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社会的世纪选择——从科教兴村到新农村建设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公共管理,
作者: 向安强,阮灶新等著
出 版 社: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3-1字数:版次: 1页数: 339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232527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是我国学术界第一部全面、系统、综合研究“科教兴村”计划的著作。全书共分为六章:“科教兴村”计划;科技兴村;教育兴村;“科教兴村”综合研究;“科教兴村”专题研究;走向新农村建设之路。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第六章的“走向新农村建设之路”部分,没有就“新农村建设”问题展开充分讨论。 本书虽以广东立题,但研究实涉全国,并结合国外。研究认为:从“科教兴村”计划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社会的世纪选择。
内容简介
本书是广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粤北贫困山区“科教兴村 ”工程研究》和广东省软科学计划研究项目《广东贫困地区“科教兴村”工程研究》的成果总汇。虽以广东立题,但研究实涉全国,并结合国外。研究认为,从“科教兴村”计划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社会的世纪选择。
本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是我国学术界第一部全面、系统、综合研究“科教兴村”计划的著作。全书共分为六章:“科教兴村”计划;科技兴村;教育兴村;“科教兴村”综合研究;“科教兴村”专题研究;走向新农村建设之路。
作者简介
向安强:男,1960年5月出生,湖南澧县人。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系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当过知青,当过兵;1987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95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现为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科技史。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130多篇,代表作有《论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的农业》(发表于《农业考古》1991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史》1991年10期和日本《东海大学纪要文学部》第56辑1992年3月全文转译载),《台湾史前农业探微》(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史》1996年3期和《新华文摘》1996年6期全文转载), 《我国农村科技服务建设的SWOT分析与模式创性》(发表于《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11期)等。
目录
第一章 “科教兴村”计划
第一节 “科教兴村”计划的由来
一、科教兴村与“科教兴村”计划
二、农学会与“科教兴村”计划
三、“科教兴村”计划的内涵
第二节 “科教兴村”计划的实践
一、“科教兴村”计划的发展历程
二、“科教兴村”计划的指导原则
三、“科教兴村”计划的意义及其作用
第三节 农村社会的世纪选择:从“科教兴村”计划到新农村建设
一、新农村建设与“科教兴村”计划
二、实施“科教兴村”计划是新世纪农村社会建设的路径选择
第二章 科技兴村
第一节 农业科技及推广在“科教兴村”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农业科技与农业科技推广
二、农业科技与农业科技推广在“科教兴村”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农业科技与农业科技推广的影响因子
一、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历程
二、制约农业科技及其推广的因素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构
一、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二、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三、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四、建立激励机制
五、加快农村信息网络建设
六、建立多元化农业科技投资机制
七、重建政策保障环境
第三章 教育兴村
第一节 农村教育在实施“科教兴村”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科教兴村”计划与农村教育
二、农村教育在实施“科教兴村”计划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二节 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教育投入不足
二、农村师资队伍薄弱
三、农村教育机制不尽完善
四、农民教育负担过重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时期农村教育的重建
一、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的管理和投入体制
二、调整完善农村教育结构体系
三、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
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五、加强农村教育科研工作
第四章 “科教兴村”综合研究
第一节 社会教育:农民教育与“科教兴村”
一、农民教育
二、“科教兴村”计划与农民教育的互动
三、发展农民教育,构建和谐农村
第二节 社会培训:农民工培训与“科教兴村”
一、农民工培训的作用
二、农民工培训的维度
三、农民工培训的策略
第三节 社会系统:农科教系统与“科教兴村”
一、农科教与科教兴村
二、农科教结合系统在“科教兴村”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加大农科教结合,推进科教兴村进程
四、农科教结合系统有关问题的探讨
第四节 社会经济:财政投入与“科教兴村”
一、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
二、建立农村投入机制
第五节 社会流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科教兴村”
一、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概况
二、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
三、国外经验对我国“科教兴村”的启示
第六节 社会文化:旅游开发与“科教兴村”
一、旅游开发在“科教兴村”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与思路
第七节 社会文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科教兴村”
一、“科教兴村”计划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科教兴村”工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三、“科教兴村”工程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新思路
第八节 社会法制:农村民主法制与“科教兴村”
一、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作用与意义
二、制约我国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因素
三、发展我国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对策
第五章 “科教兴村”专题研究
第一节 “科教兴村”与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一、“科教兴村”计划中科技推广障碍因素分析与对策
二、我国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与创新策略
第二节 “科教兴村”与农村教育
一、农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二、从社会互动看“科教兴村”计划与农民教育
三、“科教兴村”计划与贫困地区教育治贫
四、“科教兴村”计划与农村教育改革
第三节 “科教兴村”与农村现代化建设
一、“科教兴村”计划中的广东农业机械化建设
二、“科教兴村”与农村现代化建设
第四节 “科教兴村”与农科教整合操作系统
一、农科教整合系统
二、农科教操作系统
三、农科教整合与操作系统对实施农科教结合的作用
第五节 “科教兴村”与国外经验借鉴
一、浅论国外农民教育的特点
二、国外农民教育及其对“科教兴村”的启示
第六节 “科教兴村”的实证研究
一、科技知识扶贫与粤北少数民族地区“科教兴村”工作
二、粤北贫困山区“科教兴村”计划工作中的科技旅游开发研究
三、粤北贫困山区“科教兴镇(村)”计划与现代农业示范区
四、项目工程建设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五、广东省清新县山区综合开发实践与对策
第六章 迈向新农村建设之路
一、中国农村社会的世纪选择:新农村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机制:“科教兴村”计划
三、大力实施“科教兴村”计划,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书摘插图
第一章 “科教兴村"计划:
第一节 “科教兴村”计划的由来:
一、科教兴村与“科教兴村”计划:
1923年,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科教兴村”这一概念。在《长江流域平民教育运动之性质组织及方法》一文中,他曾这样提到:“我们研究学问,非只为增加一点个人的幸福,目的总是要改造社会。改造社会的范围甚广,大之全世界,小之一国家,再小一省、一县,再小即学校之四周,都是要改造的。”到1926年,陶行知先生在为中华教育改进社所拟定的《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中则明确提出“创设一百万所学
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
而真正涉及“科教兴村”计划,则是1994-年下半年开始提出的。中国农学会在多次组织专家对我国“三农”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在总结全国各地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战略和实施“农科教结合”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吸纳日本、韩国的有益经验,提出了在我国实施“科教兴村”计划。全国“科教兴村”计划自1996年开始进行试点工作以来,至今已有十年。目前,全国已有湖南、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苏、浙江、四川、陕西、湖北、北京等20多个省(市、区),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科教兴村”计划的实施工作。除了湖南省由省农业厅组织全省推进科教兴村工作外,全国另有河北邯郸、安徽阜阳两个地级市以及山东的微山县,河北的临漳县、易县,河南的方城县、新野县、唐河县等20多个县(市)推进“科教兴村”计划。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国有20多个张(镇)及3000多个村,积极推进科教兴村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