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最佳随笔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潘凯雄,王必胜 选编
出 版 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375000版次: 1页数: 391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20506292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2007年“太阳鸟文学年选”系列近日由辽宁出版社出版,这是该年选持续出版的第十个年头。该系列由年度最佳短篇小说、中篇小说、诗歌、随笔、杂文、散文等六分卷组成,王蒙任总主编,各分卷主编均为各自专业文学领域的行家。2007年度“太阳鸟文学年选”依然延续了以往平实的民间视角、鲜明的人文关怀和纯文学特色。正如编选者所言,文学年选对于专家来说,是文学流年的历史见证,是对作品流变过程的分类赏析;而对于大众来说,就是一种普及传播文学的快餐,省时、便捷,各得其所。 本书为其中的随笔卷。
文学佳作年选,对于专家来说,是文学流年的历史见证,是对作品流变过程的分类赏析;而对于大众来说,就是一种普及、传播文学的快餐。省时、便捷,各得其所。文学佳作年选,如同收割庄稼,割了一茬又催生了下一茬。文学似乎在年度的收割中长快了。当下的文学作品还未来得及尘封,便有人抢着为它搜微、存档、检索、点评,这不能不说是时代对文学的垂青。
内容简介
辽宁人民出版社太阳岛文学年选为当代文学存档,已历时十年。
丛书将日光锁住纯文学的佳作精品,以其独具的民间视野,爬梳整理着文学的年度精品。它恪守纯文学阵地,坚持编选的民间视角,逐年梳理,逐年集粹,自成风格。
选本在传统阅读的基础上,打开了文学的多元生存空间,走的是平民化、人众化的阅读路线。它更多的是参与其中,而不是以客观审视或居高临下的姿态亲近现实,它关注生活,靠近民众的阅读心理。因此,这套选本不奇异、不乖张、不空蒙、不小资,平实、亲切、生活、现场,就是它的特点。
目录
序
余秋雨 问卜中华
韩美林 神鬼造化
何满子 议“明星化”
朱铁志 思想杂碎
白 桦 不以为怪,不以为耻
鄢烈山 “贪生怕死”的权利
杨 早 再回首,2006
林 达 早期学西方的一点教训
黄一龙 “人多了”别议
王思睿 了解真相的难与易
南 翔 底层需要关注的两面
姜 瑛 文坛的假面狂欢
王充闾 张学良读明史
苍 耳 一个人的墓史
筱 敏 所谓神圣的名义
姚克明 四马路的文学时代
冯伟林 书生报国
散 木 从西湖迁墓、毁墓的风波谈起
熊召政 从剃头匠升官谈起
北 北 二十三个春秋的晚翠
冯佐哲 乾隆惩贪缘何愈惩愈贪
张 鸣 不识字的好处
郭文斌 快乐的孔子
傅剑仁 狗烹弓藏自有源
冯骥才 城市两篇
张承志 系在语言上的绳结
张 炜 城市与现代疾患
陈 染 仲夏之夜,我们的星空哪儿去了
荆 歌 人各有病
陈希我 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三封信
邓 刚 无聊
薛尔康 世界因狗而变平
周 伟 乡间的和弦
王 蒙 寻找女人与狗
余 华 随笔二则
景凯旋 昆德拉与我们
苏 炜 耶鲁学生眼里的中国
胡 平 还记得昂纳克吗?
张立勤 有一些汉字是活的
狄 马 权力与睡眠
范 曾 寂静的世界
蒋子丹 大自然的神性
叶倾城 不是所有红颜都有资格说薄命
大 仙 大仙随笔
曾 凡 旁观者
姜刑敏 漂于尘世的那个我
于 坚 春至兮归故乡
丁宗皓 扭盆或小提琴的一种拉法
赵毅衡 人生苦闲
王开岭 一个房奴的精神大字报
书摘插图
余秋雨 问卜中华
二
1899,深秋,离20世纪只隔着三阵风,一场雪。
19世纪最后几个月,北京城一片混乱。无能的朝廷、无知的农民、无状的列强,打斗在肮脏的街道和胡同间。商店很少开业,居民很少出门,只有一些维持最低生存需要的粮店和药店,还会闪动几个慌张的身影。据传说,那天,宣武门外菜市口的达仁堂药店接到过一张药方,药方上有一味药叫“龙骨”,其实就是古代的龟甲和兽骨,上面往往刻有一些奇怪的古文字。使用这张药方的病人,叫王懿荣。
王懿荣是个名人,当时京城顶级的古文字学者,金石学家。他还是一个科举出身的大官,授翰林,任南书房行走,国子监祭酒,主持着皇家最高学府。他对古代彝器上的铭文做过深入研究,因此,那天
偶尔看到药包里没有磨碎的“龙骨”上有古文字,立即产生敏感,不仅收购了达仁堂里的全部“龙骨”,而且嘱人四处搜集,很快就集中了一千五百余块有字甲骨。他收购时出钱大方,又多多益善,结果在京城内外,“龙骨”也就从一种不重要的药材变成了很贵重的文物,不少人为了钱财也到处去寻找。
我没有读到王懿荣从自己的药包发现甲骨文的具体记载,而且当时药店大多是把“龙骨”磨成粉末再卖的,上面说的情节不足以全信,因此只能标明“据传说”。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那个深秋,由他发现了。在他之前,也有人听说过河南出土有字骨版,以为是“古简”。王懿荣熟悉古籍,又见到了实物,快速做出判断,眼前的这些有字甲骨,与《史记》中“闻古五帝三王发动举事必先决蓍龟”的论述有关。那就太令人兴奋了,遥远的“五帝三王”在中国历史上一直缺少实证,而眼前出现的却是那个时候占卜用的卜辞,而且是实实在
在一大堆!
占卜,就是询问天意。大事小事都问,最大的事,像战争的胜败、族群的凶吉、农业的收成,是朝廷史官们必须隆重占卜的。先取一块整修过的龟板,刻上一句问话,例如,几天之后要和谁打仗,会赢吗?然后把龟板翻过来,在背面用一块火炭烤出裂纹,根据裂纹的走向和长短寻找答案,并把答案刻上。等到打完仗,再把结果刻上。
我们的祖先为了维持生存、繁衍后代,不知遇到过多少灾祸和挑战,现在,终于可以听到他们向苍天的一句句问卜声了。问得单纯,问得具体,问得诚恳。问上帝,问宗祖,上帝也就是宗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