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掇记忆的碎片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教育,教育理论,
作者: 方仁工 著
出 版 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字数: 289000版次: 1页数: 413印刷时间: 2006/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4440484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教育的伟大,不单是为国家、为民族培育一代又一代新人,使国家、民族的后续血脉,永远如黄河壶口的飞瀑,同时,也使培养新人的教育者,在育人的漫漫征途上,自净灵魂,镌刻思想,从而拥有永恒的精神故乡。“方仁工教育文选”,是上海市北中学沈黎明校长为作者从教五十周年而支持出版的。本书为其中一册,主要是关于育苗、教学、师道、治学、办校等方面的杂谈,文字朴实流畅,充满教学经验的智慧,值得广大园丁阅读参考。
这是一个在校园里辛勤耕耘了五十个春秋的园丁的心灵笔记、情感平台和思想河床。本书是“方仁工教育文选”中的一本,不仅是作者奉献教育的真实记录,而且也是他人生画卷的生动写照。全书除漫溢在有形的校园围墙之外,还映衬着一个充满生机的教育时空。在朴实、机智、流畅的文字上面,读到的是教育教学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丛丛篝火,在你的身边劈啪作响;而在文字的背后,又分明看到一名普通教师的不普通的人生之路、专业化发展之路。在这条路上,能看到精神的坚韧卵石、智慧的灿烂花朵、思想的灵动小溪……还有人格的深度咏叹。
目录
温故知新
从学生、教师到校长
咖啡以外的滋味
最热烈的掌声给了我
“你好,保尔!”
——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的作家梦
体育的诱惑
四十而不惑
大事化小
母校给我的……
永存的馨香
一只艺术花篮
拾掇记忆的断砖碎瓦
——语文教改随想录
生活是一条无止境的路
育苗随想
乘车偶得
养“马”和疗“梅”
胎教诗教身教
一张不署名的贺年片
可爱的幼苗
从“店里买来的”说起
包书纸上的闪光
有感于“小团伙”
“咨询小组”赞
不要绝对化
包拯家训
一“哭”一“笑”
“到位”
重视“兴趣”,从“兴趣”入手
读书“三字经”
为孩子“多想”一下
交际也需要健康
信息养料催化剂
成材必经的境界
陶冶情感 开启心智
德育“渗透”析
教苑偶拾
“仅供参考”
切忌“放胖”
“坡度”与“高度”
重提“面包”与“猎枪”
智力与“小汽车”
过道、扬谷机及其他
“浓后淡”的启示
释“例子”
“高攀”与“低就”
在“挑剔”的后面
三言两语[六则
从实际出发
让学生用好字典
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
作文教学应有大的突破
“比较”是个好方法
上“课”不能忘“本”
“笔记”与“脑记”
略谈“多练”
“取形”与“得神”
读写结合的几个侧面
怎样运用电化教具
解释词语有哪些好的办法
讲读课文时的板书要注意些什么
每上一堂新课是否都要板书课题
要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非“下水”不可吗?
语文课的教案怎样编写比较有效
出考题的学问
高考也有“规律”可循
教得活些 学得实些
把语文课上得精些、实些
现代课堂教学结构探索
谈语文教学的程序设计
临考心理的自我调节
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
师道杂议
“最主要的是……”
名字的位置
“匠气”与塑造灵魂
有感于钱梦龙的学历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提倡“设身处地”
不要小看了“课堂”
教学的情、理、法
“以我为主”和“自以为非”
学术思想要敢于“碰撞”
敬礼!年轻的同行
我曾经是个青年教师
教师的职能
师德是一种人格魅力
人格魅力是教师素质的灵魂
治学漫谈
“化整为零”与“零存整取”
正确理解阅读的实用性
勤动笔头好处多
在用中学
教师与“做学问”
“教研”与“科研”
语文教学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
说“底气”
立足点出发点归宿点
——关于教育科研的思考
办校浅说
办学特色与基础教育
“着眼点”与“突破口”
需要、可能及其他
“以教学为中心”
抓好教学
——校长的本分
学校的体育工作
艺术教育不应忽视
双向选择好
分数。比例。量与质
开个小小的“窗口”
不拘一格言人才
困境与出路
加强德育实效性的思考与实践
我们的工作“座右铭”
让爱国的旗帜高高飘扬
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一座桥
——关于教育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附录
要重视经验总结
——在年区教育经验论文发奖大会上的发言
实行校长负责制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学习“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体会
信念事业胸怀
——微型党课讲稿
在区“五四”表彰会上的发言
在市北中学“于漪老师报告会”上的讲话
一个光荣的名字
——在“于漪教育思想暨从教周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深入开展“四个一”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我的一点感想
——献给市北中学建校周年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几点体会
——在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现场交流会上的汇报
有的放矢 务求实效
——在区“新时期开展爱国主义主旋律教育的难点及其对策”研讨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