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总论
分類: 图书,农业/林业,农作物,
作者: 刘子丹,黄洁编著
出 版 社: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 380000版次: 1页数: 248印刷时间: 2007/12/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2334212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作物栽培学的基本概念、特征与任务,作物栽培学研究方法的演进和作物栽培技术的新进展;第二章主要介绍作物的分类、起源与种植业区划;第三章系统介绍了作物的生长发育特征,作物器官的建成规律(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及其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同伸关系等,种子的萌发过程及其调节机制;第四章介绍了作物的产量及品质的形成规律,作物的群体特征及其调节,源一库一流和5P理论等;第五章重点介绍了作物与生态环境因子(光温、水、肥、土、气等)的关系及调节机制,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及防治措施;第六章主要介绍了作物的主要栽培技术,包括土壤耕作技术、作物的播种与育苗移栽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作物的施肥技术、水分管理技术、杂草防除技术、化学调控技术和收获贮藏技术。本书最后附上了相应的实验指导,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作物栽培学总论的内容体系。
本书主要面向农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从事农业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人员。
本书综合参考了国内外大量的作物栽培学及相关学科的专著、教材和论文,在此谨向各相关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华南热带农业大学胡新文教授、唐树梅教授、杨重法教授、符常明教授等的关心、鼓励和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作物与作物栽培学
一、作物的概念
二、作物栽培学的概念
三、作物栽培学的任务
四、作物栽培学的特点
第二节 作物栽培学的演进与研究法
一、作物栽培学的演进与发展
二、作物栽培学的研究方法
三、作物栽培研究的成就与问题
第三节 作物栽培学的新进展
一、叶龄模式与模式化栽培
二、作物智能栽培
三、轻简型栽培
四、反季节 栽培
五、物化栽培
六、作物分子栽培
七、作物清洁栽培
第二章 作物的分类、起源与种植业区划.
第一节 作物的分类
一、植物学分类
二、实用分类法
第二节 作物的起源和传播
一、作物起源的研究方法
二、作物的地理起源中心
三、作物的传播
第三节 我国的种植业区划
一、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
二、我国的种植业区划
第三章 作物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 作物生长发育的概念及相关关系
一、生长与发育的概念
二、生长与发育的关系
第二节 作物器官的生长
一、营养器官的建成
二、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
三、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生长的关系
四、营养器官之间的同伸关系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的概念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四、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
第四节 作物的发育特性
一、感温性
二、感光性
三、基本营养生长性
四、作物的发育阶段
五、作物生长发育的周期性’
第五节 作物的生育期
一、生育期概念及计算方法
二、影响生育期长短的因素
三、生育时期
四、作物的生长中心
第四章 作物产量和产品品质的形成
第一节 作物产量的形成
一、作物产量的概念
二、经济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关系
第二节 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
一、作物产量与光合作用
二、作物群体与群体光能利用率
三、作物生长分析
四、作物的源、库、流理论
五、作物产量潜力的5P理论
第三节 作物产品的品质及其形成
一、作物产品品质的含义
二、农产品品质的评价指标
三、作物产品品质的形成
四、影响农产品品质的因素
五、提高农产品品质的农业技术措施
六、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关系
……
第五章作物与生态环境
第六章作物栽培技术
附件:实验指导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作物与作物栽培学
一、作物的概念
地球上共有植物39万余种,被人类利用的栽培植物有5000种左右,但属于大面积种植的只有200多种,目前我国的栽培作物种类约600种,其中粮食作物30多种,经济作物约70种,果树作物约140种,蔬菜作物110多种,牧草约50种,花卉130余种,绿肥约20种,药用植物50余种。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栽培植物都被称为作物。广义作物指凡是利于人类而由人工栽培的植物,可细分为农作物、园艺作物和林木,包括粮、棉、油、麻、烟、糖、茶、桑、果、菜、药、杂(草坪、花卉、瓜类、饲料作物等)十二大类。狭义的作物主要指农田大面积栽培的农作物,一般称为大田作物或庄稼。目前我国常见的大田作物有50余种。当然,作物的范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些作物逐步被淘汰,同时也有新驯化甚至新创造的作物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二、作物栽培学的概念
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的栽培理论和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十字”目标)的一门科学。在以前的《作物栽培学》中认为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生产理论和技术措施的科学。现在来说,用这种观点来指导农业科学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是落后于形势发展需要的。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人口与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膨胀、土壤沙漠化、森林锐减、水资源危机、物种灭绝、酸雨污染、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遭到破坏、土壤流失等严重危及人类的生存。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形势更为严峻。因此,现代栽培学的任务不应当、也不可能再局限在一个狭小的圈子里,仅仅盯在“高产、优质、高效、低成本”的作物生产上。而要把防止公害、保护人类赖于生存的环境和大幅度节约农业用水与大幅度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和劳动生产率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否则,所谓作物栽培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