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优秀散文选(上下):2001~2006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李晓虹 编选
出 版 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440000版次: 1页数: 1116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605052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进入二十一世纪,散文创作仍然欣欣向荣、气象万千,成为文学园地一道亮丽的风景。本书选编了2001~2006年间的优秀散文作品。内含随笔、杂感、小品等;或记事或抒情,或写景或议论,大至宇宙人生,小至个人琐事,坦率地表达个人思想志趣,淋漓尽致地宣泄内心感受,真实地记叙所见所闻,可谓字字珠玑,篇篇华章,它是一座智慧宝库,供您探索。
内容简介
新时期散文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繁荣之后,在新世纪的六年中,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发展势头如何?在编选中国散文年选的过程中,通过大量阅读报刊书籍上的散文作品,笔者形成了对散文创作情况的基本认识:散文并没有如一些评论家预言的那样走向衰落,而是在全民写作的氛围中,在实际的长进中孕育着新的希望。在内容上,对心灵与命运的叩问,对历史文化的人性发掘,对乡土与底层的关注,对亲情的深层表现,体现着新世纪散文作家的精神走向,也使散文创作拥有了众多读者。同时,由于散文所具有的文体特质,使其在信息时代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创作数量最丰、作家队伍最庞大,在报刊上拥有版面最多同时也最受读者关注的文体。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博客的流行更带给散文以巨大影响,它打破了写作的门槛,解构了话语霸权,越过了评审环节,给每一个、跃跃欲试的人提供了平台,可以说,有互联网的地方就有散文写作。散文真正成了无拘无束的自由之花,在中国大地的任何一个角落尽情绽放。
本书选编了2001~2006年间的优秀散文作品。
作者简介
李晓虹,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有《中国当代散文的审美建构》、《中国现代散文论》、《中国当代散文发展史略》等散文理论研究专著,在学术报刊发表散文理论研究论文评论数十篇。独编或合编《中国散文年选》等散文选本10余种。
目录
李晓虹◇21世纪散文作家的精神走向
上册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王开岭◇仰望:一种精神姿势
周国平◇走进一座圣殿
史铁生◇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
张清华◇暮雨乡愁
张炜◇我跋涉的莽野
李国文◇境界三帖
陈村◇人之老
陈染◇谁掠夺了我们的脸
刘烨园◇致苍凉
南帆◇七尺之躯的空间
卞毓方◇少女的关名像风
池莉◇生命是用来挥霍的
鲍尔吉原野◇无言聆听
廖华歌◇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林夕◇第五只轮胎
詹克明◇伴月
王本道◇生命之河
凸凹◇风声在耳
潘向黎◇好的东西,都是不变的
许松涛◇目标
王族◇一路仰望
曾明了◇忠诚于自己的漂泊
人生几度秋凉
韩少功◇万泉河雨季
王充闾◇人生几度秋凉
卞毓方◇胡耀邦:金色细节
周同宾◇饥饿中的事情
朱大可◇1967年的鸡血传奇
王宗仁◇太阳很红,战友倒在雪山上
潘旭澜◇漫天飞雪
筱敏◇衣装的枯河床
贾平凹◇《秦腔》记
李存葆◇钻石与命运的对话
魏微◇1988年的背景音乐
熊育群◇脸
王建中◇抱愧忠烈祠
李辉◇在冬天,怀念梅志
周明◇隔海相望的友情
刘家科◇任何生命都是不能随意忽略的
桑麻◇1992年的暴力
王宏甲◇腰铃声声
赵玫◇谁说不是完美的告别
马步升◇粉红色的目击
带着村庄上路
刘亮程◇先父
蔡翔◇底层
谢宗玉◇一个夏天的死亡
张大威◇消逝的村庄
韩少功◇月下桨声
朝阳◇丧乱
刘家科◇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
李登建◇短工市
巴音博罗◇哭嫂
郭文斌◇点灯时分
郭红◇我不知道我知道
李雪峰◇回家的花朵
邵志鸿◇父亲和他最后一茬麦子
阿贝尔◇一个村庄的疼痛
莫言◇卖白菜
卢年初◇带着村庄上路
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永生羊
乔叶◇这满山的山花啊
秦弓◇我从乡下来
宁青◇穷人的浪漫
塞壬◇爱着你的苦难
