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合订本)

分類: 图书,哲学/宗教,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 ,
作者: 肖前 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6-1字数: 656000版次: 2页数: 550印刷时间: 2006/12/01开本: 32开印次: 17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0001819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当前世界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迅猛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展。在这种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面临着重大的转折和跃进,哲学教育改革的任务也就明确地提了出来。1985年,国家教委确定“马史思主义哲学原理体系改革”作为“七五”规划重点课题,翌年又被提升为国家“七五”规划重点课题,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的博士点共同承担,课题组由十余位博士生导师和著名教授组成。这部教科书就是这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节 哲学及其社会功能
第二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哲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世界
第三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节 物质世界的存在方式
第三节 意识对物质在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第四节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第四章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第一节 世界的普遍联系
第二节 世界的运动发展
第三节 世界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第五章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第一节 整体与部分
第二节 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
第三节 相对与绝对
第四节 原因与结果
第五节 偶然与必然
第六节 形式与内容
第七节 现象与本质
第八节 可能与现实
第六章世界联系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量变质变规律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第七章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第一节 实践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第二节 人的本质
第三节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第八章物质生产
第一节 物质生产实践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第二节 物质生产力
第三节 现代生产实践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第九章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
第一节社会交往与社会有机系统
第二节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第三节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
第四节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
第五节社会有机系统的演化
第十章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
第一节阶级和阶级斗争
第二节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政治民主和政治自由
第十一章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第一节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
第二节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第三节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第四节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十二章科学及其社会功能
第一节科学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作用
第二节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第三节现代科技苦命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
第十三章认识的本质和特征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
第二节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
第三节认识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属性
第四节认识的历史演化和现代发展趋势
第十四章认识的辩证过程
第一节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动的飞跃
第二节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飞跃
第三节认识辩证运动的全过程
第十五章思维方法
第一节方法和方法论
第二节辩证思维方法
第三节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第十六章真理和价值
第一节真理
第二节价值
第三节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第十七章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
第一节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
第二节文化的分类、结构和功能
第三节文化和文明的发展
第十八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解放
第一节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节人的价值
第三节人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