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论坛(第1辑)

分類: 图书,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学理论,
作者: 俞湛明,罗萍编著
出 版 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2-1字数:版次: 1页数: 208印刷时间: 2007/12/01开本: 16开印次:纸张:I S B N : 9787307059931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我们理解的高校女性学教育,一是包括女性学基本原理教育、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教育、性别平等教育以及社会性别意识渗透到各专业教学与教材改革。二是女性学学科建设,包括女性学学理建设,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论体系建构;女性学学科建制,即专业设置。我们开展女性学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科学的性别意识,有良好的基本素质和道德基础,而不是大学生都去学女性学的基本原理,更不是都去学女性学专业。我们认为;在所有高校(包括普通高校和农、林、医、军、航天、地质、科技等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教育与社会性别意识教育;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专业将性别意识渗透到专业教学与教材改革中;在社会工作等相关文科专业开设女性学基本原理课程,这就是我们理解和倡导的高校女性学教育。
目录
开卷语
一、女性学教育研究
我国高校女性学学科建设
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
中国(大陆)高校女性主义教学
中国女性学学科建设、学术规范与社会建制
民国前期的女子高等教育’
贫困的女性化与性别教育的主流化
中国女性学发展
二、女性学教育的实践探索
文化转型的人性尺度
当代中国女性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原因与对策
“中国女性文学文化”学科的本土策略和教学设计
女性学教育与女大学生科学发展
一个女子学院的女性与性别教育
云南少数民族女性学的建构与发展
发挥女性优势促进高校管理
高校女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性别优势
性别教育与女性发展刍论
三、社会性别教育
中国高校女大学生素质教育
加强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反对教育领域性别歧视
信息时代女大学生性别意识的重构和个体精神自由
建构和谐社会、关注性别和谐
中小学纳入性别平等意识教育
四、女性学融入专业教育
女性精神存在的思考
重视社会性别意识,完善我国立法
法学教育与性别教育
中国共产党妇女解放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性别诗学系统机制中的“性别”概念
女性职业发展特点
妇女社会工作
性别差异与女权运动的人类学
重建中国女性高等教育体系
反对家庭暴力构建和谐社会
书摘插图
一、女性学教育研究
我国高校女性学学科建设
本文探讨三个问题:一是近二十余年我国女性研究发展路径,二是高校女性研究教学与课程建设,三是女性学学科建设的本土经验。近二十年我国女性研究发展路径
我国的女性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得到了长足发展。l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又为我国女性研究的深入与拓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梳理近二十年的发展脉络,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去考察:
首先,从学科的角度来考察。近二十年,我国的女性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女性研究侧重在既有学科内进行。诸如在心理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传统学科领域,相继出现了以研究女性特质特征为出发点的分支研究,并产生了女性心理学、妇女史学、女性文学与女性批评、女性教育学等分支学科。随着研究的推进,我们认识到女性研究是一个多学科综合交叉的新兴领域,许多女性的生存发展问题,很难在某一个既有学科内得到完满解答,需要跨学科的研究与探索。于是,20世纪90年代初,女性研究比较关注在若干既有学科中进行融合和交叉,譬如对“社会转型与妇女”、“女性与中国传统文化”等问题的研究就是若干相关学科的女性研究者共同承担的。由此,女性研究进入了跨学科的发展阶段。90年代后期,在既有学科和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女性研究进入了以建立独立的女性学学科的发展阶段。学界比较多地开始探讨女性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存在的依据,学科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以及知识系统和理论体系等问题。当然,这种描述只是有助于我们了解女性研究的一种线型的发展进程。其实,女性研究在这三个领域——既有学科、跨学科和独立的女性学学科的研究是紧密相连、互为依托、相互补充的,只是在某一时间段某领域的研究受到更多的关注,进展比较突出而已。
其次,从研究对象的定位来考察。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女性研究对象从某种意义上说,经历了从“运动”、“问题”到“人”的转变。我国的女性研究与妇女运动相伴而生,在20世纪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女性研究的焦点是“妇女运动”。80年代以后,女性研究开始更多地关注“女性问题”,即女性的发展与事实上的男女平等问题。90年代后期,学界普遍认为,应从“人”的角度、即作为人的一半来研究女性问题,女性学研究的对象是“女人”——“自觉的实践活动着的女人”的见解,成为学界的一种共识。当然,“运动”、“问题”和“人”,都在女性研究视野之内,但从人的角度切人揭示女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和有别于男性的自身特征,显然是女性研究和女性学学科的逻辑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