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实验指导(公共课)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生物科学,生物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作者: 吴敏,黄诗笺主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7-1字数: 170000版次: 1页数: 94印刷时间: 2005/12/01开本: 16开印次: 5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04009757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生命科学导论实验指导》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与“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和系列教材相配套,适应高校非生物类专业生物学基础教学需要的实验指导教材。全书共22个实验,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观察性实验,第二部分为测性实验,第三部分为生物解剖与标本制作,第四部分为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每个实验都有相关基础知识介绍;实验材料易得,方法易行,并经编者所在高校多年数学实验证明可操作性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实验,适应面宽,实用性强,可供各类高校非生物学类不同学科专业根据需要和具体条件选做。实验后有思考题,可启发学生思维,开阔思路。
本书适用于各类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生物学基础实验数学,也可供生物学专业有关实验课和中等学校生物学实验教学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观察性实验
实验一植物多样性的观察
实验二动物多样性的观察
实验三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
实验四细胞的生命活动
实验五人体器官系统
第二部分检测性实验
实验六ABO血型的鉴定
实验七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实验八脊髓反射和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九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十环境微生物的检测
实验十一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测定和分离
实验十二啤酒酵母的发酵
第三部分解剖与标本制作
实验十三青蛙(或蟾蜍)的解剖
实验十四小白鼠的解剖
实验十五被子植物花的解剖
实验十六昆虫展翅标本的制作
第四部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实验
实验十七蛋白质的提取
实验十八肝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清谷丙氨酶(SGPT)活性的测定
实验十九核酸的提取
实验二十核酸的检测
实验二十一基因的转移
实验二十二PCR基因扩增
附录
Ⅰ光学显微镜简介
Ⅱ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一部分观察性实验
实验一植物多样性的观察
实验二动物多样性的观察
实验三显微镜下的生命世界
实验四细胞的生命活动
实验五人体器官系统
实验一植物多样性的观察
一、基础知识
自地球上出现原始生命以来,经过漫长的演化过程,至今在地球上200多万种生物中,有一类能够进行光合自养生活的,对人类极其重要的生物——我们称它为植物,包括澡类、地衣、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等多种类型。各类植物的大小、形态结构、寿命和生活习性、营养方式、生态适应和生态习性等多种多样,它们共同组成了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植物界。
现存植物已知种类达40余万种,它们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从热带的雨林、亚热带的常绿阔叶林、温带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到寒带的草甸;从海底森林——褐藻、平原的栽培植物、丘陵山地的森林到高山的矮灌丛。这种多样性不仅体现在植类型上,磆体现在形态结构上,如最小的植物要用显微镜观察,而北美的巨杉,可高达142m;最简单的植物——衣藻只有一个细胞,而种子植物是具有复杂结构并有根、茎、叶等分化的植物体。植物寿命长短也不一,寿命长的可生活一千多年以上(银杏),而短命菊只需一周就可完成整个生活史。有的植物生活在陆地上,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需要强烈阳光,有的则喜欢光弱阴暗的地方;绝大多数自养,但也有异养……植物的多样性,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植物有机体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经过长期不断的遗传、变异、适应和选择第一系列的矛盾运动,有规律地演化而成的。其演化规律是从原核到真核、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二、实验目的
通过植物界各大类群代表植物的观察,了解并掌握各类植物的共同特点,了解植物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发展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