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清华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徐葆耕 著
出 版 社: 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4-1字数: 120000版次: 1页数: 229印刷时间: 2001/04/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105044351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本书收入的大多数是作者与清华有关的学术随笔集和个人回忆,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清华精神、清华文化的总体阐释;第二部分是对一些在清华学习或执教的学长们的学术或心灵描述,第三部分是作者在清华学习和工作中的零星回忆;第四部分是担任清华中文系系主任十年来的一些办系理念和思索。读者可从一个在清华呆了45年的普通教师的视角透视这所大学的精神躯体,感受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
内容简介
紫色系由红、蓝两色混合而成。红色是火焰,蓝色是海水;红色是欲望,蓝色是理智;红是我们的国色,蓝是西土的象征;红蓝相融就是中西文化的汇通,亦是清华的历史与文化特征。在清华园里还有一簇簇开得漫山遍野的小紫白花,她是一些很普通的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朵。大部分清华人的生命更像这种小花,平常地、顽强地活着。作者将本书自视为一个戴着紫色眼镜的人所看到的影像。然而,作者以他在清华近半个世纪的生活经历,通过对清华精神的阐释,对清华传统的理解以及个人的回忆和叙述,让我们分享一个梦中的清华。
作者简介
徐葆耕,1937年生于北京。现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兼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1982年创作电影剧本《邻居》(合作),据此拍成同名影片获金鸡奖和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后又创作电影剧本《普通人家》(合作)等4部,撰写电影研究论文多篇,在清华大学开设“西方文学思潮与作品”、“电影创作论”、“基础写作”等课程,曾获北京市教学优秀一等奖。理论著作有《西方文学:心灵的历史》、《释古与清华学派》,编著有《会通派如是说——吴宓集》等。
目录
自序
清华精神及基他
大学精神与清华精神
清华学派:文化联姻的童话与现实
“四重变奏”中的北大和清华
行胜于言行成于思——略说清华的大学理念
浮士德博士与清华校训
老校歌与清华传统
狐狸与清华传统
狐狸与刺猬的联想
智者、贤者和圣者
圣者的忏悔——读朱自清日记
小议蔡元培和梅贻琦
清华园沦陷前夕的教授们
清华园沦陷前夕的教授们
闻一多遇难后吴宓未捐款
《吴宓日记》中的学术史与心灵史
另一个背影
瑞恰慈:科学与诗
费孝通先生谈“己”
关于《古史新证》出版的回忆
一棵独立不倚的树——略说蒋南翔校长
稚气与热情的回忆
告别纯情
稚气与热情的回忆
寻找青岛的孩子——怀念宛仲
小五爷园里的“勿忘我”
梦与命——我与清华图书馆
“听话、出活”与做官
走出生命的低谷
工字厅,那间小屋……
洋教授的趣事
走出“半人时代”
蒋天枢:重建文科的始作俑者
关于《清华文丛》与清华学派的研究
半个世纪前的《刍议》
走出“半人时代”
未来的大师产生于文理会通
“文理会通”辨析
科技与人文是一对形影不离的情人
文理会通是智者的精神内需
宁馨儿的孕育——从文四班谈起
媒体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