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母亲
分類: 图书,小说,世界名著,欧洲,
作者: (苏联)高尔基 著,李辉凡 等译
出 版 社: 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字数: 1109000版次: 1页数: 531印刷时间: 2010-1-1开本: 10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7529852包装: 平装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关于高尔基文学作品的合集,包括的社会生活所描绘的一幅多彩的时代历史画卷,是卓越的艺术珍品。《童午》讲述了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寄住在外祖父家的岁月。期间他得到外祖母的呵护,也目睹了人性的自私与贪婪。现实生活中的善与恶、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在这仲“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度过了自已的童年。《在人间讲述了》阿廖沙在母亲去世、外祖父破产后,走上社会、独立谋生的艰难岁月。他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过学徒,也绘过图,当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后来他结识了正直的厨师斯穆雷,并在他的帮助下开始读书,这激发了他追求正义和真理的决心。《我的大学》讲述了阿廖沙在喀山的生活。阿廖沙在大学梦想破灭后,不得不为生存奔波,住大杂院,卖苦力,和形形色色的小市民、知识分子交往,从而进了一所天地广阔的社会大学,开始了对人生、对社会的最初探索。
《母亲》也是高尔基最重要的代表作,在俄国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曾先后补译成英、法、中、日等30多种文字出版,并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影响深远。在中国,如今 《母亲》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
本书译者均足国内享有盛誉的著名翻译家,译本质量一流,是各界公认的优秀译本,代表了该名著在我国的翻译水平和译者的创作水平。另外,文中配以和情节紧密相关的插图,与文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读者全面、具象地理解世界文学名著的丰富内涵提了有益的帮助。
作者简介李辉凡,广东兴宁人,1934年生,哈尔滨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主要著作:《苏联文学史》、《文学人学》等;主要译著:托尔斯秦的《复活》、契诃夫短篇小说集《套中人》、高尔基的《童年》等。
目录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母亲
第一部
第二部
书摘插图母亲
第二部
二九
街上,干冷凛冽的寒风紧紧地裹住母亲的身体,灌进喉咙,冻得鼻子发痒,使她一下透不过气来。她停住脚步,环顾四周:离她不远处的街角上,站着个戴皮帽的马车夫;稍远处,一个人弯着腰,缩着脖子在走;在他前面,一个士兵搓着耳朵,连蹦带跳地跑着。
“这个兵爷大概是派到小摊上去买东西!”母亲边走边想,愉快地听着自己脚下的雪发出清脆动听的声音。她很早就到了车站,要乘坐的那趟车还没准备好。但是,在肮脏的被煤烟熏黑了的三等候车室里已挤满了人:严寒把铁路工人赶到了这里;马车夫也来取暖;还有一些衣衫褴褛、无家可归的人;一些乘客:几个农民;一个穿貂皮大衣的肥胖商人;一个神父带着女儿——一个麻脸姑娘;四五个士兵;几个跑来跑去的市民。人们抽着烟,交谈着,喝着茶和伏特加。小卖部前有人在哈哈大笑。人们头上烟雾缭绕。候车室的门被打开时,发出尖叫声;而当它‘砰’地一声被关上时,玻璃被震得哗哗地响。烟叶和咸鱼混杂的气味扑鼻而来。
母亲坐在门口显眼的地方等着。当门被打开时,寒风直扑她的脸。这使她很高兴。她深深地吸着这寒冷的空气。几个人手提包裹走了进来。由于穿得很厚,他们在门口挤成一团,于是怒骂着,将东西扔到地板上或凳子上,抖掉大衣上和衣袖上的雪花,然后从胡子上、耳朵上把它擦去,干咳着。
一个手提黄色手提箱的年轻人走了进去。他朝四周匆匆扫了一眼,径直朝母亲走来。
“到莫斯科去吗?”他低声问道。
“是啊,到塔尼亚那里去。”
“这就是了!”
他将箱子放在她身旁的凳子上,很快地掏出香烟,点燃了,稍稍抬了抬帽子,默默地从另一张门出去了。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冰冷的皮面,把胳膊肘靠在上面,注意地观察着人群。过了几分钟,她站了起来,朝通向月台的近旁门口另一张长凳走去。她毫不费力地提着箱子,——箱子不大。昂着头走过去,打量着从身边走过的人的面孔。
一个身穿短大衣把领子竖了起来的年轻人与母亲迎面相撞;他举手在头旁边一挥,默默地闪开了。母亲觉得此人有些面熟。她回头一看,见那人一只闪亮的眼睛正从大衣领后面看着她。这种注视的目光像利剑样刺痛了她。她提箱子的手不由地颤抖了一下。手里的东西也变得沉重起来。
“我在哪里见过他!”她暗暗想道,想用这个念头来抑制胸中隐隐躁动的不快的感觉;不想用别的语言来确定的这种感觉在悄悄地但正式地使心中发冷。而这种感觉在增长,升向喉咙,使她口干舌燥。母亲忍不住想回头再看一眼。她回头一望——那个人小心地倒换着脚站在原地。看来,他想干什么但又犹豫不决。他的右手插在大衣的纽扣中间,左手放在口袋里,这样显得右肩比左肩略高一些。
她不紧不慢地走向凳子,坐下,小心地,慢慢地,好像怕身体里有什么东西会破裂似的。因为强烈地预感到灾难即将临头,她记起曾两次碰见过眼前的这个人——一次是在城外的空地上,在雷宾越狱之后。另一次是在法院。当时他正和在雷宾越狱之后向她询问并被她骗过的那个警官站在一起。她知道:她被盯上了。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完了?”她问自己。而过了一下,又颤抖着想:
“也许,还不至于吧…”
但马上她又努力克制着,严厉地说:
“完了!”
她环顾四周,什么也没看见,脑子里闪过一连串念头,然后又熄灭了。
留下箱子,自己逃走?”
……
书摘与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