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写作学教程(修订二版)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
作者: 路德庆主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5-1字数:版次: 3页数: 474印刷时间:开本: 大32开印次: 14纸张:I S B N : 9787040090574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21世纪的素质教育要求高校培养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表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基于上述认识及近年教材使用情况反馈,作者对本书进行了再次修订,使教材更具时代精神,更具可教性、实用性。全书分总论、专题训练和文体写作训练三部分,分别从总体上、写作过程各环节以及常用各体文章写作等方面,系统阐述了普通写作学的基本原理及一般文章的写作规律。各章均配有写作训练题,便于教学使用。本次修订还新增“网上检索”一节,阐述了电子计算机在某些写作环节中的应用。
本书既可作各类高校各专业通用写作课教材,也适宜机关或企事业干部、教师、文秘工作者及业余写作爱好者自学进修之用。
目录
修订二版前言
修订版前言
前言
总论
第一章文章的性质与功能
第二章写作的基本特点与规律
第三章作者的素养、能力与责任
第四章写作技巧
专题训练
第五章观察与采访
第六章检索与整理
第七章感受与审美
第八章分析与综合
第九章想像与联想
第十章立意与选材
第十一章思路与谋篇
第十二章叙述、描写与说明
第十三章抒情与议论
第十四章语言的积累与锤炼
第十五章起草与修改
文体写作训练
第十六章消息
第十七章通讯
第十八章报告文学
第十九章散文
第二十章思想评论
第二十一章文艺评论
第二十二章杂文
第二十三章学术论文
第二十四章科普说明文
书摘插图
第一章文章的性质与功能
第一节文章的性质与种类
一、什么是文章
“文章”是一个流变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含义。
在春秋战国时期,“文章”一词是礼乐法度的意思。如《诗经大雅荡序》:“厉王无道,天下荡荡,无纲纪文章。”《论语泰伯》:“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其中的“文章”就是礼乐法度、礼仪制度之意。这同现在所说的“文章”,其意义很不相同。
“文章”的本义是错杂的色彩或花纹。《周礼考工记》云:“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是说青色与红色相交错为“文”,红色与白色相交织为“章”,合起来就是“文章”。《庄子肱箧》:“灭文章,散五采”中的“文章”就是这个意思。
“文章”最初也有“文绣”、“文采”之意。如《荀子礼论》:“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楚辞橘颂》:“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其中的“文章”均为文采斑斓的意思,和它的本义相近。后来,“文章”才有了文辞之意,这是从它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如《史记儒林列传》的“文章尔雅,训辞深厚”一语中的“文章”就是指文辞。
到了东汉末年,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里的“文章”就同今天大家所理解的意义基本相同了。在六朝时,又称文章为“文翰”、“文笔”等。
1922年,陈望道在《作文法讲义》中曾给文章下过一个定义:“用文字传达意义的制作,就是文章。”《辞海》对文章的解释是:“今通称独立成篇的,有组织的文字为文章。”而《现代汉语辞典》又认为:文章是“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有时“泛指著作”。
上述解释都比较简明、通俗,但都不够严密、准确,对文章的内涵和外延还没有作出科学的界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