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鲁迅活到今天——陈漱渝讲鲁迅
分類: 图书,传记,文学家,
作者: 陈漱渝著
出 版 社: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289000版次: 1页数: 330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186775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鲁迅研究界知名专家陈漱渝有关鲁迅演讲词的首次结集,这其中有些史料和发现是作者多年发掘和研究的成果,第一次披露;有些演讲内容和观点,结合大量的事例、数据和社会现实,很有现实意义,发人深省;有的演讲词还曾引起比较大且尖锐的论争风波。 其中收录的演讲词有《建国后鲁迅研究断想》、《鲁迅文化经典的当代命运》、《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鲁迅研究的两条路径》等。
不论当代人对鲁迅作了多么高的评价,未来的历史家对鲁迅的评价将比人高得多。
——何满子
有些史料和发现是作者多年发掘和研究的成果,第一次披露,有些演讲内容和观点,结合大量的事例,数据和社会现实、很有意义,发人深省;有的演讲词还曾引起比较大且尖锐的论争风波。
内容简介
本书系鲁迅研究界知名专家陈漱渝有关鲁迅演讲词的首次结集,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文笔犀利。其中,有些史料和发现是作者多年发掘和研究的成果,第一次披露;有些演讲内容和观点,结合大量的事例、数据和社会现实,很有现实意义,发人深省;有的演讲词还曾引起比较大且尖锐的论争风波。可以说,本书既有较高的史料、学理价值,也较为客观、通俗、具有可读性,是人们走近、认识真实的鲁迅,以及了解“鲁研”界发展演变和各种最新动态的生动读物。
作者简介
陈漱渝,男,祖籍湖南长沙,1941年生于四川重庆。1962年毕业於南开大学中文系。1976年4月调入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室,曾任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兼鲁迅研究室主任。2001年任《鲁迅全集》修订编辑委员会副主任。现任鲁迅博物馆研究馆员,兼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等。 主要著作有:《鲁迅与女师大学生运动》、《鲁迅在北京》、《鲁迅史实新探》、《许广平的一生》、《民族魂一鲁迅的一生》、《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鲁迅史实求真录》、《宋庆龄传》、《风情亲情乡情》、《五四文坛鳞爪》、《甘瓜苦蒂集》、《倦眼朦胧集》、《披沙简金集》等。
目录
建国后鲁迅研究断想
由《收获》风波引发的思考
鲁迅其人及其人学思想
中国现代先进文化的活性传统
新时期以来关于鲁迅的若干次论争
当前鲁迅研究的热点问题
鲁迅研究要坚持正确的学术方向
鲁迅文化经典的当代命运8
从新版《鲁迅全集》谈到鲁迅研究的现状
鲁迅研究的危机及其生长点
关于评价鲁迅的若干问题8
假如鲁迅活到今天
鲁迅的多重意义8
鲁迅与上海城市文化断想
鲁迅胡适周作人
鲁迅精神与世纪
鲁迅的人学与池田大作的人学
鲁迅:中国的伏尔泰8
鲁迅、周作人之比较8
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8
撒播鲁迅精神的种子
杂谈“五四”时期的“思想自由”
关于“左联”的随想
他的事业属于人类8
鲁迅的恒常价值
鲁迅与书画摄影艺术
东亚的精神之父
鲁迅研究的两条路径
后记: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书摘插图
建国后鲁迅研究断想——在鲁迅研究50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如果从鲁迅的文学活动初见报端算起,鲁迅研究至今已有整整90年历史。对这段历史加以划分,前40年是一个大阶段,后50年又是一个大阶段。一般称前一阶段为建国前的鲁迅研究,后一阶段为建国后的鲁迅研究。建国后的鲁迅研究,又可以大体切割为建国前期的鲁迅研究,“文革”中的鲁迅研究和新时期(包括后新时期)的鲁迅研究三个时期。有些专家把建国后的鲁迅研究分为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研究和新时期的鲁迅研究两个时期,这种提法似乎不太准确,因为新时期并不是完全摆脱毛泽东思想的时期,邓小平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新时期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中,有一项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建国前期的鲁迅研究时问跨度有17年,即从1949年10月至1966年6月。这一时期的鲁迅研究虽然无法摆脱当时“左”的政治路线的影响,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教条主义、实用主义和庸俗社会学的倾向,但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其主要表现是:一、由李何林、王瑶等第一代鲁迅研究家建议、规划,鲁迅研究作为一门新型学科正式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这个举措的意义无论如何评估都不能算高。因为鲁迅作品是一种具有权威性、规范性的“经典”,而鲁迅作品的经典性又必须通过教与学来承传。所以西方关于文学经典的定义是:“人们相信重要得足以作为阅读、学习、书写、教学的作品。”二、在冯雪峰的主持下,在王士菁、林辰、孙用、杨霁云诸位前辈学者的参与下,编注了第一部有注释的《鲁迅全集》十卷本,于1958年前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与此同时,还出版了《鲁迅译文集》十卷本。虽然1958年版《鲁迅全集》收罗并不齐备,个别注释与历史事实不符,但却为深入系统地研究鲁迅奠定了比较坚实的文本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