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意象主题论
分類: 图书,文学,文学理论,
作者: 隋清娥著
出 版 社: 齐鲁书社
出版时间: 2007-11-1字数: 220000版次: 1页数: 276印刷时间: 2007/11/01开本: 大32开印次: 1纸张: 胶版纸I S B N : 9787533319519包装: 平装内容简介
鲁迅在文学创作中产生了一系列的一项,并且常在主题意象中蕴含或喻示其判断与理念,本书作者追索主题意象的现象,选取鲁迅小说文本做分析的对象,来研究和探索主题意象中所蕴含的意义,以阐述鲁迅小说中丰厚的主题意蕴。
作者简介
隋清娥,女,文学硕士,聊城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学术专著《鲁迅钱钟书文学比较论》,合著《立体多元的比较文学》,主编教材《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纲要》等2部,参编教材4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引论
第一章 与论题相关的概念界说
第一节 关于“意象”
第二节 关于“主题学”
第三节 关于“主题意象”
第四节 关于“意象主题”
第二章 鲁迅小说意象主题举要
第一节 “吃人”意象与否定家族制度与礼教主题
第二节 “路”意象与生命哲学和存在主题
第三节 “铁屋子”意象与对启蒙艰难性认识主题
第四节 “人血馒头(药)”意象与死亡主题
第五节 “辫子”意象与奴性批判主题
第六节 “剑——头”意象与复仇主题、成长主题与反抗主题
第三章 鲁迅小说主题意象和意象主题的生成机制考量
第一节 接受机制
第二节 思维机制
第三节 心理机制
第四节 言语生成机制
第四章 鲁迅小说意象主题的审美价值和当下意义探析
第一节 鲁迅小说主题意象的审美价值
第二节 鲁迅小说主题意象的文学史意义
第三节 鲁迅小说意象主题的美学价值
第四节 鲁迅小说的主题意象和意象主题的当下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书摘插图
第一章 与论题相关的概念界说
凡对问题的论析均要正本清源。要把握鲁迅小说的意象主题,则首先要对与此论题相关的概念加以界定,因为本书的写作是在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国内外学术界对这些概念的含义界定,即使在纯学术的角度上也难归于一尊。开篇先对概念加以梳理和辨析,能保证在共同一致的学术空间内进行讨论并避免行文中出现不必要的概念纠缠与理论矛盾。
第一节 关于“意象”
“意象”本是一个诗学术语,涵义极其广泛。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尚无定于一尊的界说。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意象一词在不同的意义上被广泛使用,有时近于“形象”,有时近于“意境”,有时则指“意中之象”,有时则指“意”和“象”,即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等等。因此,对意象概念含义的界定和辨析是我写作本书必须做的工作。
意象可以指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一切感觉物体及其品质,可以指对视觉物体和景象的描写,也可以仅指比喻语言,如暗喻和明喻的媒介物。在文艺理论界,有关意象的界定不计其数,国内国外对意象概念含义的表述可以说达到了混乱的程度,以至于英国《现代评论术语词典》中这样表述:“这是一个灵活得令人困惑的术语”。美国著名学者M.H阿伯拉姆说:“意象是现代文学批评中最常见,也是最含糊的术语”。
……