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私权媒体——博客:是太阳给你的一个影子

私权媒体——博客:是太阳给你的一个影子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文学,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田炳信 著

出 版 社: 汕头海洋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3-1字数: 150000版次: 1页数: 211印刷时间: 2008/03/01开本: 大16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811201956包装: 平装编辑推荐

如果说,在2005年博客大众化元年到来前,田炳信对周围的人、事、物乃至精神的光合作用还只限于他广阔的朋友们的话,那么在2005年博客大众化元年到来后,这个光合作用已经通过浩瀚的互联网和beta3.5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就像阳光撒满大地,对于田炳信和他所生存的世界而言,小到一丝一缕,大到铺天盖地,无不领略着他博客里孜孜不倦的文字光辉乃至背后的思想锋芒,那里面的博大、执着、精深和热情,简直就是一种疯狂,令人不敢直视。

内容简介

在现实世界里,毛主席说的好,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在博客世界里,恰恰相反,认真不得,无限的空间,比草原大,大比海大,比天空大,比无限也小不了多少。你没抢别人的椅子,那怕是一个小板凳、小马扎,你也不像乘公共汽车,你上去了,别人就上不去。空间大得很,你摇什么,就长什么。

作者简介

田炳信,中国生态道德促进会副秘书长,自由撰稿人。已出版了《热点采访录》、《变色》、《中国第一证件中国户籍制度调查手稿》、《邓小平最后一次南巡》、《历史不止一只耳朵》、《基围虾现象》、《思想咖啡厅》、《我说你听》等著作。

目录

序:太阳照常博起(陈进)

俗耳听不到的一种音乐

春天是放肆的季节

生命是一种颜色

那时叫压抑,现在叫郁闷

如果温总理开个博客

读字生涯

远者憎,近者怕

爱是一首蒙古族长调

吃饭真不是闹着玩

城市的层次

八宝山革命公墓里的骨灰堂和骨灰墙

过路神压不住地头神

提前一年的废话:明年是猪年

万犬吠声是一种社会禽流感

女儿一岁时的政治面貌

巴丹吉林沙漠雀儿白

皈依汉字

拿点颜色看看:红灰黑白

病是进行时

大佛酣睡 小鬼睁眼

高尔夫是蒙语

牛市在神经病院

正月十五“雪打灯”

珠江不是一条江

开会非要开成“大号开裆裤”吗?

鲁迅真看过孔雀开屏吗?

“结婚证”睡着了

别把短信当回事

说脏话的都是人

小二子,又想当公务员了吧

林彪为甚杀我

客与家

老坟树会说话

千万别变成让流行牵着鼻子走的一头笨牛

人类问候语后面隐藏的孤独

周扒皮也是CEO

脏一条江容易,净一条江难

一生只愿做闲人

北京的花和草原的革

我在沙漠被晕了一把

一颗芒果的传播速度与政治含金量

北京毛驴穿海军衫

饥饿年代产生的想象力

真实是历史的大味道

一九七八年的变形与一九七八级的碎影

户口是个什么东西

我写《邓小平最后一次南行》一书的前前后后

人生感悟是个大喷涕

有钱难买回头望

大海航行靠自己

代后记:博客一次就是播一次种

书摘插图

俗耳听不到的一种音乐

广州到湖南的高速公路通车很久了,白天是川流不息的货车、小车,晚上是红黄相间交杯换盏的车流灯。沿途的灯火疏疏密密,若隐若现。小村庄的宅灯,路边小饭馆的红灯笼,财壮气横的房地产户外广告,来来往往的车流灯和定时开启的高高瘦瘦孤独的路灯,每次路过,这普通的灯,这平常的路,这习以为常的窗外景观,既无新意,也无特别的感觉,这是人的一双肉眼,一对俗耳的局限和能耐。

换成比肉眼大许多圈的镜头,借它纯静如水的眼睛去看,借它洁静如石的耳朵去听,一个陌生的世界如含翠欲滴的一片杏叶,纹理清晰地呈现在你的肉眼里,除了让你有一种在夏天里遇上大雪、在戈壁里看到森林的一种梦幻、脱俗的意象外,更多的是对你传统的思维和认识的一种颠覆和绞杀。瞬间你会感到除了人类的肉眼、俗眼、凡眼外,还有无数双我们读不懂、弄不清的眼睛也在观察着这个世界。它们的观察和你绝然不同。

