学史...
与此1件拍档商品一同购买
总定价:¥78.00
总当当价:¥53.70
请至少保留一件商品。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项以费孝通为个案的人类学史研究,同时也是一项关于费孝通学术思想的中国人类学史研究。
费孝通为20世纪中国人类学奠定了基础,他的思考和研究影响了中国人类学的历史进程;只有理解了他,才可能理解中国人类学的历史和未来。理解费孝通意味着理解他的思考方式——“心史”,这一思考方式并非他个人主观的心理活动使然,其本身即具有客观的、集体的性质,有其自身发展的历史和走向。在这个意义上,理解费孝通的“心史”,也是在理解这一代知识人所奠定的中国社会科学的思考逻辑和特征。具体来说,就是要在费孝通身上看到中国学人内在的、延续的思想观念是如何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历史中表达自身的。
作者简介
杨清媚,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历史人类学。已发表“三本书,三种心态——如何探讨费孝通的人类学思想”、“指向心灵的阅读——读Works and Lives:The Anthropologistas Author”、“从费孝通的‘海外杂写’看中国人类学的‘文化自觉’”等十余篇学术论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1.1研究费孝通的主要方式及其问题
1.2如何研究费孝通:由“三圈”展开的论述
1.3如何拓展人类学史研究:总结、问题与启发
1.4从作品到思想:对思想史与心态史研究的借鉴
1.5资料整理与章 节概要
资料搜集与整理
章节内容概要
第二章见证最后的绅士阶层:费孝通的人生史
第三章核心圈之书写:绅士与乡土
3.1《江村经济》与江村意象
马林诺夫斯基的序言:“活历史”与“文化动态论”
丝、航船与绅士:新地方志与帝国史
乡村社区研究谱系中的《江村经济》
费孝通的社会观:“文化”、“社会”与“社区”之关联
3.2类型比较与乡土丁业实验
从江村到禄村:乡土工业与绅士的责任
乡土社会的伦理:消遣经济与宗教
3.3被乡土束缚的历史:生育制度与乡土中国
盛名之下
制度与伦理
固定的乡土与漂泊的士人
第四章绅士:在历史与空间中的讨论
4.1中国社会结构的纵式探讨:皇权与绅权
4.2帝国的空间政治结构:城、镇、乡村之关系
4.3知识分子问题的中断及以后
第五章中问圈之书写:历史在帝国的边陲
5.1大瑶山:社会人类学者的初次旅行
患“土地饥饿症”的少数民族农民
在教化之地寻找绅士
帝国历史的延续
5.2不合时宜的辩论:“民族”、“国家”与“民族一国家”
5.3中断的使命:民族访问团的“绕境巡游”
帝国心态下的文化多元
民族关系史的视角
如何定义“民族”
5.4民族、区域与历史:民族走廊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第六章海外圈之书写:向西方寻找科学
6.1现代化的另一条道路
6.2世界另一端的帝国
第七章重归人文世界
第八章结论:在客观历史的断裂与心史的延续之问书写
8.1文明与心史
8.2继承与反思
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
中文文献
出版后记
媒体评论
我现在有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但还在船上做事情。中国正在走一条现代化的路,不是学外国,而要自己找出来。我为找这条路子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做“文化自觉”这篇文章。“五四”这一代知识分子生命快过完了,句号画在什么地方,确实是个问题。我想通过我个人画的句号,把这一代知识分子带进“文化自觉”这个大题目里去。这是我要过的最后一重山。 ——费孝通
书摘插图
第一章 导论
1.1研究费孝通的主要方式及其问题
1998年夏,时年88岁的费孝通先生刚如愿卸去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公职不久,在家中接待来自台湾的著名人类学家李亦园教授。两人的谈话在愉快的气氛中开始,然而不久即出现了小小的波澜。费孝通表示,他想谈谈自己今后几年专心做研究的打算,希望听听老朋友的意见。李亦同回答道,他认为费孝通为人类学、社会学做出了两个贡献,一是提倡应用研究,二是提出了人类多元文化的相处之道,希望费孝通能继续这两方面的思考。这个同答并不能令费孝通满意,他开始批评自己缺了国学这个底子,因而对中国文化的深层总不容易体会,最近正在读顾颉刚、钱穆和傅斯年等人的传记“补课”。他特别提到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令他想到了自己的归属:“我的归属是在新学教育的基础上形成的。陈寅恪的归属是在过去的时代……他能和明清之际的知识分子心心相通……我是自觉把自己放到农民里边去的。可是实际讲起来,还不是真正的农民心理。我的本质还不是农民,而是大文化里边的知识分子,是士绅阶级。社会属性是士绅阶级,文化属性是新学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接下去的谈话似乎出现了某种微妙的拉锯,李亦园一直在谈费孝通的“两个贡献”,而费孝通则时不时回到“中国文化传统”
与“继承”。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