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营销学(第三版)(配学习卡、送教师课件)

分類: 图书,管理,市场/营销,市场营销,
作者: 吴健安 主编
出 版 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4-1字数:版次: 3页数: 547印刷时间: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040207835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应用科学。它研究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的企业营销活动过程及其规律性,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本书主要是依据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制定颁布的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的,涵盖了工商管理类专业学习本课程所应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并适当介绍了一些营销理论的新领域和新观念。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并且是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精品项目的主教材。本书第一版获得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本书第二版获得第七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一等奖。与本书配套出版的,还有《学习指南与练习》、《市场营销经典案例》以及“市场营销学教学课件”。2005年开始,在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服务网(http://4a.hep.edu.cn)推出虚拟课堂,刊登教学资料,配备资深教师负责组织本门课程的教学活动。
本书依据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市场营销学教学基本要求编写,从当代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发展的现状出发,博采众长,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叙述与评价相结合、论证与个案相结合,全面介绍了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策略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前瞻性和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营销人员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吴健安,云南财经大学教授,中国市场营销学的开拓者之一。原云南财贸学院院长、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顾问、中国市场学会顾问、云南省市场学会名誉会长、云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昭通市、西双版纳州和丽江市人民政府经济社会发展咨询团顾问。主要研究领域为商业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编著的《市场学》一书,1985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并获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市场营销学》(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获1994年全国十佳经济读物提名奖及云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工商管理类核心课程教材——《市场营销学》,2000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1年入选美国名人传记协会《世界5000名人录》;1992年入选英国《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1994年入选《当代中国百名商业经济专家学者》。在推动我国市场学的发展方面,吴健安教授也作了很多具有开拓件的工作。
目录
第一章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学
第一节市场和市场营销
第二节市场营销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节市场营销学的相关理论及基本内容
第四节研究市场营销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二章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贯彻
第一节市场营销管理哲学及其演进
第二节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
第三节市场导向战略组织创新
第三章规划企业战略与市场营销管理
第一节企业战略与战略管理
第二节规划总体战略
第三节规划经营战略
笫四节规划和实施市场营销管理
第四章市场营销环境
第一节市场营销环境的含义及特点
第二节微观营销环境
第三节宏观营销环境
第四节环境分析与营销对策
第五章消费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第一节消费者市场与消费者行为影响
第二节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
第三节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个体因素
第四节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环境因素
第六章组织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第一节组织市场的类型和特点
第二节生产者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第三节中间商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第四节非营利组织市场和购买行为分析
第七章市场营销调研与预测
第一节市场营销信息系统
第二节市场营销调研
第三节市场需求的测量与预测
第八章目标市场营销战略
第一节市场细分
第二节市场选择
第三节市场定位
第九章竞争性市场营销战略
第一节竞争者分析
第二节市场领导者战略
第三节市场挑战者战略
第四节市场追随者与市场利基者战略
第十章产品策略
第一节产品整体概念
第二节产品组合
第三节产品生命周期
第四节新产品开发
第十一章品牌与包装策略
第一节品牌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品牌策略
第三节包装策略
第十二章定价策略
第十三章分销策略
第十四章促销策略
第十五章市场营销计划、组织与控制
第十六章国际市场营销
第十七章服务市场营销
第十八章市场营销的新领域与新概念
综合案例一云南白药的创新与发展
综合案例二“三角”轮胎与“统一”润滑油的联合赞助
主要参考书目
书摘插图
第一章市场营销与市场营销学
第一节市场和市场营销
一、市场及其相关概念
市场营销在一般意义上可理解为与市场有关的人类活动。因此,我们首先要了解市场及其相关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市场看做是买卖的场所,如集市、商场、批发市场等。这是从时间和空间来理解市场的概念。我国古代有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记载(《易系辞下》),就是对这种在一定时间和地点进行商品交易的市场的描述。
经济学家从揭示经济实质角度提出市场概念。他们认为市场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是商品内在矛盾的表现,是供求关系,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通过交 换反映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学家指出,市场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产物。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社会内部分工的前提首先是不同种类劳动的相互独立,即它们的产品必须作为商品相互对立,并且通过交换,完成商品的形态变化,作为商品相互发生关系。”①因此,“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②市场是为完成商品形态变化,在商品所有者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总体表现。
管理学家则侧重从具体的交换活动及其运行规律去认识市场。在他们看来,市场是供需双方在共同认可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商品或劳务的交换活动。如美国学者奥尔德森(W.Alderson)和考克斯(R.Cox)就认为,“广义的市场概念,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问实现商品和劳务的潜在交换的任何一种活动。”著名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站在生产者角度进一步指出:“所谓市场是指某种产品的实际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的集合。这些购买者具有某种欲望或需要,并且能够通过交换得到满足。因而,市场规模取决于具有这种需要及支付能力,并且愿意进行交换的人的数量。”④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战略决策中心总经理文森特巴拉巴(V.P.Barabba)则认为,市场除了顾客一方,还要“再加上拥有可售商品和服务的企业”这一方。不将买方和卖方放在一起,就不会有市场。“从企业立场看,市场是外在的、无法控制的(尽管是可以影响的);它是交换的场所和发展增值的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