夏榆◇我目击了美感从一个村庄的消失
徐迅◇父亲不说话
王十月◇寻亲记
蒋伟文◇生活在城市的屋檐下
爱到深处
阎纲◇我吻女儿的前额
朱寿桐◇从俗如流
王兆胜◇三哥的铅色人生
蒋子龙◇空啊,想啊
王安忆◇今夜星光灿烂
小红◇奶奶在花园
梅洁◇不是遗言的遗言
玄武◇父子多年
吴冠中◇他和她
雷抒雁◇生死之间
阎文盛◇母爱在春天开放
聂华苓◇我家的彩虹
刘心武◇跟陌生人说话
熊育群◇生命打开的窗口
孙晓玲◇摇曳秋风遗念长
宋晓杰◇愤怒的亲情
刘粹◇诗在你在
郝卫宁◇爱到深处
臧小平◇短巷情长
晚晴◇遗传
刘恒◇冷眼的热度
姚明◇生活不只是篮球,还有叶莉
邓刚◇明天我结婚
胡发云◇想爱你到老
下册
历史不忍细看
林非◇古代美女息妫的悲剧
王充闾◇用破一生心
李国文◇李后主之死
石英◇寂寞:大泽乡的土台
冯伟林◇千年圣洁
李木生◇唐朝,那朵自由之花
庞天舒◇昭君的草原
唐韵◇谁为暴力屈膝
田中禾◇眷念皇帝
朱鸿◇在马嵬透视玄宗贵妃之关系
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李元洛◇天日昭昭
黄文山◇历史不忍细看
刘长春◇放翁自放
乔忠延◇伶魂
凌鹰◇像秋冬的黄叶一样飘零
张加强◇寻找远逝的江南
杨闻宇◇红袖总被前缘误
筱敏◇人牲
朱旭红◇西施是谁
王开林◇宙斯的情人
在岁月的呼吸里醒着
史铁生◇想念地坛
季羡林◇两行写在泥土地上的字
史光柱◇春天,我的春天(外一篇)
宗璞◇告别阅读
白岩松◇家在途中
陈祖芬◇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柳萌◇常常地这样想
张予佳◇都市漂流
池莉◇一个人的火车
刁利欣◇在岁月的呼吸里醒着
肖复兴◇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李家同◇癌症细胞
何申◇爬花楼
何立伟◇平静是叫热闹打破的
周晓枫◇一笔赃款
红杏◇我眼睛的花园
凌仕江◇一个人的哨所
冯骥才◇我与《清明上河图》的故事
谢冕◇悲喜人生
余秋雨◇中年人最怕的是失去方寸
张越◇你竟敢如此透明?
张国龙◇我不认识你,但我记得你
王晓莉◇在人群中疗伤
王鹏◇狗也寂寞
马莉◇伤害
苍穹下的仰望
林非◇在卢梭铜像面前的思索
冯骥才◇燃烧的石头
周国平◇在维纳斯脚下哭泣
余秋雨◇布拉格
马力◇爱丁堡的雨打湿我的感觉
王开岭◇谈谈墓地谈谈生命
南帆◇马克思之墓
张抗抗◇感悟珍珠港
张清华◇苍穹下的仰望
朱增泉◇朱可夫雕像
张承志◇视野的盛宴
张胜友◇徜徉巴黎
祝勇◇木质的京都
雷抒雁◇红豆鸳鸯雨
韩小蕙◇什刹海滋味
翟永明◇轻伤的人,重伤的城市
肖凤◇庞贝废墟随想
苏沧桑◇平湖秋月一朵等爱的荷
郭保林◇根之魂
素素◇模仿的大连
彭程◇快乐墓地
徐虹◇走进一张邮票
楚楚◇武陵人远桃源近
迟子建◇尼亚加拉的彩虹
洪烛◇圆明园
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贾平凹◇看世界杯足球赛(节选)
冯秋子◇两极舞蹈
冯景元◇藏说
林希◇走路
铁凝◇德加眼中的芭蕾舞女
张远山◇人与门
毕淑敏◇今世的五百次回眸
梁晓声◇沉默的墙
乔勇◇洗澡
汤正启◇小人物和小生物之间是命运
文雯◇独饮玫瑰
陆文夫◇脚步声
毅剑◇我是如此关注一只“狼”
于颖俐◇婉约的丝绸
傅菲◇火车多重奏
庞培◇波浪说
黑白◇怀旧的旧
朱以撒◇手势
徐晓杭◇瓜三篇
谭延桐◇一个灵魂在路上
张汝伦◇生命与读书
徐鲁◇风雨
成方圆◇手写的青春
马明博◇安静,一下午的时光
书摘插图
仰望:一种精神姿势
王开岭
在先者关于“生命、时空、信念……”的声音中,有一帖话,于我堪称最璀璨、最完美的表述,此即康德的墓志铭:“有两样东西,对它们的盯凝愈深沉,它们在我心里唤起的敬畏与赞叹就愈强烈,这就是: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仰望星空”——许多年来,这个朴素的举止,它所蕴含的生.命美学和宗教意绪,一直感动和濡染着我。在我眼里,这不仅是个深情的动作,更是一束信仰仪式。它教会了我迷恋和感恩,教会了我如何守护童年的品行,如何小心翼翼地以虔敬之心看世界,向细微之物学习谦卑与忠诚……谦卑,人只有恢复到谦卑,生命才能获得神性的支持,心灵才能生出竹节的高度与尊严。
如果说“仰望”有着精神同义词的话,我想,那应是“憧憬、虔敬、守朴、遵诺、履约、皈依、忠诚……”之类。“仰望”——让人端直和挺拔!它既是自然意义的翘首,又是社会属性的膜拜;它可形容一个人的生命动作,亦可象征一代人的文化品性和精神姿势。因此多年来,我养成了一个观察习惯:看一个人对“星空”的态度——有无“仰”之虔敬?有无和“仰”相匹配的气质……某种意义上,看一个人如何消费星空,便可粗略判断他是如何消费生命的。于一个时代的整体人群而言,亦如此。
在古希腊,在古埃及,在古华夏,当追溯文明之源时,你会发现:最早的文化灵感和生命智识莫不受孕于对天象的注视,莫不诞生于玉穹苍庐的感召和月晕清辉的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