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先秦卷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先秦史,
作者: 张岂之 主编,刘宝才,钱逊,周苏平 本卷主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7-1字数: 390000版次: 1页数: 317印刷时间: 2007/05/01开本: 16开印次: 8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40088946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教育部历史学科“九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本套书共六卷。本书为第一卷——先秦卷,在内容方面,重点写中华民族的形成、中华古文明的交流和融合、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发端、中华学术文化的起源;在体例方面,放弃了以社会形态为题分编分章的作法,尽量以中国先秦历史的概念术语作编和章节题目。作者还从对先泰历史的总体认识出发有选择地反映了新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本书资料翔实,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文字流畅。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历史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目录
第一编 远古(公元前2070年以前)
第一章 中国的远古人类和文明起源
第一节 中国远古人类
一、中国的地理环境
二、中国远古人类的发展
三、中国远古人类的生活
第二节 母系氏族社会
一、氏族的形成
二、母系氏族社会的考古文化遗存
三、母系氏族社会的经济
四、母系氏族制度
第三节 父系氏族社会
一、父系氏族社会的考古文化遗存
二、父系氏族制度
三、中国文明起源期的主要成就
第二章 古文献记述的远古社会
第一节 关于炎黄族系的传说
一、炎帝与黄帝
二、颛顼与帝喾
三、唐尧与虞舜
第二节 关于东夷和南方各族系的传说
一、东夷
二、苗蛮
三、百濮和百越
第三节 古文献中的“大同”之世
第二编 夏商周(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771年)
第三章 夏商周更替与华夏族的形成
第一节 夏族与夏朝
一、夏族来源
二、夏朝兴亡
三、夏文化问题
第二节 商族与商朝兴亡
一、商族来源
二、汤始建国到盘庚迁殷-
三、武丁中兴到帝辛亡国
第三节 周族与西周兴亡
一、周族的兴起
二、武王灭商到成康之治
三、西周衰微到平王东迁
第四节 华夏族及其与四夷的关系
一、华夏族的形成
二、华夏族与四夷的关系
第四章 商周王权的发展与政治制度
第一节 王权的发展
一、商代的王权
二、西周王权的强化
第二节 分封制度
一、殷商的外服和诸侯
二、西周的分封制
三、西周的宗法制
第三节 政权机构和官制
一、商代的宗族政权
二、商代的官制
三、西周的宗族政权
四、西周的官制
第四节 军制和刑罚
一、商代的军制
二、商代的刑罚
三、西周的军制
四、西周的刑罚
第五章 商周的社会经济
第一节 农业和井田制度
一、商代的农业
二、西周的农业
三、井田制度
……
第六章 商周的社会生活
第七章 商周的宗教思想
第八章 商周的自然知识与文化艺术
第三编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
第九章 诸侯争霸到秦的统一
第十章 春秋战略的政治变革(上)
第十一章 春秋战略的政治变革(下)
第十二章 春秋战略的经济
第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社会生活
第十四章 泰国战略的各族关系
第十五章 春秋战国的学术文化
第十六章 春秋战略的科技文明和文化艺术
附录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中国的远古人类和文明起源
第一节 中国远古人类
一、中国的地理环境
中国大地上的远古人类,最早出现在黄河、长江、辽河流域和西南地区。这些地区面积在500万平方公里以上,仅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和冲积平原就有70~80万平方公里。从远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在祖国广阔的土地上生存发展。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中国的地形,自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最高一级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中间一级包括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在海拔2000米到3000米之间;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以及云贵高原以东属于第三阶梯,海拔降到500米以下。中国的气候,包括了热带至寒温带多种类型:最南部的台南、琼西和滇南河谷地区属于热带;此线以北至秦岭、淮河、白龙江一线属于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至秦长城以南以东,即辽东、河套、陇西为暖温带;秦长城以北、以西为中温带;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为寒温带。在更新世(距今180万年至1万年之间),我国气候发生过多次周期性变化。冰期到来的时候,年平均气温要比现在低4~7摄氏度或更多,间冰期气温则比现在高。受地形、气温和季风的制约,中国各地区降雨量差异很大。东南地区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台湾东部年降雨量达到65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降雨量递减,包括内蒙古西部、甘肃西北部和新疆在内的地区,年降雨量不足200毫米,其中大面积沙漠地带年降雨量不到50毫米。在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中,我们的远古祖先发展了自己的生存和创造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