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送教师课件)

分類: 图书,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
作者: 教育部高等学校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学产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2-1字数:版次: 1页数: 388印刷时间: 2006/02/01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40183733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选定的工业工程专业本科教材,是为了培养物流工程与管理的人才,适应各类工业企业、服务企业和商贸流通以及区域物流系统的系统规捌、设计、完善和管理工作的基本需要设置的。本书从培养工业工程高等人才的知识结构出发。从概念一理论一方法上系统设计了内容体系,既考虑了现代物流工程国际发展的趋势,又考虑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导论、设施规划与设计、企业物流系统设计、物料搬运系统、库存管理、物料配送与仓储、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系统管理、第三方物流和现代物流系统模式。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学科与工程学科中的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等专业教材,也可用于大专院校及有关工程学科中的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等专业的教学,还可供从事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的管理人员和工程人员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齐二石,男,1953年出生,吉林省长春市人,天津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工业工程分会主任委员。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现代工业工程理论与应用、物流工程与供应链管理,是我国工业工程(IE)学科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最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之一,为我国工业工程的发展和中国制造企业应用IE提高管理基础与竞争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机械工程学报》等国家核心期刊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已出版著作10本。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合作课题40余项,获得天津市社科奖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科技进步奖一项、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物流与物流工程
1.2物流工程发展历史与趋势
1.3物流工程的理论体系
习题1
案例1:沃尔玛的物流管理
案例2:UPS——由包裹运送公司成功转变为整体化物流企业
案例3:上海全方物流公司的现代物流管理模式
第2章 设施规划与设计
2.1设施规划与设计概述
2.2场址选择的意义及因素
2.3场址选择的步骤与内容
2.4场址选择方法
2.5设施布置概述
2.6设施布置的原则与基本形式
2.7设施布置的方法
习题2
案例:AM,PM国际公司的选址要求
第3章 企业物流系统设计
3.1企业物流系统
3.2物流系统合理化的原则和途径
3.3企业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
3.4企业物流系统设计
习题3
案例:松江镇医院的诊室布局
第4章 物料搬运系统
4.1物料搬运系统的基本概念
4.2物料搬运的基本原理
4.3物料搬运设备及器具
4.4物料搬运系统设计
习题4
案例:地区联盟创造了横贯大陆的运输
第5章 库存管理
5.1库存及其作用
5.2基本库存模型
5.3物料需求计划
5.4库存管理
习题5
案例1:仓库增值服务
案例2:家具制造商利用MRPⅡ缩短提前期
第6章 物料配送与仓储
6.1配送基本理论
6.2配送中心概述
6.3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
6.4仓储管理
6.5自动化仓库系统
习题6
案例:沃尔玛连锁成功案例
第7章 物流信息系统
7.1物流信息
7.2物流信息系统
7.3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原理与设计过程
7.4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
习题7
案例1:条形码——一项信息进步
案例2:联邦快递(FedEx)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筑竞争优势
第8章 物流系统管理
8.1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8.2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
8.3物流组织
8.4物流成本分析
8.5物流系统绩效评价
习题8
案例:大连三洋制冷公司借助外力推动组织变革
第9章 第三方物流概论
9.1第三方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9.2第三方物流市场分析
9.3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
9.4第三方物流企业相关设计
习题9
案例:中国第三方物流——记宝供物流企业集团的成功之路
第10章 现代物流系统模式
10.1精益物流系统
10.2CIMS物流系统
10.3后勤管理
10.4供应链管理模式
习题10
案例1:天津奥的斯丰田生产方式
案例2:Dell供应链案例分析
附录主要缩略语和术语
参考文献
书摘插图
第1章导论
1.1物流与物流工程
1.1.1物流
物流(Logistics)的英语字面意义从属于军事范畴,即所谓的“后勤”。物流管理在二战后应用于企业管理,其初期的研究和传播附属于市场营销。“PhysicalDistribution”一词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从美国传人日本后,被直译成“物的流通”。1979年6月,我国物资工作者代表团赴日本参加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在考察报告中第一次引用“物流”这一术语。1982年机械工业部聘请美国物流专家理查德缪瑟(Richard Muther)来华讲学,在工厂设计院系统讲解了物流系统技术理论。l989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结束后,“物流”一词在我国才日益推广开来,而对物流管理的概念及理论的研究始终不够深入和系统。直到l997年,《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才将物流定义为“以最小的总费用,按用户要求,将物质资料(注:包括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等)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活动”。
传统意义上的物流是指物的流动,即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随着物流概念的国际化,物流含义有了新的发展。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物流定义,下面是几种典型的定义:
成立于1963年的美国物流管理协会(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Management,NCPDM)最初对物流管理的定义是:物流管理(Physical Distributionmanagement)是为了计划、执行和控制原材料、在制品库存及制成品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流动而进行的两种或多种活动的集成。这些活动可能包括顾客服务、需求预测、交通、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处理、零件及服务支持、工厂及仓库选址、采购、包装、退货处理、废弃物回收、运输、仓储管理等。
随着研究与认识的深入,1985年该协会更名为The Council of LogisticsManagement(CLM)物流管理协会,用Logistics代替了Physical Distribution,并定义:物流(Logistics)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