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在佛法中学会安心与解脱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宗教,佛教,
作者: 弘缘 编著
出 版 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字数: 180000版次: 1页数: 305印刷时间: 2010-1-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870063包装: 平装最佳拍档
宽心:星云大师...
自在:在佛法中学会安心与解脱
与此1件拍档商品一同购买
总定价:¥74.00
总当当价:¥52.30
请至少保留一件商品。
编辑推荐
在佛法中学会安心与解剖,善念就能安心,放下就能解脱,自在自适,不假他求,不须外物,自我圆满,这是佛家的大自在。
许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走。
学佛的目的是使自己与一切众生转迷成悟,离苦得乐。也就是通过修学,看清一切无常,解脱烦恼之束缚,断除烦恼。
内容简介
每一个有修养的人都能推开安心解脱的厦门,人生在世就是要有一个心灵的静地,拿得起放得下。
阅读此书,我们已走在自我开示、自我成长的道路上。无论你在光明大道上,还是走在崎岖的小路上,毫无疑问,都在探索人生的真理,在实现自我认知,自我完善。其实万法万一,喜不喜欢这本书,读懂读不懂都不重要,只要心向光明,我们总会找到自我实现的支点。清静自心,以行圆满。
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着于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
目录
前言 禅解人意,雪落无声
第一辑 盎然禅机,无处不在——纵横谋略
用思考“修炼”
自卑猛于虎
走错的路也是路
把“我”字写好
“生存游戏”怕安逸,要压力
万物皆有所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观音持珠自念——求人不如求己
南隐说禅——低姿态中的大智慧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学会变通
你看不见的,就不存在吗?——不要固执
第二辑 诸佛龙象,众生牛马——成功之道
丢掉你的“花心”——专注才能成功
自信的力量
平常心,奋斗志
成功的“痴”人
只寻找那只跑掉的羊
越走越长的“终南捷径”
你的周围是雄鹰还是山雀?
小处见真章,小事见“禅机”
等到水清澈时——成功需要耐心
打破一切,寻求一切——尝试才是真理
第三辑 悠然自得,拈花说禅——快乐法门
心态的力量
输了也快乐
八风不动,我自岿然
换个角度,换个生活
多滋多味,才是生活
付出,在取得之前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既然“众口难调”,何必想得“众口齐夸”
不过一碗饭——想得开,终常乐
你的内心洁净吗?——多从自身找原因
第四辑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与人为善
什么最珍贵?
微笑的语言
学会换位思考
轻视,一种亵渎和无知
聪明,还是自作聪明?
众生平等,学会尊重
放下狂妄,低调做人
让步是为了向前
铜钵的禅机——以德报怨
此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
第五辑 有求皆苦,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君子如何“爱”财?
做好最坏的准备
水到渠成,顺其自然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学会选择,学会放弃
礼仪之邦,还是繁文缛节?
上进心,千万不能变了味
回归自然的人生之路
坐禅岂能成佛——走出幻想
0.8的智慧——不求完美,但求无憾
第六辑 迷悟之间,动心忍性——百忍成金
第一步,认识你自己
善良=懦弱?
用风度回敬无礼
口是祸门,不妨常闭
侥幸是一颗“定时炸弹”
度,何处不思量?
这样的“忍耐”要不得
一己之力,足以改变自己
何是天堂?何是地狱?
仙崖的祝福——忠言逆耳利于行
第七辑 轻装上阵,一路高歌——放下是德
行动要立即,成功才无限——放下犹豫
成也虚荣,败也虚荣——放下虚荣
“踏”上“平底鞋”,才能走更远——放下清高
人生,不是“真实的谎言”——放下面具
奋斗达成梦想——放下懒惰
心宽,天地就宽——放下狭隘
悲观走开,乐观归位——放下消极
破心爱之物,拾旧日豪情——放下贪念
“糊涂”丹霞“近女色”——放下苛刻
舍弃“身外之物”——放下欲望
第八辑 宠辱不惊,宁静致远——修身养性
舍?得?
用大度稀释痛苦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意念成就人生
给心灵松绑
佛在家中——学会知足
错误的美丽——做人要知错就改
强者还是弱者——希望的力量
人生只在呼吸之间——珍惜现在
善与恶,只在一念之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书摘插图
第一辑 盎然禅机,无处不在——纵横谋略
用思考“修炼”
红尘琐事:
我们都知道《论语》里所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就是一味地学习却不思考,最后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也知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道理,然而生活中采取行动前,却往往并没有一番周到的思考与预谋,以致事情无法有条不紊地进行,使生活和心情陷入混乱的局面。
惑与问:
都说“天道酬勤”,可有些人终日劳碌,却难有大作为,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青灯佛语:
有人问一个道行很高的禅师:“听别的僧侣说起大师,平日很少念经书、诵佛文,那您是如何修炼的呢?”
禅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他:“你知道民间有一种捕猴子的方法吗?”
那人以为禅师没有听清他的问话,又不便重复,于是照实回答说:“在下略懂。在一块木板上挖两个洞,刚好足够猴子的手伸进去,木板后面放一些花生。猴子看见花生,就伸手去抓,结果,抓了花生的手紧握成了拳头,无法从洞里再缩回来,木板就成了一块活生生的枷锁,猴子也就被人轻而易举捉住了。”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