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将领谈国共大决战:战场较量
分類: 图书,传记,军事人物,
作者: 全国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 编
出 版 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7-1字数: 720000版次: 1页数: 627印刷时间: 2007/07/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341984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杜聿明、范汉杰、董其武、宋希濂、廖耀湘、郑洞国、侯镜如、黄维 ……一个个经历了那样一个跌宕巨变历史瞬间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以自己独特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讲述了那段历史的鲜为人知的内幕实情。
1946年7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以400多万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大军进攻总兵力仅为100多万之小米加步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叫嚣3—6个月消灭“共军”,完成“党国”大业。1950年6月,仅仅不到四年的时间,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800多万,将国民党政权连同它的残余军队赶到台湾一隅……在国民党高级将领眼中,这是一个战争史上的神话!在本书中,你将看到国民党将领谈国共大决战的战场较量!
目录
第一章 东北战场
辽沈战役,国民党高层三易主帅
第六兵团兵败“东北咽喉”之地——锦州
国民党军东北主力——辽西兵团的覆灭
侯镜如兵团塔山受挫与葫芦岛败逃
第二章 西北战场
胡宗南部第二十九军的覆灭与刘戡的自杀
胡宗南狼狈撤离延安
扶郿战役,胡宗南四大主力军
第三章 东北战场
平津战役国民党军被歼灭纪要
傅作义“王牌之王牌”军的覆灭
张家口战役中被歼灭的国民党军
天津战役国民党军的负隅顽抗与毁灭
第四章 华东战场
王耀武11万国民党兵兵败济南城
淮海战役,蒋介石一变再变,国民党军主力丧失殆尽
淮海战场,55万国民党军大溃败
黄百韬第七兵团的覆灭
李弥第十三兵团的覆灭
邱清泉第二兵团的覆灭
孙元良第十六兵团的覆灭
黄维第十二兵团的覆灭
江防战役,国民党兵败如山倒
第五章 中南、西南战场
襄樊战役,康泽第十五绥靖区的覆灭
桂系部队在粤桂边境的覆灭
西南国民党军队的溃败
国民党军云南被歼纪实
媒体评论
杜聿明主张练兵首先练官,练官首先练自己。他自从任装甲兵团团长开始,就很注意这个问题;当师长后,对自己要求更加严格、为了掌握技术。他穿上工作服,刻苦学习驾驶和修理,常常钻到车底下修底盘;他还把新发现的问题,随时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如:战车和步乒联合战斗如何协同;单车与群车之间的配合;战车射击和伪装;战车与炮兵协同等问题。杜善于学习,做到不耻下问,深入探索,终于由外行变成内行,逐渐系统地掌握了机械化部队的作战指挥要领。在他的带领下,全师官兵钻研技术蔚然成风,形成了练兵高潮。当时,国民党随军记者评论说:“他虽非机械专科出身而钻研机械知识,极有心得。治军之暇,仍手不释卷,将来学问之造诣,兴事之成功,无可限量矣。”
杜聿明说:“我们不但要加强作战指挥和战斗训练,还必须注意到加强精神训练,丰富官兵文娱生活。”他特委了一批政治干部,经常向官兵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要求连队成立小型俱乐部,创办黑板报,教唱军歌,经常组织球类、田径比赛。这些措施,深受官兵的欢迎。
1938年12月,第二百师扩编成新编第十一军,从湖南湘潭移驻广西全州,杜聿明委为副军长(军长徐庭瑶)。不久,番号又改为第五军,杜升任军长。该军是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初期成立的唯——的机械化新军。杜提出:“操场就是战场”,“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要求新军具有“五除”(除骄、惰、伪、欲、恶)、“三习”(习精、诚、勤)的朝气。
这时,杜聿明把练兵的重点转移到步兵师的训练上来。杜认为,战场上决战的胜负,阵地攻防的得失,完全依靠步兵来完成,机械特种兵,只在火力协同,用火力的优势来压倒敌人,要达到攻必克,守必固,全部歼灭敌人于战场上,是要由步兵师来完成的:所以,他非常重视士兵体格,并注重射击、刺杀、投弹、夜战、近战等训练。他每到各团、营、连看士兵训练时,都一一做示范,同士兵用步枪、轻机枪射击比赛,提出谁打得满分,当场发奖金;发现教育上有发明创造的,当场讲评表扬,并传令各师派军官来观摩。后来重庆军事委员会派员来校阅,第五军的军事训练列为全国第一。此时,杜聿明年仅三十四岁。