下面拍摄的是一组路灯,车在飞速前进,每一张摄下的影像和每一张都不一样,路灯像一组会唱歌的精灵,给你留下了一张不可复制的乐谱。那些由光构成的笛声、号声、琴声、鼓点构成了一组声乐的浪漫套曲。它不管你车流向东还是流向西,它也不管你是繁星满天还是漆黑如墨,它自弹自唱,那是唱给大自然的歌,那是唱给星空的歌,那是无怨无悔唱给春夏秋冬,唱给苍天大地的歌。

没有光是拍不出好的照片,有光仅仅是给车和行人指路,再老的光也是索然寡味。在漆黑的夜幕中,黑云把星光架在半空,雨帘把灯光搞晕,照相机握在你手里,就像握着一个多余的扶手。这是常规的想法,在《毛选》中有一句经典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从运动的角度,动态的角度去看,一点灯光会拉出一线灯光,一片灯光会筑出一块块汉白玉、祖母绿的色墙。我在无聊的车上,顺手拍下了这组图片。你根本不会想到,灯源来自普通的广告牌、路灯、摩托车的尾灯和忽隐忽现、若明若暗的远处一闪而过的小村庄的宅灯。大城市,小城市,繁华的,还是萧条的,夜色中,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镜头采购了几束光,几盏灯。城市是夜色中的美,夜色修饰掉了许多细节,也欺骗了黑黑的眼睛。夜色是一种需要平反的颜色。夜色是用量最大的一种颜色。夜色是一种最真实、长久的颜色。是顶级色,是颜色之总和。夜色不是一种坏颜色,夜色是一种真实的颜色,但经常掩盖着许多不真实的颜色。夜色中的城市再流上几笔不大不小,不粗不细的雨丝,模糊、朦胧、糊涂、晕眩、浪漫这些词就可一股脑的用上。色彩,距离,界限,高低,凸凹,新旧,美丑,一切传统习以为常的视觉都消遁,藏匿起来。夜幕用他那无情的大手屏敝了许多细节和多余的故事后,每一盏灯都是主角,都是明星,都是焦点,敏感的镜头会随着你的指令,忠诚地记录每一丝光、每一柱光,瞬间变成永恒。

光是摄影的第一大要素,没有星光、日光、月光、霞光、灯光,就没有一张色彩分明的照片。这是静态的摄影思维。

一般摄影的手法,抱稳相机,对准焦距,清晰是第一大原则,早上的阳光比中午的复杂,傍晚的阳光又比早晨的多几份神秘。这谁都知道。可有些照片,在没有阳光,没有月光,没有星光下,也是一样灿烂。以下几张是坐在雨中夜行的车上拍的,没有摇开车窗,窗外大雨下的哗哗响,在一种高速运动中拍摄的,看起来怪怪的,关键不是你的肉眼的感受,而是相机镜头的独特倾诉。

中国有句老话,眼不见心不烦,耳不听心不乱。一个人真能做到此点,很难很难。所以,才有健身三字经:心脑宽,人快活;心胸窄,忧愁多。心绪宁,永康乐;生闷气,招病魔。乐陶陶,精神好;烦躁躁,要病倒。脾气躁,催人老;善止怒,变年少。愁一愁,白了头;恼一恼,老一老。闲生非,闷生病;纵七情,病来找。情绪好,大有益;常苦闷,能成疾。永乐观,通七窍;笑一笑,十年少。

可是,一部再简单,再复杂,再傻瓜,再高级的相机,就没这么多事,只要让它看上一眼,是什么就是什么,那也是一个人类的肉眼难以理解的五彩缤纷、光怪陆离的世界。

看流星雨不容易,气象专家要提前预测,媒体要提前报道,总之,一年里你看不到一、二场流星雨。如果流星雨赶上一个青天白日,除了白晃晃的阳光和碧蓝如洗的晴空,你更是什么也看不到。流星雨来与不来,我估计气象专家一百次预测也最多算准一次,也算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你琢磨琢磨,这不受管制,又没有组织的流星雨,它要来,谁能拦得住。流星雨的生命极为短暂,瞬间而逝,眼情还没眨几下,没等你看清楚,想明白,流星雨又溶在茫茫夜空中。

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你想明白了,老了;你想通了,死了;一代代的人前赴后继,像浪打浪,雪压雪,一拨又一拨,一伙又一伙。前人的教训,变不成后人的经验。如果人生有300年,我估计这世界个个都是仙,都是道,都是佛,也都是魔。仙道如一,佛魔不二嘛。

