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学基本原理(吕发成)

分類: 图书,管理,一般管理学,人力资源/行政管理,
作者: 吕发成,方国雄编著
出 版 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3-1字数: 265000版次: 2页数: 333印刷时间: 2004/03/01开本: 32开印次: 3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31100467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秘书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新兴的学科。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求各门学科不断增添新的内容。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应是定义和结论的集合,而是科学研究过程本身,其理论和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际研究的进展而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曾经影响一时的观点还来不及成为永久的定义,新的见解便大有取而代之的趋势。因而,对自己作品进行严肃的反思,进行无情的剖析,可以说是科学研究本身的要求。
这次再版时,对三个方面作了重点修改,一是对第五章第一节中“秘书撰拟的文稿类列”作了全面修改。因为在近4年中,我对中国公文的发展和应用文体的写作规律做了一番较为系统的探索,出版了30多万字的《中国公文史》和70多万字的《当代应用文体写作通鉴》,其中对应用文体的分类要比本书系统一些、缜密一些,因而这一部分有修改的必要。二是依据199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和199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文书种类和文书管理的内容作了修改。三是根据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由方国雄老师增写了“秘书活动的一般方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秘书活动”,使全书的布局更趋完善,也更贴近社会现实。其它章节中的一些不当之处都一一做了纠正。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秘书学与秘书学基本原理
第二节秘书活动的轨迹
第三节秘书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章秘书活动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本质的中介性
第二节成果的隐匿性
第三节主体角色的多重性
第三章秘书活动与社会文化
第一节秘书活动与社会物质文化
第二节秘书活动与社会精神文化
第三节秘书活动的社会功能
第四章秘书活动的辩证范畴
第一节被动性与主动性
第二节综合性与专业性
第三节常规性与随机性
第五章秘书活动的专项实务
第一节撰拟文稿
第二节管理文书
第三节组织会议
第四节操办事务
第六章秘书活动的综合职能
第一节处理信息
第二节辅助决策
第三节协调关系
第四节督促检查
第七章秘书活动的一般方法
第一节思维方法
第二节沟通方法
第三节管理方法
第八章秘书活动的基本类别
第一节经济类
第二节政治类
第三节教科文类
第四节私人秘书
第九章秘书活动的职能环境
第一节秘书活动的环境氛围
第二节秘书活动的环境要素
第三节秘书职能环境的优化
第十章秘书活动的管理
第一节秘书人员的生成特点
第二节秘书人员的素质要求
第三节秘书队伍的女性趋势
第十一章秘书活动的管理
第一节秘书机构的合理设置
第二节秘书活动的计划与指挥
第三节秘书活动的监督与控制
第四节秘书活动的管理原则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秘书活动
第一节经济基础的变革对秘书活动的历史性选择
第二节秘书活动变革的总体态势
第三节政府秘书活动的变革
第四节企业秘书活动的变革
主要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章结论
秘书学基本原理,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秘书学的一些基本道理。它是从人类社会丰富生动的秘书活动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基础理论,它所探讨的是秘书活动的基本规律。
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基础理论,秘书学基本原理不可能凭空产生,而只能从古今中外的秘书活动实践中抽象出来。没有秘书活动实践,就不可能有秘书学这门科学,也就不可能有秘书学基本原理。秘书活动是一种职业行为,这种职业行为有很多具体表现方式,诸如沟通信息、辅助决策、撰拟文稿、管理文书、组织会议、督促检查、协调关系等等,由此构成了复杂繁多的内容。职业即社会劳动分工。在社会分工尚不明确的时代,秘书职业行为和其它职业行为混为一体,特别是与宗教活动、领导活动和管理活动混为一体。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明晰化,秘书活动与其他职业活动也分道扬镳了。于是,当秘书行为从宗教活动、领导活动、管理活动以及其它社会活动中分离出来时,便有了秘书职业;当秘书活动固定在部分人员身上时,就产生了专职的秘书人员;当秘书活动以集团的方式进行时,就有了秘书机构;当秘书活动的职责被社会授予个人时,就有了秘书职务;当秘书活动与其它社会职业活动相结合时,就形成了各种行业秘书;当社会对秘书活动提出各种要求时,就有了秘书职业的各种规范;当秘书活动的特点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加加探讨研究时,就产生了一门新兴科学——秘书学。这样,从普遍意义上探索秘书活动规律的理论基石——秘书学基本原理的问世便是自然而然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