为截断我西南国际交通线,从1939年夏起,日本侵略军集结兵力,准备开辟华南战场。11月17日,日寇在防城、北海登陆,进占钦州,19日,又突破小董防线,向南宁进击。杜聿明的第五军奉命从全州向南宁附近集中,准备攻击由钦州、防城登陆的北进之敌。
11月24日,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第十二旅团(旅团长是中村正雄)进占了南宁,一个月后,又攻陷了桂南战略要地昆仑关。面对日寇气势汹汹的进攻,杜聿明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战局,估计了敌人的弱点,向重庆最高统帅部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乘敌孤军深入后援未济之时,集结优势兵力,配合地方民众,迅速反攻,以击破侵敌而恢复国际之重要交通。”
12月16日晨,杜聿明奉命率第五军担任对邕宾路的正面攻击(参见昆仑关战役),意在先行击破昆仑关及八塘附近之敌。杜召集团长以上会议,宣读作战部署:以郑洞国荣誉第一师从正面进攻;戴安澜第二百师为总预备队;邱清泉新编第二十二师迂回敌后进出南宁以北;向六塘守敌攻击,以截断南宁、昆仑关交通联络,孤立昆仑关之敌。第二天,白崇禧和陈诚到谭蓬村第五军司令部视察。陈严令杜要如期攻克昆仑关,直下南宁。杜连声称“是”,毫无难色。
12月18日拂晓,反攻开始。在战车、炮火掩护下,杜聿明第,五军对昆仑关守敌进行了猛烈的攻击。郑洞国师与日寇展开白刃战,首先占领了仙女山。当晚各部乘胜进行夜袭,相继占领了老毛岭、万福村、441高地,最后占领了昆仑关。可是,19日午后,日军在大批飞机掩护下,进行反攻,昆仑关又被夺去了。此后,双方反复争夺,官兵伤亡甚重。
杜聿明在此期间,集中全副精力掌握战机。虽然敌人的炮弹纷纷落在指挥所附近,在杜的身边爆炸,但他极为镇定。从容指挥战斗。他随时传令嘉奖并用物质鼓励作战英勇的部队,以鼓舞士气。他每天随身携带一部电话机,一架望远镜,冒着敌军炮火的轰击和敌机的轮番轰炸,不计个人安危,来到便于瞭望的前沿阵地,观测敌情战况,因而对昆仑关周围地形和敌阵兵力火力,能够作出合于实际的判断,并据以制定正确的作战方案。经过缜密的研究比较,并同各师长研究后,他决定采取“要塞式攻击法”,逐步缩小包围圈,一口一口地吃掉敌人。
杜聿明命令第二百师副师长鼓璧生率部从公路左侧越过昆仑关,形成包围之势;邱清泉师把战车埋伏在公路两旁的丛林地带;郑洞国师则加强右翼攻势,再度进入昆仑关内敌军纵深阵地,将敌指挥部及炮兵阵地摧毁。战斗整整打了十八天,于31日以中国军队获重大胜利而告结束。
范汉杰(1896-1976),名其迭,字汉杰,广东省大埔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范汉杰少年时在其父创办的梓里公学就读,1911年夏考入广东陆军测量学院第五期三角科天文测量班,1913年毕业后任职于广东陆军测量局科员,曾在东江、潮汕一带从事测量工作。
1920年调任两广盐运使署缉私总稽九江缉私船管带,后又升任江平舰舰长。
1923年转任桂军刘震寰部参谋、科长、支队长等职,官阶为上校。
1924年5月,黄埔军校创办。时范汉杰从军多年,年龄也快30岁,对是否报考有过犹豫。当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范汉杰出于对革命的憧憬,还是去报考并轻松地被录取,是黄埔一期唯一上校生。
黄埔军校毕业后,范汉杰象其他毕业生一样,从头做起,在军中担任排、连、营职务,参加了讨伐陈炯明、邓本殷的一、二次东征。
1926年夏,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因范实战经验丰富,遂被提拔担任第10师第29团团长,为黄埔一期生中最早升任团长的三人之一。范率部参加著名的汀泗桥战役和德安马回岭战役。同年10月升任第10师副师长。
1927年11月,宁汉分裂。汉方第一军军长陈铭枢、第10师师长蒋光鼐投奔蒋介石,范汉杰也随之离开武汉转赴南京,深受蒋介石器重,被派往浙江担任警备师师长,成为黄埔一期生中最早任师长者。是年8月,蒋介石下野,浙江警备师被改编,范汉杰被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高级参谋。不久,蒋介石重新上台,即派范汉杰去日本考察政治,军事,接着又转赴德国,在德国多所军事学校见习,直到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才回国。
1945年3月,他被正式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衔,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督委员会委员,成为蒋介石嫡系中的心腹爱将。
1948年7月,他奉蒋命将驻锦州、山海关的国民革命军部队重新整编成新8军和新5军;9月被蒋任命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10月15日被俘获。
获释后,1962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曾撰写了《锦州战役回忆》等文章。
1964年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1976年1月16日病逝于北京,终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