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的火光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吴义勤 著
出 版 社: 山东友谊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 269000版次: 1页数: 307印刷时间: 2008/01/01开本: 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737198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博士生导师是我国当代学术界的一批精英,他们之中的佼佼者,以其丰富的人生经历、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天赋才能,静守书斋,破读典籍,“焚膏油以继晷,独兀兀而穷年”,在各自从事的领域里卓有建树,其造诣渐臻纯青,在学坛颇有影响,甚至名及海外。但是,他们的成就却少为普通读者所知晓。所以,让高雅的学术走出殿堂,甚为必要。然而,博士生导师的专著和大块文章,多以思辨的深刻、逻辑的严密和旁征博引而著显,难为一般读者所理解。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自由的阅读渐成时尚,让学者的思想、智慧与读者的需求近距离链接,成为我们策划本书系的初衷。与其他学术著作不同的是,本书系多由博士生导师们将自己几十年的文章、专著予以检索,把其中那些虽时过境迁但仍有思想洞见、亦富辞采的文字截取而成。这些文字经过了岁月的淘洗,实乃石中之玉、川底之珠。所截取的文字有章节、有片段、有三五语句,重新编排,再成系列。其长者如随笔,短者如小札,如散文诗、箴言录。……读者随意翻读,必有启示心智、陶冶性情之益。
这是本书系的第六辑。
目录
第一辑境遇与命运
我们能否打破文学史的神话?
文学史写作的两个问题
“一元化”与“多元化”
“边缘化”的意义
“自由”的陷阱
文学价值的解构与重构
“新时期文学”概念的混乱
新时期文学文化反思的必要性
新时期文学的“本体性”确立历程
先锋小说的发生学意义
先锋小说的成就与局限
文坛的分裂
当代“经典”如何确立
当代小说的病症
“重构现实主义”的虚妄
女陛小说的风景
过于沉重的写作
“功利主义”的幽灵真的被驱散了吗?
第二辑批评与理论
文学批评的“不及物”
文学批评的“虚热症”
是冤家,就要碰头
对作家“代际想象”的误区
什么是现代小说?
现代小说的“叙述”问题
新潮小说的“语言”问题
“真实性”是一个“伪问题”吗?
文学是“人学”吗?
“史诗”的误读
《大家》的文体乌托邦
长篇小说的“长度”
新潮小说的“风格陷阱”
新潮小说的“暴露叙事”
新潮小说的“历史迷恋症”
“神秘”是美学还是迷信?
新生代长篇小说的世界图像
新生代长篇小说的叙事风格
新生代长篇小说的局限性
“生活”是文学的“敌人”吗?
如何看待新生代小说中的“经验性”
《四十一炮》的魅力
第三辑文本与文本
第四辑我们与他们
博导档案
我的批评观(代后记)
书摘插图
我们能否打破文学史的神话?
我们很多时候接受文学史其实是把它作为一个既定的、先验的事实接受下来的,我们几乎没有对它本身的存在理由产生过怀疑。但是,文学史真的能再现“文学”的“历史”吗?文学史果真是客观、公正或公平的吗?恐怕任何一部文学史都无法承受这样的质问,也恐怕任何一个文学史家都不会理直气壮地给出肯定的答案。这原因其实既复杂又很简单,它牵涉到文学史的本源形态、文学史写作的目的,以及语言本身的困境等诸多问题。就文学史本源形态而言,其可疑和荒诞之处是昭然若揭的。任何文学史都是以公开发表的或出版的文本为依据的,这必然导致大量的陈思和先生所言的所谓“潜在文本”的被忽略和遮蔽。我相信,在任何一个时代“潜在文本”的数量都远远超过了“公开文本”的数量,它们两者的结合才是文学史的“本源”或“真实”。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承认那些以“公开文本”为对象的文学史只是“残缺的”文学史,它们是编辑、时代审美趣味、政治意识形态等主观选择的结果,在它们背后其实埋葬着一大批“潜隐文本”的“尸骨”,这其中也许还包括那些足以代表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优秀作家的旷世杰作。我不知道,这样的文学史是文学的“刽子手”、“屠宰场”,还是文学的“福地”?我们又怎能对这样的文学史保持信任和耐心?而就文学史的写作而言,其荒唐和荒诞之处就更多了。比如,同一个时段的文学、同样的“公开文本”:在不同时代的文学史家笔下或者同一时代的不同文学史家笔下竟然常常是截然不同,甚至彼此否定的。这不同还不仅是价值判断或叙述方式的不一样,甚至连那些似乎是铁板钉钉的事实也都可能面目全非。对文学史来说,这样的尴尬和困窘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幻想文学史完全摆脱这样的“荒诞”境遇是不切实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