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学概论

分類: 图书,历史,考古 文物,
作者: 赵丛苍 主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5-1字数:版次: 1页数: 448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40179095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分为绪论、上篇和下篇共三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论证科技考古学的概念、理论与方法以及该学科的发展简史等;上篇重在介绍科技考古学获取资料的基本方法;下篇主要叙述科技考古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内容。本书适于高校考古、博物馆学专业和文物保护学专业教学使用,也适于相关专业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科技考古学的出现
第一节 考古学的发展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 科技考古学的基本含义
第一节 科技考古学的定义
一、科技考古学的命名问题
二、科技考古学的定义
第二节 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
一、科技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二、科技考古学的目标
第三节 科技考古学的作用
一、深化考古学的研究
二、促进交叉学科的发展
三、激发民族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四、秉承历史,为现代化和未来服务
第三章 科技考古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萌芽期
第二节 形成与发展期
一、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二、发展期
第三节 科技考古学前瞻
一、逐步确立学科理论体系
二、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
三、科技考古学方法的更新和完善
四、科技考古学队伍的扩充
第四章 科技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
第一节 理论
一、均变论
二、进化论
三、系统论
第二节 基本方法
第五章 科技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节 科技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第二节 科技考古学与科学技术史的关系
第三节 科技考古学与相关自然科学学科的关系
上篇 考古探查、发掘与遗迹遗物的采集、保存
第六章 考古勘探
第一节 遥感与航空摄影
一、遥感与遥感考古的概念
二、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的物理基础
三、遥感片的特性与判读
四、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的程序
……
第七章 水下考古
第八章 考古发掘中文物的采集与保存
下篇 遗迹、遗物的分析研究
第九章 考古测年
第十章 文物形态结构与组成的研究
第十一章 文物产地与矿料来源研究
第十二章生业考古
第十三章 古代人骨的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科技考古学的出现
第一节 考古学的发展
在世界范围内,考古学的诞生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回顾考古学的发展,它经历了前考古学、近代考古学和现代考古学三个阶段。前考古学即古器物学,近代考古学是以考古地层学和考古类型学为两大支柱,现代考古学则是以研究人类行为、追寻文化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为目的的。
在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地走过了大体相似的路线。20世纪中叶(在中国则是80年代前后),许多国家的考古学家以考古学理论为指导,在世界各地积极地开展田野发掘,以各种器物组合和器型的研究为依据,探索考古学文化演变的时空框架,初步建立了考古学的体系,基本确立了各个地区不同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框架。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新考古学派,对传统考古学提出了质疑,他们大量引进新概念(如假说一演绎一验证模式),推崇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努力将诸如电子定位、浮选、筛选、理化分析、高精度测年、数学计量等新技术和新手段应用于考古研究之中,使蕴涵于考古遗存中的各类“潜”信息得以充分揭示,从而拓宽了研究领域,深化了研究层次,并将考古学重建已逝历史的研究目标,进一步提升至探索人类行为和古代历史规律性的更高层次。
考古学要求在世界时空范围内进行物质、精神和社会的研究,旨在揭示人类行为的成因、模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