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园拾尘:北大十年的成长感悟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王曙光 著
出 版 社: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字数: 250000版次: 2页数: 261印刷时间: 2006/01/01开本:印次: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00055959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这里有酒场上的低吟浅唱,大草坪上的声嘶力竭与吉他悠扬,离别宴会上的狂欢与迷醉,新年之夜的亢奋嘹亮的钟声;更有阁楼里流泪吟诵的长发诗人,有未名湖上不灭的爱情烛火,有青春欲望的颠倒狂迷,有洞穿时空的哲学追索;既有花前月下的誓词作家,也有蹈湖自尽的殉道英雄,既有埋首穷经的饱学通儒,也有放旷逍遥的青春恶少。北大以其博大的母亲的胸怀包容了这些孤独、狂躁、激情、诗意的灵魂,让他们以自己的阅历与智慧去选择生活,选择命运,而她相信,所有年轻的必将成长,所有幼稚有必将纯熟,所有迷醉的必将苏醒,所有狂乱的必将得到抚慰。
那些充满感伤意味的值得感念的华年岁月,那些在生命里以青春的歌与哭所镌刻的深刻的印痕,那些蕴涵着一个灵魂成长的甜蜜与苦痛、激情与绝望、信仰与质疑的宝贵的年华,一叶叶在内心的深处重新奇迹般地展开,此际的心境,既是一种幽渺、沉静、带着紫荆花一样淡淡的忧伤的怀想,又是一种艰难的检视,一种深切的梳理,一种包裹着凭吊与珍爱双重情结的告别。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在北大读书教书之余写成的随笔集。在这本随笔集里,既有对于生命与成长的深邃而沉静的颖悟,也有与北大名师大家们跨越时代的心灵对话;既有对缤纷大学生活的传神描述,也有对北大文化性格和精神魅力的独特体察,而即使是萍踪履痕中的风花雪月,也无不浸透着青春旅途的艰辛,披露着一个北大学子十年宝贵的心灵历练。
这是一本郑重而朴素的书,格调清雅,文笔酣畅,相信其中对于生命与情感的明哲而虔诚的感悟,一定会激起所有正在成长的心灵的深切共鸣。
作者简介
王曙光,1971年生于山东莱州,1990年考入北京大学国际金融专业,先后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留校任教,2001-2002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研究。现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兼任北京市海淀区青联委员。已出版专著《理性与信抑——经济学反思札记》、《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儒家伦理与现代企业精神的承接》及译著《与经济大学师对话:阐释现代宏观经济学》、《全球资本市场》等多种,在《北京大学学报》、《经济科学》、《财经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委刊》等学术期刊上发表经济学论文30多篇,并出版随笔集《燕园拾尘——北大十年的成长感悟》、《明尼苏达书简》等。
目录
第二版自序
第一版自序
第一辑 北大十年的青春烙痕:成长手记
寂寞而勇敢地担当生命——读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千代野的木桶——论丧失与解悟
卓然不群的另类姿态
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
倾听生命里永久的黎明——诗梭罗《瓦尔登湖》
隐忍、舍弃与征服:“用痛苦换来的欢乐”——读《贝多芬传》
不完美的现实与完美的实现
自省和感知:创造内心的秩序
生存的从容与悲剧性的陶醉
爱:虔敬而沉静地等待
爱与欲:一种诗化哲学的观照——读奥帕斯《双重火焰》
诗人之梦:论诗歌与梦想——再读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从容的坚守与高贵的疏离
炼狱和再生
在大众的信条下呼吸自如
在自己的精神领地里作酋长——王开岭《精神自治》读后
心灵的成长和壮大是生命的源泉和归宿
内心宁静和幸福的奥秘
爱你的寂寞,珍惜默思的时光
永远领受和体味广大的生活
第二辑 倾听北大的心脏:北大人心灵探寻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
——为祝贺陈岱孙先生九五华诞而作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纪念陈岱孙先生逝世两周年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访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
盛唐气象,少年精神
——北京大学著名诗人和学者林庚先生小记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记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家者钱理群先生
诗人之死:论诗歌与生存
——为北大杰出的诗人海子逝世十周年而作
扶柩高歌的圣徒
——纪念北大杰出诗人戈麦逝世两周年
诗情与冷眼
——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著名学者赵园研究员
戴上枷锁的笔
——记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著名学者吴福辉先生
生命忧患与反抗绝望
——记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著名学者温儒敏先生
“推翻历史三千记载”
——记北京大学著名考古学家邹衡先生
精神明亮的人
——赵靖先生的生平与学术
回望苍茫人生
——记北京大学著名经济学家陈振汉先生
第三辑 湖光塔影间飘扬的思想羽毛:燕园随想
北大随想
之一 大学气象:北大性格素描
之二 为了成长着的心灵——我与《北大校刊》
……
千禧信笺
萍踪履痕
附录:拾尘论语——关于《燕园拾尘》的评论和通信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