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工程施工

分類: 图书,建筑,土力学、地基基础工程,
作者: 朱永祥主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7-1字数: 490000版次: 1页数: 306印刷时间: 2005/07/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40169447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建设部联合制定的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编写的。本书共6个单元,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工程地质及勘察报告;土方工程施工;基坑施工;浅基础构造与施工;桩基础工程施工;基础施工常见问题处理。本书还对基础实训和实例做了重点介绍,每个单元后附有思考与练习。本书内容符合国家现行建筑施工及验收规范,力求技能模块准确、实训操作性强,实例具有代表性,插图力求直观,以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内容。
本书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岗位核心职业能力构建教材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体系编写教材的模式,采用教学单元模式进行编写。每单元中有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力标准和要求,以及应知部分、职业活动训练和思考与练习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以及相关职业岗位培训教材。
目录
绪论
一、地基与基础的概念
二、地基基础工程的基本要求
三、地基与基础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四、本课程的特点、任务及学习方法
单元小结
思考与练习
单元一 工程地质及勘察报告
项目一 岩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一、应知部分
1.土的成因及组成
2.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3.土的工程分类及现场鉴别方法
二、职业活动训练――参观某土方开挖现场
项目二 工程地质常识
一、应知部分
1.地质构造
2.水文地质
二、职业活动训练――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分析地质与水文情况
项目三 地质勘察
一、应知部分
1.地质勘察的目的、任务及内容
2.地质勘察及测试方法
3.地质勘察报告的阅读
二、职业活动训练――地质勘察报告的阅读
单元小结
思考与练习
单元二 土方工程施工
项目一 土方量的计算与调配
一、应知部分
1.基槽、基坑土方量计算
2.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
二、职业活动训练――用方格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
项目二 施工机械的选择
一、应知部分
1.施工机械及其特点
2.土方挖运机械的选择及配套计算
二、职业活动训练――参观某土方开挖现场
项目三 基坑验槽及处理
一、应知部分
1.基坑验槽
2.基坑异常情况的处理
二、职业活动训练――基坑验槽模拟训练
项目四 土方填筑与压实
一、应知部分
1.填筑的要求
2.填土压实方法
3.填土压实的影响因素
二、职业活动训练――填土压实质量及检验模拟训练
单元小结
思考与练习
单元三 基坑施工
单元四 浅基础构造与施工
单元五 桩基础工程施工
单元六 基础施工常见问题处理
附录:《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有关模板、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要求的条款(摘录)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项目一岩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一、应知部分
1.土的成因及组成
(1)土的成因
在地基工程中通常所说的“土”是指,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大小悬殊的颗粒,再经历剥蚀、搬运、沉积等过程,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所生成的各类沉积物。现在地表广泛分布的沉积土从形成历史看,基本属于第四纪沉积物(详见本单元项目二地质构造中的有关内容)。
风化作用与气温变化、雨、雪、山洪、河流、风、空气、生物活动等密切相关,一般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由于气温变化,岩石胀缩开裂,崩解为碎块,属物理风化,这种风化作用只改变颗粒的大小与形状,不改变矿物成分;由于水溶液、大气等因素影响,使岩石的矿物成分不断溶解水化、氧化、碳酸盐化引起岩石的破碎,属化学风化,这种风化作用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发生改变,土的颗粒变细,产生次生矿物;由于动、植物的活动使岩石破碎,属生物风化。
(2)土的组成
岩石经风化作用后所形成的矿物颗粒堆积在一起,其巾贯穿着孔隙,孔隙中存在着水和空气,因此在天然状态下,土体一般由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和气相(气体)三部分组成,简称为三相体系。土的三相组成中每一相的特性及相对含量对土的性质影响很大。
①土中固体颗粒
固体颗粒构成土的骨架,其大小、形状、矿物成分及粒组相对含量是决定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
A.粒组的划分 自然界的土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所组成,土粒的粒径由粗到细逐渐变化时,土的性质也相应发生变化。例如土的粒径从大到小,则土的可塑性从无到有,粘性从无到有,透水性从大到小,毛细水从无到有。土粒粒径的大小称为粒度,将大小接近的粒度合并为组,称为粒组。我国《土的分类标准》(GBJ l45—90)将土粒划分为六个粒组:漂石(块石)、卵石(碎石)、砾粒、砂粒、粉粒、粘粒(见表l—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