我所拍的流星雨,都是夜间常见的宅灯、路灯、广告灯、车灯,只有一点与其它的拍摄不同,灯不动,我的镜头动。照片效果出现,特像一场场的流星雨。

晴天丽日南方的树一定是绿色的,那是在春季、夏季码得最高的绿、堆得最多的绿。就算是秋季,也依然以绿色为主。任何形容绿的词你在南方的树中都能找到,葱绿,柳绿,青绿,豆绿,湖绿,油绿,祖母绿,果绿,碧绿,草绿。绿在南方是红红火火的一个大家族。白日里,最傻瓜的镜头随随便便都能沾上绿,躲都躲不过去。可是,在阴黑的夜晚,你的镜头还能觅到绿,沾到绿吗?我恰巧碰到了一次。这夜晚的树,流溢着一身的青翠和冷翠。绿的唇红齿白,翠的风清月白。似沾了仙气,染了灵气,一幅夜色中浸出的湿漉漉的绿,直截了当的绿,秀色可餐的绿。绿就是绿。不管你是美国的绿还是西班牙的绿,不管你是东方的绿还是西方的绿,这绿是天地之间最纯正的一种生命的大本色。

春天是放肆的季节

春天是放肆的季节,各种颜色的花,红一团,粉一团,紫一簇,蓝一簇,漫天遍野,无拘无束。

未绽放的花骨朵,像一个个啜够母乳的婴儿,红扑扑、粉扑扑的小脸一片安详。

春天,说来就来,没有音讯,像烈火干柴,一烧就烧个红霞满天,雨过天晴。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季节。冬季,你盼着春季,春季你又想着绿油油的夏季,夏季你又想象着一个老农民烟袋锅上吊着烟袋子般沉甸甸的秋节。一季连着一季,季季又差不多,而衔接这季与季裂痕的则是人内心的欲望、想象,还有单相思和那只有自己才清楚的杂乱无章,一束阳光,一缕月光的惆怅。

油菜花是黄黄的,在湖南;杏花是白的,在山西;柳叶是绿的,在甘肃。春风是手,万物是颜料,一绽放就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画家能调出多少颜色,诗人能有多少想象。人穷尽一生,能记录,能传达,能描绘的能有几叶几枝?有限,有时,有会。

生命是一种颜色

绿色是植物里的主要颜色,是一种活的颜色,养眼润肺的颜色。在北方停留的时间短暂,在南方停留的时间也同样短暂,区别在于,北方的秋风刮过之后,中间有一个漫长的郁闷期,枯枝如铁,树干似铜,白雪飘飘,北风呼啸,春天再一次降临时,绿意才懒洋洋地踱进沃野山洼,指手划脚挂满了枝头。南方则是缠缠绵绵的雨和湿润如唇的气候,送走一片老绿,又迎来一片新绿。翠绿、浅绿、亮绿、阴绿、深绿、灰绿交替中,给久居此地的人的视觉带来一种疲惫和粗心,不管你驻足不驻足,也不管你留神不留神,绿就像凝固的古村落、古城墙,伴你一生,让你想到一万年前的绿、一千年前的绿和一万年后的绿、一千年后的绿,会有多大的不同?

黄色是收获的颜色,是肌肤的颜色,是一种肥而不腻的颜色。对大多数植物而言,是衰老的颜色,夕阳夕下的颜色,一种溶入黄土地的永恒的颜色。

绿黄相交,相溶,相渗,才是一幅生命的合欢图。

那时叫压抑,现在叫郁闷

广州到湖南的高速今天是情人节,突然想起那个年代的,一对大情人:高仓健和真尤美,风靡全中国,刚开放的中国,像刚孵出窝的小鸡,看什么都新鲜,这新鲜中,自然包括顺眼的新鲜和不顺眼的新鲜,随后政治上就有了反资产阶级自由化一说。现在看,资产、自由都是人类追求的好词,当时,这俩个词加一“反”字和一“化”字,立刻变得臭气熏天。那时的大学校园有一种压抑,用今天的流行词说,叫有点郁闷,不怎么爽。那时的学子们,通过涛,找到了‘种发泄的渠道,就像现在正在流行中的博客。我当时在浓浓的压抑气氛中,也跟着起了一个小哄,写了一首小诗。事隔二十五年,觉得那时的人胆子实在是小,小的像一颗坏米粒,小的像新媳妇零蹦出的一个个的屁。

原诗如下:

