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学(第5版)

分類: 图书,自然科学,化学,化学原理和方法,
作者: 王明华等修订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7-1字数:版次: 5页数: 415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40107630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国家教委“九五”重点教材。
本书是在《普通化学》(第四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本书重视化学基本理论与知识,注意与工程实践的联系,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注重素质教育。全书共分八章,第一至四章以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及化学反应为主线,介绍热化学、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水化学和电化学,同时穿插介绍能源、大气污染、水污染和金属腐蚀等。第五至八章以物质结构理论及物质性质为主线,运用理论化学的最新成就介绍原子、分子、生物大分子、超分子、晶体的结构与特征及其与周期系的关系,并介绍元素化学与无机材料、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生命与健康等。各章均有内容提要与学习要求、选读材料、小结、学生课外进修读物、复习思考题及习题(配有部分打*号的选做题与打▲号的开放性问题),书后附有习题答案和附录。本书可作为高等工业学校菲化工类各专业教材。
本书第二版(1981年修订本)于1986年获国家教委高等学校第一届(1976~1985年)优秀教材一等奖;第三版于1992年获第二届(1986~1989年)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全国优秀奖;第四版于1999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目录
绪论
第1章热化学与能源
1.1反应热的测量
1.1.1几个基本概念
1.1.2反应热的测量
1.2反应热的理论计算
1.2.1热力学第一定律
1.2.2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
1.2.3反应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
1.3常见能源及其有效与清洁利用
1.3.1世界能源的结构与能源危机
1.3.2煤炭与洁净煤技术
1.3.3石油和天然气
1.3.4煤气和液化气
1.4清洁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4.1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1.4.2氢能
1.4.3太阳能
选读材料核能
Ⅰ.核燃料和核能的来源
Ⅱ.核电的优势与发展趋势
本章小结
学生课外进修读物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
2.1化学反应的方向和吉布斯函数变
2.1.1影响反应方向的因素
2.1.2反应自发性的判断
2.1.3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及应用
2.2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和化学平衡
2.2.1反应限度的判据与化学平衡
2.2.2平衡常数和多重平衡规则
2.2.3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2.2.4化学平衡的移动及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
2.3化学反应速率
2.3.1浓度的影响和反应级数
2.3.2温度的影响和阿仑尼乌斯公式
2.3.3反应的活化能和催化剂
2.3.4链反应和光化反应
2.4大气污染及其控制
2.4.1环境化学和重要大气污染事件
2.4.2大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控制
2.4.3全球性大气污染及对策
2.4.4清洁生产和绿色化学
选读材料熵与信息和社会
Ⅰ.信息熵与负熵
Ⅱ.不可逆过程与自组织
Ⅲ.熵与经济和社会
本章小结
学生课外进修读物
复习思考题
习题
第3章水化学与水污染
3.1溶液的通性
3.1.1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3.1.2电解质溶液的通性
3.2水溶液中的单相离子平衡
3.2.1酸和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3.2.2配离子的解离平衡
3.3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3.3.1多相离子平衡和溶度积
3.3.2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3.4胶体与界面化学
3.4.1胶体的结构与稳定性
3.4.2胶体的聚沉与保护
3.4.3表面活性剂
……
第4章电化学与金属腐蚀
第5章物质结构基础
第6章元素化学与无机材料
第7章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第8章生命物质与人体健康
附录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索引
元素周期表
书摘插图
第1章热化学与能源
1.1反应热的测量
1.1.1几个基本概念
1.系统与相
客观世界是由多种物质构成的,但我们可能只研究其中一种或若干种物质。人为地将一部分物质与其余物质分开(可以是实际的,也可以是假想的),被划定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系统之外,与系统密切相关、影响所能及的部分称为环境。例如,研究密闭容器中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可将溶液及其上方的空气、反应产生的氢气定为系统,将容器以及容器以外的物质当作环境。如果容器是敞开的,则系统与环境间的界面只能是假想的。
按照系统与环境之间有无物质和能量交换,可将系统分成三类:
(1)敞开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开放系统。
(2)封闭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但可以有能量交换的系统。通常在密闭容器中的系统即为封闭系统。热力学中主要讨论封闭系统。
(3)隔离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的系统,又称孤立系统。绝热、密闭的恒容系统即为隔离系统。应当指出,真正的孤立系统是不存在的,热力学中有时把与系统有关的环境部分与系统合并在一起视为一孤立系统,即
系统+环境-孤立系统
系统中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均匀部分称为相。所谓均匀是指其分散度达到分子或离子大小的数量级。相与相之间有明确的界面,超过此相界面,一定有某些宏观性质(如密度、折射率、组成等)要发生突变。如图1.1中,NaCl的水溶液,无论在何处取样,NaCl的浓度和物理及化学性质都相同,此NaCl水溶液就是一个相,称为液相。在溶液上面的水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称为气相。浮在液面上的冰称为固相。作为相的存在和物质的量的多少无关,也可以不连续存在。例如,冰不论是1kg还是0.5 g,是一大块还是许多小块,它们都是同一个相。所以,图1.1所示系统是一个三相系统。应当注意,相与物态(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物态一般分为气态、液态、固态。对相来说,通常任何气体均能无限混合,所以系统内不论有多少种气体都只有一个气相。液相则按其互溶程度可以是一相、两相或三相共存。例如,液态乙醇与水可以完全互溶,其混合液为单相系统;甲苯与水不互溶而分层,是相界面很清楚的两相系统。对于固体,如果系统中不同种固体达到了分子程度的均匀混合,就形成了“固溶体”,一种固溶体就是一个相;否则,不论这些固体研磨得多么细,其分散度亦远远达不到分子、离子级,系统中含有多少种固体物质,就有多少个固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