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读书文丛·不再重现的图画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白桦 著
出 版 社: 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255000版次: 1页数: 297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1017243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是“开卷读书文丛”之一,该书收录了作者几十篇随笔,全书共分“谁也不能剥夺的自由”“讲稿一束”“放眼域外”“故人已远行”等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我和胡风以及文学界》《大厦的基础》《云南对于我是个什么地方》《我梦中的顿河》《悄声为巴金先生送别》等。该书可供广大读者作为课外读物使用。
内容简介
《开卷读书文丛集》中收录了当下中国读书界一批爱书人的读书随笔和人文小品。本书是白桦先生的最新力作,它是“开卷读书文丛”中的一部著作。该书收录了作者几十篇随笔,具体包括《我梦中的顿河》《悄声为巴金先生送别》《一代影人的凋落》《最美暮色沧浪亭》等。
作者简介
白桦:原名陈佑华。剧作家、电影剧作家、诗人、小说家。一九三○年出生于河南信阳市,一九四七年参军。一九五○年开始写作,一九五八年被划为“右派”。作品有:长诗《孔雀》、《鹰群》等;长篇小说《妈妈呀,妈妈!》、《哀莫大于心未死》、《远方有个女儿国》等;话剧《曙光》、《吴王金戈越王剑》等;电影剧本《山间铃响马帮来》、《今夜星光灿烂》等。作品曾以英、法、德、日等国文字在国外发表和出版。
目录
谁也不能剥夺的自由
孩子们是会长大的
记忆中的星光
我和胡风以及文学界
被贬谪到天堂的诗人
天才的悲哀
蒲县有座东岳庙
峒河边听雨
红梅如血泪
在长街上辨认着自己的脚印
说犬
大厦的基础
丁香似雪
不以为怪,不以为耻
信阳人说信阳
讲稿一束
文学的河流
我最喜欢的文学作品
云南对于我是个什么地方
文学断片
鸟鸣嘤嘤
人人脚下都有一片月光
城市人的渴望
放眼域外
我梦中的顿河
重归爱荷华
画如其文,文如其人
夜曲
想起话剧,想起契诃夫
故人已远行
悄声为巴金先生送别
生别常恻恻
怀念冯牧
“假我十年闲粥饭”
记忆中的两幅肖像
清明,细雨中的细语
一代影人的凋落
如星光般一闪而逝
祖国母亲的忠诚儿子张充仁
一条板凳上的邂逅
不再重现的图画
美丽的香格里拉
帘外夕阳
最美暮色沧浪亭
边境有过一座翡翠城
燕子、蝈蝈、蟋蟀、乌鸦
底色
困惑的年代
困惑的年代
书摘插图
谁也不能剥夺的自由
孩子们是会长大的
鲜艳的战争之花结出的累累恶果,只能是无数人的悲惨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战距今已经半个世纪了。重新去拨动那根早已凝固了的琴弦,既困难而又痛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是个孩子,今天回想起来,仍然使我百思不解而又万分惊骇的是:我的玩伴儿们,和我比肩成长的孩子们对悲惨死亡的习惯和淡漠!故乡小城沦陷以后,我在废墟场上的玩伴们,一大半都带着重孝。他们家家都有遇害的亲人,出事的第二天,在他们的脸上就看不到悲戚、听不到他们的哭声了。他们照样打群架,照样在屋脊上奔走如飞,照样掏鸽子窝,照样爬上日军随军妓院四周的树上,偷看慰安妇们在院子里洗澡……我却不能,我却不能习惯和淡漠,对战争造成的悲惨死亡,以及悲惨死亡之后给生者遗留下的长久的疼痛,从小就不能,永远不能!
我第一次看到被日军杀害的中国人,是一个中国伤兵。那时我们全家都逃亡在乡下,一个小小的山村,一半都是从城里逃出来的难民。那个伤兵本来是不应该死的,我记得,傍晚时分,我家隔壁的邻居——一个年轻的母亲看见伤兵拖着一条断腿,爬进打谷场边上的稻草垛里,而且她答应过那伤兵:我不会告诉任何人。我听见了,也看见了,只不过他们俩都没看见我罢了。夜里日本军队来扫荡,那个年轻的母亲因为儿子正在发烧,没有躲进山林。次日黎明,我们全家从山林里蹑手蹑脚回来的时候,看见那伤兵僵硬地倒在碾盘上,血已流尽。那个年轻的母亲牵着自己三岁的儿子,站在她租来的农舍门前,看着那死去的伤兵自言自语地说:“我没告诉任何人,我真的没……真没……日本人要用刺刀捅死我的小宝,我没办法,只用一根指头指了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