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追诉人的主体性权利论(诉讼与证据前沿丛书2)

分類: 图书,法律,诉讼法/程序法,诉讼法学,
作者: 林林著
出 版 社: 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字数:版次: 1页数: 378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81109889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将主体间性理论引入对诉讼主体及其权利构成的理论辨析中,解析了被追诉人具有诉讼主体地位却权利缺失的悖论。作者将被追诉人的主体性区分为内向性和外向性,概括了被追诉人的三大主体性特质,以函数公式的形式分析了影响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的变量因子,论述了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的构成原理,提出了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由元权利、程序生成性权利构成的主张。本书将最终旨归落脚于法律文化的重塑上,指出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自主的法律文化才是被追诉人权利保障最坚实而丰沃的土壤。
作者简介
林林,女,籍贯辽宁。中国政法大学中美学院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法学、人权法、法律文化等,先后在中外报刊上发表各类论文40余篇。
目录
导言
第一章被追诉人主体性的人本考辫
第一节主体、主体笥、主体间性的观念疏导
第二节主体性的内向性与外向性
第三节被追诉人体性的特质
第二章被追诉人主体性的权利重构
第一节权利的主体与主体性权利
第二节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的构成原理
第三节被追诉人元权利的四维价值向度
第四节元权利之关系机理
第五节被追诉人与其他主体权利关系的结构均衡
第三章无罪推定权
第一节无罪推定之前导性
第二节无罪推定权核心向度解构
第三节无罪推定权的现实变量
第四节无罪推定权的现实进路
第五节无罪推定权变量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程序参与及选择权
第一节程序参与及选择权的理念溯源
第二节参与的主动性与实质性
第三节参与权的前提性权利
第四节简易程序:一种多元趋势分析
第五节简易程序的三个模式比较
第六节我国简易程序参与及选择权
第七节程序参与及选择权变量的实证分析
第五章平等对抗权 ——基于主体程序对等的权利
第一节平等对抗权的理性渊源
第二节从地位平等到程序对等
第三节平等对抗的最低限度条件
第四节平等对抗权核心向度解构
第五节理念的渐进与现实的失衡
第六节重构平等对抗权的制度路径
第七节平等对抗权变量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辩护权 ——基于主体自卫的权利
第一节被追诉人主体与辩护人主体之二元结构
第二节被追诉人辩护权与辩护人权利结构关系
第三节辩护权保障的核心量度:律师帮助权
第四节被追诉人与辩护人之关系变量
第五节我国的问题与改进
第六节辩护权变量的实证分析
第七章权利的预警与救济
第一节预警:构筑权利保障的机制屏障
第二节救济:被追诉人权利保障的功能回馈
第三节权利救济的理论路径与现实考量
第八章权利保障的法文化反思
第一节全球化文化及法文化的“对立统一”
第二节人权保障的法文化思辨
第三节现实案例的法文化解释
第四节 中国传统法文化对被追诉人主体权利的 深层贬抑
第五节权利保障的法文化营造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被追诉人主体性的
人本考辨
人执持双重的态度,因之世界于他呈现为双重世界。人言说双重的原初词,因之他必持双重态度。原初词是双字而非单字。其一是“我一你”,其二是“我一它”。
——马丁布伯:《我与你》
第一节 主体、主体性、主体间性的观念疏导
一、作为关系中的主体
人类的整个思想史可以说同时是对主体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从古希腊哲人到西方近现代法哲学的逻辑发展,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主体观念及其承载的价值进路发生与增值的轨迹,以及对司法理念和实践产生的影响。不论是本体论还是认识论,不论是价值论还是生存哲学论,对主体的认识都力图给出一个完整与终极的答案。但人类社会与文化、科技与经济演进所展现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规则,使人的主体性问题呈现出复杂的关系特征。任何个体性的存在,越来越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越来越是共同体意志的折射。对于被追诉人主体而言,由此展开的一系列逻辑结果,也概莫能外。
因此,与单纯从主体视角剖示主体、主体性概念,陈述被追诉人主体权利的路径不同,本书将着重从诉讼主体是诉讼法律关系中的主体,是诉讼主客体关系中的主体出发,揭示被追诉人主体性的特质,进而呈示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的价值向度。被追诉人主体性一方面要体现其人格体的人格价值与意志理性,另一方面要受法律规范和其他法律主体关系的制约,在此现实下,才能正确地理解、确立和实现被追诉人主体性权利。
什么是“主体”?《辞海》中的解释是:(1)事物的主要部分。(2)为属性所依附的实体,如人是语言和思维的主体。(3)哲学名词(与主体客体相对应)。(4)法学用语,如在刑法中,指因犯罪而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在主体和客体”词条中的解释是:主体,是指认识者。客体,是指同主体相对应的客观世界,是主体的认识和活动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