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采写宝典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新闻传播 出版 ,
作者: 余音著
出 版 社: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24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501182527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给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让它有趣一点。”
本书详细介绍了特稿采写的基本要领和投稿技巧。图文并茂,是优秀特稿写作的用实教材。
看了你的大作后,感到有一种引人人胜、回味无穷的感觉,不愧为高屋建瓴开山之作。我认为大有必要好好学习一下。
特稿知名作家李作明
材料翔实,论述缜密,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是目前对特稿采写总结得最全面、最具体也最权威的一本好书。
著名女作家林夕
写特稿特快活,就像钢琴家十指间流淌出动人的旋律一样;余老师雪中送炭,给广大求知求职的青年朋友指出了一条特稿写作之路。
教授、海军大校刘水
余先生横刀立马,发起一场推翻虚构类文学或纯文学地位的“革命”,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新纪实文学运动”。
青年散文作家张现区
从十九世纪初开始,一些大学就相信,就像音乐家和画家一样,作家也需要接受类似于音乐学院或美术学院的正规教育来学习写作原理。
(美)著名教育家罗伯特麦基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介绍了特稿采写的基本要领和投稿技巧,深入浅出,好读实用。它可以使初学者少走弯路,使特稿从业人员更准确地了解采写规范,对于老特手和理论工作者也有启发价值:如果想发展,就得思考特稿的理论问题;如果不想被市场抛弃,就应该不断地“吸氧”和“充电”。
作者简介
余音,中国《史记》研究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辽宁作协会员、大连作协理事。《家庭》、《知音》、《华西都市报》,《报告文学》等多家报刊签约作家。先后就读、毕业于海军飞行学院、辽宁文学院、大连海军舰艇学院政治系和中国文化书院,曾在海军政治部、大连市委宣传部工作,现在《东北之窗》杂志社工作,历任责编、首席记者、执行主编。2001年以来,3次成为央视“实话实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名人相约星期五”特邀嘉宾。2003年10月,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文化新趋势与文艺理论创新”高级研讨会,鼓吹创建中国纪实文学理论大厦。已出版《雷锋人生哲学讲座》(合著)、《传销内幕揭秘》、《维和高官传奇》、《中国维和警察》等著作。
目录
余音的研究度很了不起(序一)
趣书一册墨变金(序二)
第一章天生我才——你也能成为一名“特手”
第一节爱特稿的N个理由
一、写特稿可以“铁肩担道义”
二、写特稿可以关注人生
三、写特稿是走上作家之路的“第一步”
第二节成功距离你并不遥远
一、小说家“跳槽”、“客串”写特稿
二、从大报编委到著名特手
三、诗人也会“移情别恋”
四、大学生“打工”的“最佳选择”
五、打工仔是特稿生力军
六、军营盛产“特种兵”
七、从“枪手”到特稿高手
八、写特稿不问学历
第三节特手的八大“资本”
一、具有基本的文字功底
二、具有敏锐的新闻感觉
三、具有较高的情商
四、具有“快速反应能力”
五、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六、具有敢于“碰硬”的胆识
七、具有终生学习的求知欲
八、具有韧性,经得住挫折
第四节学写特稿从何处入手
一、第一条是“新闻路”
二、第二条是“小稿路”
三、第三条是“自我写真路”
第五节友情提示
一、没有记者证、采访证怎么办
二、什么条件才能参加特稿笔会
三、如何收集特稿编辑的通联信息
第二章慧眼所见——怎样捕捉有价值的特稿线索
第一节特稿之谜何其多
一、特稿的历史是一个谜
二、特稿的称呼也是一个谜
第二节新闻特稿派和纪实文学派
第三节发现特稿线索的基本方法
一、在公共媒介中“大海捞针”
二、与职能部门建立“热线”联系
三、到社会信息集散地收集
四、向新闻线人“购买”线索
五、亲自策划特稿
六、向外地同行“求援”
第四节特稿线索的价值如何衡量
……
第三章巧如心扉——怎样采访到鲜活的素材
第四章不同凡响——怎样让构思更加巧妙
第五章画龙点睛——怎样制作“三题两头”
第六章语不惊人誓不休——怎样进行艺术地表达
第七章百步穿杨——怎样提高投稿命中率
第八章锦上添花——怎样把特稿“做大”
第九章巧用“双刃剑”——怎样维权和预防侵权
第十章脱壳羽化——特稿走向纪实文学
后记: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书摘插图
第一章天生我才——你也能成为一名“特手”
第一节爱特稿的N个理由
三、写特稿是走上作家之路的“第一步”
特稿江湖就像一个大茶馆,门槛不高,约束不多。想来就来,愿走就走。来了不觉得多,走了也不感到少。进来看一眼就走,可以;泡壶茶坐一天,也行。有的来是想品品茶,放松放松心情;有的来是为了看看热闹,借以驱散内心的寂寞;有的来是为了找个平台,以满足舌头跳舞的嗜好;有的来是为了联络感情,谈点在家里、在办公室都不好谈的事情。有的人因茶馆而发财,有的人因茶馆而发迹,茶馆就是茶馆。大款来了,喝1000元一壶的“大红袍”;“瘪三”来了,喝一块钱一壶的“大碗茶”;即使分文未带,口喝了,老板也会送你一杯白开水。会喝的,你品一品龙井,方知壶中有乾坤;不会喝的,你尝一尝花茶,照样口中留残香;在会与不会之间的,你来一杯六安瓜片,清热去火,生津止痰……茶馆就是茶馆。她不像舞台,需要有绝活才好上场;不像早市,什么人都可以“练摊”;不像饭店,需要看人下菜单;不像酒吧、咖啡屋,需要“一本正经”地装出绅士、淑女模样;也不像官场,需要戴着面具行事;更不像公园,来回走的都是过客——茶馆就是茶馆。她可以成为你生活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让你成为别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你在茶馆看风景,看风景的在茶馆也看你……
这些年来,特稿江湖声名大振,着实吸引了不少作家的光顾,像贾平凹、邓刚、素素、莫应丰、梁晓声等,或许他们在“纯文学”圈内待的时间太久,出来换一换环境,使唤丈八长矛腻了,再试一试青龙郾月刀。一般来说,这些著名作家都是“客串”演员,写几篇就打道回府,很少“恋战”。
这些年来,特稿江湖已经成为作家摇篮,从这里走出的著名作家和自由作家,多得数不胜数,像东方明、一合、徐剑、林夕、凌寒、江枫、关捷、钟墨等。采写特稿是练笔的过程,更是深入生活、了解社会、积累素材、感悟人生、亲近读者、联系编辑、把握阅读市场的过程。特稿采写离不开与三教九流打交道,而这些进入特手视野的人,往往都带着明显的时代特征,都蕴涵着曲折的人生故事。所以,写特稿就成为许多人走上作家之路的“大课堂”,特稿江湖也就成为培养当代纪实文学家、纯文学家的实习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