北风

北风过去了

北风过去了

北风过去了

人们都说太阳通红

我凝视了一分钟

打了十二个喷嚏

伸出双手

冻红的还有五颗铜扣子

如果温总理开个博客

最近有两则新闻,引起我的注意,一条是广州市每个局的领导,在固定的时间开通专线电话,并提前在广州各大媒体发安民告示,一时搞得很热闹,电话不断,民生痛苦问题也解决了一些。我不认为这是做秀,但效果有多大?能坚持多久?是值得人们思考。但联系群众总比不联系群众好,常联系群众比少联系群众好。

另一条是前不久,温家宝总理邀请了十位人士到中南海开座谈会,其中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普通人能进中南海,本身就不容易,能在中南海里和国家总理面对面交谈恐怕更是百年不遇的事。不过,这件事起码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总理很重视来自下层、基层、民间的声音。亲民,爱民,护民,保民更是这届总理一大特色。

综观我们国家上与下,高与低,大与小的沟通,传统方式无非几种,一是召开座谈会,党内人士的,党外民主人士的,行业的精英,基层的群众代表等等。好处是面对面,对招集人而言有现场感,一就是一,三就是三,对被召集人有荣誉感、亲切感,想说就说,想放就放。但召集一群人来中南海开一次会,见一次面,毕竟成本很高。进门,出门,筛选来座谈的人选那个行业的,男多少,女多少,会讲还是不会讲的,碰上一见到领导就手足无措、恍如做梦的主,还会弄你个幽默蒙太奇。二是信件往来。三是电话接听。这些方法都有效,但都有限。

我在1991年曾写过一篇文章,那时的广州刚刚兴起BB机,大哥大还是一件极为奢侈的通讯工具。刚刚上任不久的广州市市长黎子流,出身平民,来自基层,更知道百姓的声音对政府意味着什么。那个年代,还是刚从计划经济的巢窟里脱胎不久,市场经济还是刚刚长出嫩叶的小菜地。有事人们还是希望去找市长,还不大习惯找市场。现在看来,这篇文章有点陈旧,也稍稍有点“擦皮鞋”的味道。原文如下:

市民有事找市长,似乎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但仔细一想,一个现代化的都市有数百万人口,数万个外驻机构,不同的职业、社会背景、身份、地位的人有不同的问题需要市长知道,需要市长解决,而市长只那么几个,去哪里找他们?何况吃喝拉撒睡,大事小事全找市长,似乎又不是太现实的。记者最近到广州采访,接触众多的市民、商人、机关干部、观光旅游的游客、公出的外地人,发现他们有事还真得找市长,而且还真找得到。这奥妙在哪?解决这雅俗难题的捷径在哪?

广州市民使用电话的次数在全国是数得上的。正是由于电话的普及,广州市政府在全国率先开通了“市长专线电话”。一个无形的“巨耳”耐心地倾听来自各个角落的民声。市民与市长之间,采用电话沟通,比起写信反映意见,省时、省钱、快速、方便,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很受各阶层人士的欢迎。

“市长专线电话”从1986年元旦开通到现在(1991年),广州市政府已经接到了4万多次电话,仅今年1月至2月就接到2748个电话。打电话的既有市民,也有游客;既有足不出户的白发老翁,也有港澳同胞。小到邻里纠纷、蜂窝煤卖高价、水管爆裂,大到市场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治安。而且打电话的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市长专线电话是社会心理、人民喜怒的晴雨计、遥感器。广州市用电缺口达40%,设立市长专线电话以来,市民要求保证夜间照明用电和解决苦乐不均,一直是投诉的热点,最多的一天接到反映停电的电话多达150个,有不少来电都是充满了火药味。市民投诉电话引起了市长们的高度重视,市长亲自召开有关部门会议,在广州地区非常缺电的情况下,采取紧急措施,优先安排市民的生活照明用电。同时,通过报纸向市民解释广州缺电的原因及市政府采取的应急措施和近期打算。当市民了解情况以后,又来电话表示体谅市领导的困难,并感谢政府对群众的关怀。广州市长专线电话开通后,办结回复率逐年显著提高,从1986年的35%上升到现在的98%,基本上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极大地调动了市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许多市民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为各项事业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得到了市政府有关部门的肯定和采纳。

在广州还不敢说市长专线电话已家喻户晓,但市民们有了问题,常说给“市长专线”拨打电话,却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一些尝到了甜头的市民说,专线电话,又快又灵。

广州市政府信访办是记者在广州市政府接触到的市长联系市民的第二根神经。

这个设在广州市政府大院内一处偏僻的小楼,可算是大院里最繁忙的一个机构。每天通过邮局转送的“市长专邮”信件摞起来有尺把厚,每天有形形色色的陌生人登门询问这样那样的问题。去年他们代表市长接待来信来访1.1万人次(封),使许多市民“败兴”而来,“乘兴”而归。

