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哲学原理
分類: 图书,政治 军事,政治,中国政治 ,
作者: 易超 著
出 版 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1字数:版次: 1页数: 272印刷时间:开本: 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6244319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多层次、多角度讨论了“和谐”问题,为此开拓了广阔的研究方向。本书除“宏观叙事单元”是以通常的“哲学”框架来为“和谐”提供理论根据外,书中的“中观叙事单元”和“微观叙事单元”特别关注了现实问题,如对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自身价值等等,能通过事实的阐述和理论的分析,而提出一些带有条理性的规律,这点对人们颇有启发。
作者简介
易超,男,1956年生,重庆市涪陵区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重庆鑫远律师事务所资深律师,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起从事和谐哲学研究,2003年至2005年期间在全国核心期刊《探索》等杂志上发表《人类之爱与社会主义之爱》、《和谐主义原理与共产和谐说》、《和谐主义哲学原理》等学术论文,已出版《和谐论》、《为人之道与观念之旅》等专著,发表各类作品逾百万字。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哲学观
第一节 哲学观的流变:从文化之王到语言分析
第二节 和谐主义哲学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第二章 和谐观
第一节 和谐概念:体用相宜,物我相生
第二节 和谐品质:和谐的内在规定性
第三节 和谐诉求:人类文明成果的共同基因
第三章 本体论
第一节 存在的存在:哲学的根本问题
第二节 两个世界:能量和质量
第三节 五种形态:大化流行的基本样式
第四节 一个本质:空灵的宇宙,和谐的世界
第四章 辩证法
第一节 辩证的辨证:思维与思维的对象
第二节 联系的普遍性:五殊二实,道通为一
第三节 运动的绝对性:万有和谐,差别常在
第四节 辩证范畴:联系与运动的机制
第五章 认识论
第一节 认识的认识:没有必要自为难
第二节 认识的原理:同一性和差别性的统一
第三节 二元关系:主客互动,实践大于思想
第四节 思维方式:线性思维与状态思维
第五节 认识的误区:来自外界的和内在的
第六章 社会存在论
第一节 历史的历史:各种不同的历史观
第二节 终极存在: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
第三节 社会的根本规律:相依为命,同舟共济
第七章 社会运行论
第一节 社会运行的结构:政治、经济、文化
第二节 社会运行的机制:各尽所能,各得其所
第三节 社会运行的规律:自在性与自为性的统一
第八章 社会归宿论
第一节 社会的发展方向:由乱到治
第二节 理想社会:从幸福岛到经典共产主义
第三节 人类社会的最终归宿:共产主义充分和谐
第四节 异化与还原:社会进步的提升机制
第九章 人生观
第一节 人的本质:人与猴的分界
第二节 人生意义:活着就是做自己
第三节 人生定律:命好不如运好,运好不如人好
第四节 人生历练:妥协和让步
第十章 价值观
第一节 价值概念:效用和意义
第二节 价值分类:天道,人道,世道
第三节 价值尺度:积极性,有效性,意义性
第四节 和谐的价值:开物成务,道济天下
第五节 价值范畴: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
第六节 人类中心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终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哲学观
第二节和谐主义哲学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和谐哲学认为,哲学是共相与殊相、科学知识与意识形态、世界观与方法论、形上学与形下学、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理论科学与实践科学、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七个统一,共同构成和谐主义的哲学观,它是对“哲学为何物”这一前置问题的全面而又系统的理论回答。
一、共相与殊相的统一
说哲学是共相与殊相的统一,是就哲学与其他学术门类的关系而言的。和谐哲学把全部学术门类分为四个基本类别和一个综合类别,四个基本类别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工具科学;综合类别就是哲学。就四个基本类别而言,自然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命科学、天文学、地质学、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学等等;社会科学包括人类学、社会学、人口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历史学、伦理学、法学、统计学、会计学、公共关系学等等;人文科学包括行为学、宗教学、美学、几何学、音乐学、戏剧学、美术学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