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优秀孩子家长的教育秘诀/甘海燕
分類: 图书,家庭教育,家教方法,
作者: 甘海燕 主编
出 版 社: 中国物资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1字数: 251000版次: 1页数: 251印刷时间: 2006/09/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0472538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没有失败的孩子,只有失败的教育。家长在教育孩子如何完成一件事情之前,自已首先应该学会如何教育。学习如何教育,借鉴会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
内容简介
这套丛书通过对西方家庭教育的分析,为广大家长朋友全面介绍了西方家庭教育的特点和西方家长运用的全新的教育方法,并对孩子教育中最常见的问题,同时也是家长朋友们最关心的问题做了深入细致地剖析,为大家提供了西方教育学家、儿童心理学家对这些问题的最新观点和建议,希望丛书对大家更新教育理念,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和方法能够有所帮助,同时还希望大家能够从丛书中得到一些启示,悟出一些道理,帮助家长理清纷乱的思路,使家长们有一个清晰的条理。
作者简介
甘海燕,1972年3月出生于湖北荆州市。现任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校长。
小学数学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会员、广东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广州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全国“华罗庚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优秀教练员,广州市优秀教师。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目录
第一章美国优秀孩子家长的教育秘诀
一、美国家长运用的全新的教育观点
二、美国家长教育孩子的十条法则
三、美国家长教育孩子的“四注重”和“四注意”
四、美国家长教育孩子的十个时机
五、走出教育的误区
六、美国家长与孩子沟通程度测试问卷
七、努力成为更好的家长
第二章有关教育的21个关键词
一、关键词1品质
二、关键词2关爱
三、关键词3责任心
四、关键词4阅读
五、关键词5健康
六、关键词6教养
七、关键词7自信
八、关键词8独立
九、关键词9挫折教育
十、关键词10乐观
十一、关键词11情商
十二、关键词12逆反
十三、关键词13嫉妒
十四、关键词14撒谎
十五、关键词15不良行为
十六、关键词16电视
十七、关键词17网络
十八、关键词18兴趣
十九、关键词19父亲
二十、关键词20母亲
二十一、关键词21与孩子谈话
第三章美国优秀孩子行为表
书摘插图
第一章美国优秀孩子家长的教育秘诀
一、美国家长运用的全新的教育观点
(一)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在美国流传着这样一则笑话,是发生在一对父子间的对话:
父亲:杜鲁门在你这么大的时候,成绩已经是全校第一名了。
儿子:而他像您这么大时,已经是美国总统了。
在这则笑话中的父亲成为了被调侃的对象,这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两点,其一是无论中外,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其二是美国家长较之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更理智、更客观。诚然,“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这里“将军”的概念不单纯是一个军衔的问题,它所告诉人们的是应该具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我们必须承认这世界上将军毕竟是少数,而成功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倾其所能,尽责尽职就是成功。
正如在中国只有少数人能够考上清华和北大的情况一样,在美国能够考上哈佛和斯坦福大学的孩子也毕竟是少数。天才固然是好的,但普通亦不可悲,更不可怜,只要不是因为懒惰和气馁。
当问到人的一生中结果和过程哪个更重要时,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答案是过程,然而不同之处在于美国大部分家长是表里如一地这样认为;而我们则似乎有些言不由衷,也就是说从内心深处,我们更看重结果。
乔治是一个12岁的美国男孩,他从7岁起开始练习棒球,并表现出极高的天赋,但当他的父亲被问到是否希望把小乔治培养成为优秀的棒球运动员时,他的父亲是这样回答的:“哦,这要尊重乔治自己的选择。”这是一种典型的美国式回答,而在回答那么为什么要让小乔治打棒球时,他的父亲说道:“首先乔治从很小就对棒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几年的训练给他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和强健的体魄,同时棒球运动还培养了乔治顽强、不服输的性格。”
如果把成为棒球运动员作为最终结果的话,那么浓厚的兴趣,无限的乐趣,强健的体魄以及不服输的性格,则都是从过程中得到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家长是以孩子的兴趣为主,他们更注重的是孩子从中得到什么,而不是最终得到什么。
过高的期望给家长和孩子带来的是巨大压力,而不是动力。对孩子有着过高期望的家长在要求孩子时,考虑的仅仅是如何让孩子能够成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龙”,这就使得他们比孩子更难以承受挫折和失败,一旦孩子未达到他们的期望,随之而来的必将是难以形容的痛苦和失望。同时,这一切反过来又会给孩子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使他们失去了童真、欢乐,甚至自信,而这对于他们一生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是难以估量的。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个性,这就如同世界上永远不会有两个长得完全相同的人一样,所以对他们的期望和教育也应该各不相同,因材施教。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转换问题,那就是应该以谁为中心,是孩子,还是家长?在美国,家长们非常尊重孩子的选择,并善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客观地定位,设定切实的目标,通过与孩子不断地交流,帮助他们分析和目标之间的差距,鼓励孩子勇敢地向前,从中得到欢乐和自信。美国家长更看中的是将孩子抚养成人,而不是成为梦幻中的“龙”。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美国的教科书上,关于人生是这样表述的:人生是人们为了梦想和兴趣而展开的表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