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周仲英红色传奇故事

分類: 图书,传记,中国政治人物,
作者: 曹大良,杨旭光编著
出 版 社: 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6-1字数: 182000版次: 1页数: 257印刷时间: 2007/06/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109734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周仲英同志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辈革命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党的优秀政治工作者,他前后六十多个春秋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生涯所展现出来的高风亮节是令人钦佩的。
本书正好弘杨了作为和谐文化灵魂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以可以说是一部对全国广大公安民警以及全国公安院校师生员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作者简介
曹大良(笔名羊坊),男,回族,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文系教授,三级警监。1939年底,生于天津市西北角。1962年8月,毕业于原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后至今从事中文教学工作四十余年。先后主讲文艺理论、吉典文学、汉语实用写作、公安新闻采写等必修与选修课程。近年来,在院校、机关和部队还做些有关思维科学和文化学方面的专题讲座。
文字成果约二百余万字。专著有《公安文体写作导论》、《公安新闻采写论谭》、《三国人物风云榜》(历史人物纪实)。主编或合著有《公安秘书学教程》(20世纪90年代首部自学考试规定用书)、《刘少奇风范词典》、《文学星座》(中外文学家纪实)、《学术论文五十讲》,等等。
曾兼职公安部金盾文化工程评委、报刊审读员、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命题教师(公安秘书学和公安应用写作)、北京写作学会常务理事。现为中国专家学者协会会员、北京创新学会理事、北京现代秘书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目录
序
一颗圣洁的心
周仲英生平简介
上部赤子烽火行
第一回求索与热身
豁然见北斗
子弹打飞帽子
黄埔风云起
难忘好船家
火柴暴动
秋夜月光如水
第二回 交通多风险
在“冒险家的乐园”
难忘那次“抄把子”
孤独寂寞时
城隍庙一瞥
苦了晕船人
点心盒与罐头的秘密
住进水手房
智用“老乡”
胜利客栈脱险
他从容上岸
“你别管了,快跟我走!”
第三回铁窗对凶顽
被捕法租界
“要脑袋有一颗”
“窝头串联”
叮当脚镣声
正气打动了狱卒
胖审官碰了一鼻子灰
他赶跑了死神
向英烈目送致哀
绝食第七天
“反正我不签!”
露馅的“苦肉计”
第四回戎马太岳问
强压住悲愤
夜袭王和镇
巧布藏身阵
智除虎狼
“不能统统都抓”
……
第五回“特工”建奇功
下部公仆风雨程
第六回十载育警业
第七回经委具匠心
第八回逆境心不惩
第九回夕阳依旧红
参考书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回求索与热身
引
在1922年夏至1928年冬的六年多里,周仲英同志作为朝气蓬勃的爱国青年开始了他六十多个春秋的红色革命生涯。
1922年夏,中学毕业后的周仲英北上来到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平,在积极求索中很快接受了进步思想并开始参加学生运动;
192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6年3月,在北京参加“三一八”爱国学生运动:
1926年春,被中共北方局派往黄埔军校学习(南下广州),并经李大钊、恽代英介绍,由共青团员转为中共党员;
1927年夏,参加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生组成的军官教导团赶赴南昌,参加南昌起义,因误期,于 8月初又返往湖北,组织农民武装暴动;
1928年春,再次赴北平,任地下党北平市军委》委员,具体负责地下党的军运工作。
六年来的北上南下、进城下乡,让他长了见识,更锻炼了心志胆略。中共六大(1928年六七月间)后,于1928年冬赴上海任党中央交通站交通员。
豁然见北斗
1922年,周仲英(曾用名周斌)21岁,已中学毕业的他正处在求索真理和寻觅道路之中。
面临日衰的家境,再上大学是很难了;回家务农吧,虽可以帮父亲一把,可那“血荐轩辕”(救国救民)的志向又怎得实现?踌躇间,在乡亲与同学的劝说下终于只身北上,来到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北平。
啊!红墙绿瓦的皇城,幽静格局的四合院,还有那随处可见的质朴的老槐树和形似喇叭的牵牛花……故都的景观着实让他这来自楚乡的年轻人感到新鲜和惬意!可让他更为庆幸的是,故都让他豁然喜见北斗——
起初,他抱着实业救国的梦想考入北平财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新结识的北平同学告诉他面临军阀混战、列强入侵、社会混乱、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他的想法根本行不通!同时,他们还拿来《中国青年》、《新青年》和《向导报》等红色报刊给他读。从此,他的思想渐渐开窍,对“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等新事物开始有所领悟。一年后(1923年),他的人生理念趋于明确——
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唤起民众推翻旧世界,建立人人平等、没有剥削与压迫的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