在广州市长堤大马路潮音街2号的一座宿舍大楼,因年久失修,已变成特级危楼。这里住有43户200多人,每逢刮台风,下暴雨,居民们只好搬上被褥到临近的爱群大厦的人行道上栖身。这一情况被市政府信访办的同志们知道后,他们实地查看了现场,并及时汇报了主管的副市长。尽管谁修这栋楼需几百万元的资金和1500平方米的周转房,但市政府考虑到这是200多人生命财产的大问题,马虎不得。经市房管局等十几家单位协商,终于对这些危房户作了妥善安置。

在信访中,涉及到许多人的问题,他们知道后,马上反映,涉及到一两个人的问题,他们也同样是如此对待。

广州市的市长,副市长不仅亲自阅批市民来信,不定期约访市民,对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亲自过问或批示有关部门研究解决,解决了许多拖欠不决的老大难问题,而且还注意从中捕捉苗头性的问题。广州市有一段时间,社会上谣传食油要涨价,粮店前排长队抢购食油的人骤然增多。针对这种波及面很大的情况,市长们很快采取几条措施,及时稳定了民心,刹住了抢购食油之风。

在扎扎实实做好信访工作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沟通市长与市民交流的渠道,广州市还开通了“市长专邮”。所谓“市长专邮”就是市民只要在信封写上“市长专邮”,信使便会迅速寄 达,而且免贴邮票。市民很是称便。通过“专邮”,市民们更加积极地“找市长”反映自己的要求、意愿,诉说苦衷。

中国的省长、市长、县长是吃喝拉撒睡都管的官,中国人对这类领导自古以来有两类比较传神的称呼,一是青天大老爷,二是父母官。我想概念无非两个意思,一是你要为人民服务,不要完全为人民币服务,更不要完全为美元、法郎、英镑服务,像青天一样透明、博大、广阔、阳光无限、空气无穷;二是像父母亲一样对孩子们呵护、爱护、保护。

我们的大领导、小领导,运用传统的通讯工具已有了相当厚实的经验,我们的大领导、小领导运用传统的媒介——报纸、电台、电视,也有了丰厚的经验和教训。

现在不是有一句时髦的政治术语叫“与时俱进”吗,随着网络触角的四通八达,信息上下沟通工具日益多元化的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沟通工具自然还可以传统的使用,新潮的沟通工具自然也可以新潮的使用。博客一出现,有人就把博客定义为“草根”博客,其实,大自然里,长草的地方,未必长树,但是不长草的地方,一定不长树。草根博客和树根博客,原本就没有本质的不同,我更欣赏的一句博客定义是:博客是信息奶牛,吃的是“信息草”,挤出来的是“信息奶”。

如果总理、部长、省长、市长、县长也开博客,一项决策、一项方针、一项大的投资、一项不成熟的难以下决心的想法,多听听来自四面八方、高低贵贱的博客们的博客意见,成本又低,速度又快,范围又广,恐怕没啥坏处。

毛主席说过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我在这里篡改一句:世界是报纸的,也是电视的,但是归根结底是网络的。

自然,中国之大,文化之精深,社会矛盾之复杂,每家每户都有难念的经,都通过博客来“播”,自然有应接不暇的感觉。每个领导也未必有时间能看完,找几个助手、秘书当一项工作认真处理,至少,比平时听到的信息多的多,兼听则明嘛。

博客肯定是片浩淼翻腾的海域、海深、海阔,海里就什么鱼都有,吃人的、吃冷的、吃虾的、吃草的、吃泥的;博客也是片树林,树林大,树林绿,树林里就什么鸟都有,吃老鼠的猫头鹰,吃小虫的啄木鸟,吃小米的禾花雀,报喜不报忧的喜鹊,报丧不报喜的乌鸦,等等。

你开了博客,必然也要像每个博客曾经面对的心理压力,有人拍砖,有人趁风扬沙子,有人起哄,有人吐唾沫,有人扔臭鸡蛋或臭鸭蛋,这都是正常不过的。当然,也有人叫好,给点鼠标掌声。人有两股气,往上是正气,往下是废气。正气要说话,有人听叫真话,没人听叫废话。废气总要排泄,有个去处。活人总不能叫屁弊死。

……

私权媒体——博客:是太阳给你的一个影子

私权媒体——博客:是太阳给你的一个影子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